劉愛新:我們該如何反腐敗?

驚聞「黑社會成另類‘反腐功臣’」有感

劉愛新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10月23日訊】9月18日,山西原省委副書記侯伍傑受賄案一審宣判,北京市第二中級法院依法以受賄罪判處侯伍傑有期徒刑11年。至此山西「腐敗第一案」被劃上了一個句號。然而,這並不算完,其間的種種細節回味起來至今還耐人尋味。早在2004年12月,他就已因涉嫌受賄被停職並立案查處。奇怪的是,在他被「雙規」後,還不斷有「有人在保他,只會給予他‘雙開’」的小道消息,在山西坊間廣泛流傳。他在山西政壇演繹的「帶病升遷神話」,終於以他的落馬而告終。值得玩味的是,他落馬的背後暴露出官場三大怪現狀:邊「帶病升遷」邊「反腐倡廉」;形成了某些地區「官場生物鏈」;黑社會、情婦、小偷成「反腐功臣」。(1006-09-24《網易》:《侯伍傑演繹官場三大怪》)

據報導,在這起案件中,侯伍傑的落馬具有強烈的戲劇性,山西腐敗第一案的發現不是因爲群衆的舉報、紀檢的監督,而是栽在一個「不講義氣」的黑老大手裏。從這個角度講,這個舉報貪官的黑社會老大,堪稱「反腐功臣」。只是這個功臣有點「另類」罷了。據媒體披露,最近發現的另類「反腐功臣」形形色色,還包括小偷,貪官的情婦等。貴州省長順縣原政協副主席胡方瑜,被小偷深夜從窗外挑走所穿長褲,小偷搜盡褲袋後將褲子扔掉,被小學生交到了公安局。警察竟在褲子皮帶夾層裏發現了幾張鉅額存單。有關部門順藤摸瓜,一舉查出胡方瑜貪污受賄十幾萬、挪用私分公款和涉及其他違紀金額500多萬元的腐敗大案。王守業,人稱「開著直升機上去的」海軍原副司令員,最近落馬了!據報導稱,王守業先後耗費鉅資,包養了數個情婦。和很多貪官一樣,王守業最後「栽」在了包養的情婦身上。

稍稍總結一下這幾年來全國發生的腐敗案,幾乎每一個大案要案背後,都有情婦的陰影。到百度上去搜索一下,與「貪官」、「情婦」二者相關的網頁,竟然多達197,000頁。貪官與情婦如此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以至形成産業,造就「情婦經濟」。

小偷、情婦甚至黑社會老大成了腐敗分子的「克星」,真是匪夷所思,然而鐵的事實就擺在我們眼前。有些貪官,若不是情婦鐵心、鐵證舉報,非但倒不了,還可能會往上升。《人民論壇》就此發表文章質問:如此這般,到底是貪官的臉皮厚,還是反腐的力度弱?情婦牽出貪官,這也絕不是第一次,不久前因「用MBA管情婦」而大受關注的原安徽省宣城市委副書記,就是因爲「首席情婦」失寵後來了個反戈一擊,才會露出馬腳。

更令人驚訝的是,貪官東窗事發,有人統計,80%是由非正常渠道曝光的。即所謂小偷偷出貪官、官官相殺殺出貪官、日記寫出貪官、豔舞舞出貪官、不幸事故牽出貪官。本來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發生這麽一兩件蹊蹺事本也不足爲怪。如今卻大量出現這種「情婦幫我們反腐敗」、「小偷幫我們反腐敗」,這種現象正常嗎?有人總結說貪官有五怕:第一怕事故;第二怕刁民;第三怕小偷;第四怕意外;第五怕情人。貪官怕天怕地,似乎就是不怕紀檢和檢察。這著實折射出當前中國反腐所面臨的困局──正規監察機構「失靈」,難以對貪腐和職業犯罪構成威懾,只能冀望於某些偶然性事件的發生。

在此,我們不禁要發問,難道讓小偷、情婦、黑社會老大來幫我們反腐敗嗎?當然不能!這種極富戲劇性的現象只能暴露出我們國家在政治體制上所存在的巨大制度性漏洞。我們到底應該如何來反腐敗呢?

