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為權力鬥爭服務的反腐能夠治理腐敗嗎?

何清漣

人氣 3

【大紀元10月8日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腐敗案成了近來的熱門話題,中國大陸媒體的主要論調自然是稱頌中共高層鐵腕反腐、陳良宇及上海幫落馬大快人心之類。海外英文媒體的分析重心集中於一點:反腐只是權力鬥爭手段,目的是為了即將召開的十七大人事安排洗牌。

  認為此次反腐意在權力鬥爭,符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因為中國的腐敗已經滲透到國家機器的每一根神經末稍,統治集團早就在政治保護關係的作用下編織了一張所謂「義務網絡」。這張「義務網絡」的基本規則是互相保護,如果某人落網而得不到保護,咬出同夥的可能就威脅著其餘未落網者。也因此,陳良宇之類高階貪官要落馬,唯一的可能是政治上失勢,保護傘失靈。
    
剩下的問題就是討論這種為權力鬥爭服務的反腐敗能夠治理腐敗嗎?

  筆者認為不能,因為中國政府已經墮落成為一個「盜賊型政權」,並且集中了當今世界上所有「盜賊型政權」的惡劣特點。

  美國政治學者曾將非洲、南美以及南歐等國的腐敗政府稱之為「盜賊型政權」--用「盜賊」借喻貪婪無恥掠奪公共財產與私人財產的統治者,其實也不過分--並將之劃分為四種類型:

  受賄者集中於高層的有兩類政權:一是政府與企業財團形成了雙邊壟斷;二是「盜賊統治」的國家。而受賄者分佈於政府中低層的也有兩類政權:一是因為資源分配的關係導致行賄呈螺旋式上升;二是黑手黨控制的國家。

  這些臭名昭著的盜賊型政權包括:1954-1989年統治巴拉圭的阿爾弗雷•德•斯特羅斯納政權、1965-1997年扎伊爾的蒙博托政權、1957-1986年間海地的杜瓦利埃家族政權。這些政權因其高度腐敗,官員肆意掠奪公共財產及民財,其治下民不聊生,最後都被推翻,無一有好下場。

  而中國現政權則集中了所有的盜賊型政權的特點:受賄者遍佈政府高層與中低層,即使是一個小小的政府公務員,也莫不利用手中權力尋租。而四類盜賊型政權採取的掠奪手段莫不在中國出現,擇其大端列舉如下:

  產業管制制度被官員們作為個人尋租的手段。只要某個行業有利可圖,該行業的許可證就成為官員們謀取私利的手段,譬如煤礦、金礦與其它各種礦產的准入制度,都成了為官員們生產財富的金牛。而中國因此也成了世界上礦難最高、因濫采濫控而導致環境嚴重污染的國度。

  土地國有化成為權勢者獲利淵藪。中國各級官員像一群通過轉手倒賣牟利的地產中介商。政府憑仗權力用低價逼老百姓出讓土地,高價賣給房地產開發商,從中牟利。這次倒台的陳良宇牽涉了十幾家大房地產開發商,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國有企業私有化獲得地方政府狂熱支持,山東省諸城市市長陳光因一口氣賣光了該市272家國有企業而獲得「陳賣光」的綽號,成為中國「國企改革第一官」。而陳賣光因此積聚大量財富,最後挾款潛逃,至今不知躲在世界上哪個角落。整個中國,國有企業負責人犯罪成為腐敗案件的主體部分,比如2004年國有企業管理層的職務犯罪占查辦貪污賄賂案件總數的41.5%,其中相當部分都與國有企業改制有關。

  偏愛某種類型的改革。中國至今改革已逾28年,但永遠處於改革未完成狀態,每次改革都成為權勢者汲取財富的有效管道。國有企業改制,證券市場建立,土地制度改革,以及目前正在進行狀態的金融體制改革,每一次改革幾乎都使一批官員成了富翁。

  上述這些強盜式掠奪行徑的氾濫,使這個政權處於高度不穩定狀態,維持穩定就成了現階段中國統治集團的集體夢囈。沒有任何既得利益者擁有永遠掌權的自信,掠奪而來的財富無法經受政權更迭的風險,於是中國的政治精英集團與經濟精英集團偏好移民它國, 中國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資本外逃國。

  一個國家的領導者如果只滿足於利用反腐敗來打擊政治對手,卻不想正本清源,重構政治制度,那就無法有效地打擊腐敗。在中國這樣一個「盜賊統治」的極權國家中,這種為權力鬥爭服務的反腐敗只會導致一個結果:使國家的幫派政治得到更強烈的催化劑,促使官僚集團更加傾向於只向自己的政治保護者效忠,而義務網絡的編織會越來越趨於完善,腐敗犯罪向更高形式發展。

--載自《華夏電子報》第160期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傳上海肅貪規模擴大層級升高
陳良宇一案與政治局常委的變動
孫遠:上海灘爆發驚人內幕
曉路:陳良宇倒臺,老百姓說原因眾口一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