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評論﹕中國會在老化之前致富嗎﹖

標籤:

【大紀元2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金沙編譯) 根據香港高盛公司經濟學家喬海倫(Helen Qiao)最近的研究﹐中國的負擔指數(dependency ratio) –太小和太老﹐不能工作的人數除以工作年齡的人數 — 在2010年以前將會開始昇高﹐到2030年時將會從目前的少於40%達到 50%﹐ 使得中國的老化程度和去年的日本一樣高。

彭博新聞專欄作家安迪 姆克吉(Andy Mukherjee)16日文章質問「中國會在老化之前致富嗎﹖」,依照中國人口老化的速度,到了2050年﹐平均每10 個15歲到64 歲的工作人口就必須養活7個老人或小孩 –負擔指數達到 70%。

雖然人口老化是近代人口統計上不可避免的現象﹐但是根據國民的年平均收入水平來看﹐中國獨特的地方是負擔指數上升的太多也太快。

到2030年﹐中國國民平均收入將略微超過11,000美元﹐而去年日本的國民平均收入幾乎是36,000 美元。南韓的負擔指數在2025年將到達 50%﹐他們的國民年平均收入是 52,000美元。

中國在致富以前人口老化有什麼影響嗎﹖當然有。第一﹐經濟成長隨著老化而縮減﹐當一個發展中國家的人口老化後﹐要致富就會困難。第二﹐人口老化會使中國尚處雛形的退休系統承受更多的壓力﹐賺錢的人越來越少﹐要養活的老人越來越多。第三﹐當歐洲各國和日本的老人持續增加﹐他們的政府也許不得不把稅收的對象從工作者轉移到退休者﹐以便增加稅收。這樣做會引起資金的短缺。

中國的老化有一部份原因是由於它在1979年開始實行一胎政策﹐因此當1978年以前出生的人於1980和1990年代進入就業市場時﹐他們不像前輩一樣﹐有較多的子女需要撫養。

根據聯合國的估計﹐這些在人口統計方面多出的一群人佔據了從1982到 2000年間中國經濟的15%。當他們退休時﹐卻沒有足夠的年輕人進入就業市場來填補他們遺下的空缺。

要保證經濟成長不會由於就業人口不足而減緩﹐中國應該取消一胎制度﹐放鬆由鄉村遷移到城市的管制。根據喬海倫的計算﹐過剩的農村人口大約有 9千8 百萬到 1億2千8 百萬。讓他們自由的遷移到城市地區可以增加勞動力的供應而不會減少經濟產量。

改變這兩個政策﹐再加上對教育方面的重視﹐中國也許能夠在2030年將國民年平均所得提昇到 21,000 美元。這個數字和日本去年的國民年平均所得相比還是落後一大截。

中國的人口統計結果難以預測的原因是出版的人口調查統計質量值得懷疑。在奧地利﹐一位在「應用系統分析國際學院」負責人口調查的研究員沃夫剛‧路茲(Wolfgang Lutz)正在研究中國未來人口趨勢的不確定性。他和同事們發現﹐以中國婦女目前的生育率﹐至少有32 種不同的預測結果。

官方的數字是每一個中國女人生育1.2 個孩子﹐路茲的資料卻顯示實際的數字可能是 2.3 個。中國的資料如此不確定﹐要認真說中國在2030 或者2050年的人口結構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雖然一胎制以不是獎賞就是懲罰的方法在城市地區嚴格執行﹐可是由於文化和經濟的因素﹐在鄉村地區沒有在城市那麼成功。

在中國鄉下﹐許多女孩子沒有出生證明﹐因為她們的父母不願意失去生育一個男孩的機會。現在男女的比率將近是120 個男孩對100 個女孩。這個不平衡也許一部分是真實的﹐另一部份可能是少報女孩出生率的結果。

對於一個金融市場尚未充分發展﹐退休金難以積存﹐老年人的主要依靠還是子女的經濟體系﹐生育率接近2或者更高的作法﹐似乎更加實際。

如果老化的速度沒有統計數字建議的那麼快﹐中國很可能會在老化得像日本之前達到和今日的日本一樣富裕。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OECD:人口高齡化 全球經濟成長減緩
香港生育率為全球最低 專家擔憂人口老化
六年級執行長 林依瑩要將高齡化危機轉契機
義大利男性 初為人父最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