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冠軍處境坎坷:體育機制轉型之痛?

人氣 8
標籤:

【大紀元3月30日訊】(亞洲時報記者文四寶3月30日撰文)近日一則關於前全國女子舉重冠軍,現年35歲的鄒春蘭,為生活所迫在長春市一家大眾浴池打工的新聞報導引起輿論熱烈反響,中國退役運動員的生活狀態再次受到關注,而中國現行的體育機制就成為眾矢之的。事實上,鄒春蘭的遭遇在中國體育界並非少數,在中國現行的體育機制下運動員就被訓練成為“奪金機器”,一切以國家為本,以金牌為本,而個人利益在所不計,這顯然跟胡溫新政下提倡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格格不入。

據中國國內媒體《新京報》24日報導,前全國女子舉重冠軍、現年35歲的鄒春蘭,為生活所迫在長春市一家大眾浴池打工的故事全國冠軍靠給顧客搓澡過活,夫妻倆住在浴室提供的5平米小屋內,午飯就是白菜和米飯……而十幾年前的鄒春蘭卻是閃耀體壇的全國舉重冠軍,打破過全國紀錄、世界紀錄。1987 年到1990年間,鄒春蘭在女子小級別的比賽中數次獲得全國錦標賽冠軍,並打破全國紀錄,

與昔日的榮耀形成極大的反差是退役之後如今鄒春蘭的窘迫。報導指,由於常年從事體育訓練,鄒春蘭把學業徹底荒廢了“我現在只有不到小學3年級的文化,拼音都不會。”報導引述鄒春蘭表示。而除了沒有文化,她還缺乏一技之長。長期進行舉重訓練,鄒春蘭在實用技術方面沒有任何專長,改行學別的又很慢……離開舉重運動後的鄒春蘭感到舉步維艱。而除了生活窘迫之外,鄒春蘭還得面臨因為早年訓練留下的嚴重後遺症,據報導,由於當年訓練期間,由於訓練初期為了提高成績而服用某些低劣藥物,鄒春蘭身上有很多明顯的男性特徵,比如汗毛很重,聲音沙啞,皮膚也像男性般粗糙,嘴唇周圍的短鬚更是要及時處理,這讓鄒春蘭始終沒有擺脫自卑心理。為了保持女性特徵,鄒春蘭需要不斷服用雌性激素類藥物,這讓她花費了不少錢,但是收效甚微。

鄒春蘭的“故事”反映了中國現行體育機制下退役運動員普遍面臨的一個現實,據《中國青年報》報導引述業內人士表示,“現在中國體育看重的是奧運會冠軍和全運會冠軍,特別是重競技這種專業性特別強的項目,如果沒有這兩種金牌,退役以後的日子肯定難過。” 按照極端重視奧運會和全運會金牌的邏輯,像鄒春蘭這樣的全國錦標賽冠軍自然不會受到任何政策上的照顧。

事實上,鄒春蘭的遭遇並非少數。之前更轟動的例子是2003年6月,遼寧省前亞運會男子舉重冠軍才力,因“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病”去世——當時才力退役後一身傷病沒錢醫治,正式工作則是遼寧省體運動技術學院保衛處的門衛;除此之外,見諸於媒體報導的個案還有:曾經奪得女子技巧世錦賽冠軍的劉菲,2000年退役後幾年之內都沒有正式工作;前國門張惠康如今貧病交加;女子柔道冠軍高鳳蓮甚至要拍賣自己的奧運會金牌來獲得相應的生活費用……而有更多個案可能並未為公眾所知,在這許多冠軍的身後,那些根本沒有冠軍頭銜的普通運動員,退役之後的生活更是艱難。

據國家體育總局的相關統計,基層體校小運動員人數已達數十萬人。這個龐大的群體在專業體校訓練體制下,文化課學習並沒有被提到相應的重視程度。這種“重體輕文”的直接後果就是運動員退役時面對社會無所適從。

“冠軍搓澡”事件經媒體報導後引起廣泛關注,輿論更將矛頭直指現行的中國體育機制。
《中國青年報》評論文章提出疑問“求是競技體育應以何為本”,文章指出金牌成了退役運動員的痛苦回憶,是一種令人傷感的諷刺。

《京華時報》評論文章則提出“該對現行的國家體育機制進行反思了”,文章批評,國家在體育系統的大量投入,很大程度上就是沖著奧運金牌去的。在這種異化的體育機制下,每位運動員也被異化成“奪金機器”。

《東方早報》就指舉重冠軍成搓澡工是中國體育的警示標本,評論表示,鄒春蘭的遭遇直接暴露了中國競技體育訓練體制的巨大弊端,擊中了競技體育界“贏者通吃”和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的不公平軟肋,同時也使競技體育界只重體能訓練而忽視文化教育的急功近利做法大白於天下。

《南方都市報》評論文章就提出競技體育運動應該職業化,要重視運動員的文化學習,為其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而不是使之成為“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運動機器。金牌固然重要,但以國家巨額投入和運動員生存技能缺失為代價的金牌,對中國的體育事業的意義是有限的!

值得提一句的是,中國國家體育總局日前舉行新聞發佈會上,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馮建中在談到對退役的國家運動員的生活保障和安置問題時表示,對退役運動員的生活保障“有法可依”。(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職棒大聯盟老將葛利森宣布高掛球鞋
藍委籲政府成立國際標準賽車場
NBA西區冠軍排名戰 馬刺領先小牛
UBA四強激戰  北體和輔大31日爭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