打擊和防範國家公職人員的職務犯罪本來是監察機構的重要職能。在我們國家監察機構並不是不多,黨務系統有紀檢機構,政府這邊有監察機關,司法領域又有檢察院,可以說至少從形式上爲防止貪腐和職務犯罪建構了種種監控設施。但是爲何反腐的重任卻落到了情婦、小偷甚至黑社會老大等人的身上?貪官爲什麽不是被監察出來的?爲什麽這些監察機關往往在關鍵時刻就「失靈」了呢?這可以從幾個不慎落馬的官員口中得出答案。原山東泰安市委書記胡建學坦言:「官做到我們這一級,也就沒人能管了。」原廣西玉林市委書記李乘龍感歎:「黨給我的權力太大了,沒人敢監督我。」由此看來,似乎也不是監察機構的眼力不如小偷,而是制度性的「視而不見」,是監察機構的制度性「沈默」縱容了貪腐泛濫如過江之鯽。

每一次有大案要案出來,總是說要加強監督,要從制度上彌補漏洞。可是往往就成了空談。比如,反腐敗中的形式主義就很不少。什麽廉內助、廉政承諾、廉政賬號、參觀監獄等,這些所謂的「制度創新」往往「只見打雷,不見下雨」,淪爲政治作秀,口號喊過以後,誰都沒有當回事。最後,還得依靠情婦來幫我們反腐敗,但是把反腐敗寄托於這種偶然的暴露保險係數又有多大呢?委實是靠不住,我們要防止的是制度上的「視而不見」。

正如有關學者指出的那樣,雖然我們國家有一套不算太差而且也成系統化的廉政監察制度,卻沒有相應地推動該制度落實的科學機制。迄今爲止,被繩之以法的貪官恐怕只是「冰山一角」──如果說,這個觀點沒有什麽過硬根據的話,那麽可以換種說法──仍然逍遙法外的貪官恐怕大有人在。人們總是在苦苦反思: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爲什麽我們挖出來的只是「一部分」,而且只是無法從根本上動搖腐敗體系的那一部分?爲什麽挖出來的只是小老鼠和蒼蠅?而不是碩鼠和老虎?就是因爲我們廉政監察制度的結構和功能,不是按照一網打盡的目標去構建的,而是按照模棱兩可的政治承受力和意識形態原則去設計的,這就帶上了極大的人治色彩。所以就由這種故意的制度性缺失而導致了無意的機制性「沈默」或「視而不見」,最終陷入了越反越腐、越腐越反的惡性循環之中。

我們應該對照一下,爲何香港能夠保持公職人員的清廉呢?要知道上世紀五、六○年代香港社會的貪腐問題同樣泛濫成災,幾乎凡是在有權力存在的地方都會發生貪污腐敗。但是自從港府設置了廉政公署以後,香港的貪腐現象逐步消失,直至成爲全球最爲廉潔的地區之一。今年3月29日《中國青年報》刊登了一篇文章,題目爲《香港廉政公署反腐紀實:讓人不敢貪不能貪不想貪》,全面介紹了香港「反腐倡廉」的成功經驗。30多年來,香港廉署之所以能屢屢扳倒位高權重的「老虎」、財大氣粗的「碩鼠」,原因之一就是擁有不容置疑的權威。人家只有一個廉政公署就足以令官員們心驚膽寒,不敢貪不能貪也不想貪。而我們有黨的紀委、監察機關和檢察院,卻還沒有從實質上對貪官污吏和公職犯罪造成強有力的圍追堵截之勢,更不要說威攝力了。中國大陸的執政黨和政府打造的「二元廉政架構」是世界上最獨特,也是世界最龐大的廉政監察制度體系,而且這種制度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執政黨反腐敗的誠意和決心,但爲何竟把「很簡單」的事情變成了黨和國家的不能承受之重?就是因爲這些廉政監察機構缺少應有的獨立和足夠的權威,常常會淪爲橡皮圖章,這不能不引起我們深刻反思和醒悟。

有專家稱,我國社會正處於改革轉型期,改革尚不到位,政治體制改革滯後,腐敗高發期還會持續相當長時間,貪污手段會更加隱蔽,人際網路會更加龐雜,因此反貪成本也會更高。在這方面,香港廉署不啻爲內地借鑒的經典範本。借鑒並不是完全照搬其組織架構,而是運用其制度精髓──掌握足夠的權威、制定正確的戰略、建立強有力的專業化的獨立的廉政監察機構。另一方面,由於處在市場化轉型期,中國大陸的貪腐和公職犯罪問題的難點和複雜性還在於政府和市場職能的相互交叉含糊不清,政府職能還沒有從一般性經濟事務中徹底退出去,從而造成了貪腐尋租的巨大溫床。因此,明確政府職能,確立有限政府,使政府成爲遊戲規則的監管者而非參與者,不僅是反腐敗標本兼治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設「好的」市場經濟的內在需要。

是的,反腐倡廉,我們還任重道遠!千言萬語一句話:「勿使後人複哀後人矣」。

轉自《民主論壇》(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黨政官員們,請列出你們的「權力清單」來!
劉愛新:交通局長口出狂言底氣何在?
青天白日旗在長江上空飛揚
緬英烈 孫不二掛青天白日旗遭傳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