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話直說:自由行與法輪功

【大紀元6月26日訊】中聯辦副主任王鳳超近日在某一親共團體舉辦的論壇上,指責香港法輪功人士在景點派發單張,屬於故意騷擾大陸遊客、誣衊中央政府。與會的一些左派人士更向港府發出警告,若不採取措施,香港的名譽與經濟將會受到破壞。部分人士甚至提出取締法輪功團體的要求。

在旅遊點派單很平常,亦有不少商販在那兒兜售生意。法輪功大多是擺出展板,願意看的可以看,不願看的就走,筆者並不認爲派單就會幹擾到自由行,從而干擾了香港的經濟。

首先筆者認爲這種說法其實是誇大了自由行對於香港經濟的貢獻。

自由行同胞來港掃貨,目標大多是舶來品,而非本港出產的品牌,其實際經濟效益實在有限。嶺南大學亞太研究中心研究統籌主任張海洋曾經指出,香港零售商銷售 利潤僅有5%至10%。他認爲,自由行或有短期刺激效應,但中長期來看,不僅不會令香港經濟受益,而且壞處已經開始展現:旅遊區地租從去年開始上升超過三 分一,推高物價及工資成本,故中長期來看,自由行對本港經濟可說是「未見其利,先見其害」。

而自由行的短期效應也已減弱。回歸數年,在「一國兩制」之下,香港已經一步一步地成功轉型爲中國的一個普通城市,吸引力是大不如從前。香港零售商 品,基本上內地沿海城市也可找到;雖尚有姣好山水景致(按下大氣污染不談),但也終不及昆明、桂林或九寨溝有特色,比不上星馬泰甚至是歐美異國情調濃鬱, 即便是搶建迪士尼也似乎於事無補。自由行人數下降,一早便在預料之中。

另外,據筆者了解,許多大陸遊客看到法輪功的公開活動,反而令他們看到香港的民主自由並沒有因爲回歸而消失。若港府真如某些親共人士所建議的做,只會使國際投資者擔憂法治倒退、一國兩制名存實亡,敗壞自己的國際形象,葬送尚算良好的投資環境。

欲以經濟來嚇唬港府對法輪功施壓,同時借港人最關心的話題,引起公衆對法輪功的反感,政治手段雖無新意,但也算老辣。

對於類似香港一個開放與自由的經濟體系來講,動輒以新政策來提振經濟,雖然可能暫時爲少數政治人物贏得些許分數,但長遠來説並不足取。一個自由開 放的經濟體系,在遭遇低谷時,須依靠市場本身具有的調節機制去應對與調整。過程中,也可以加強該功能,並使市場本身變得更高效及健康。政策的頻繁或大力介 入,會令市場逐漸失去自身調節這一重要功能。打一個通俗的比喻,就好似一個人患了感冒,如動輒用藥,將會令該患者沒有機會建立起一個有效強力的免疫系統, 反之雖然患者需要一週左右的時間康復,但長遠看來,會增進自身免疫力,從而大大未來降低患病的可能性。◇(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澳人征簽吁總理訪華提人權釋其母
北京女子擁有一本《九評》被判刑三年
北京65歲法輪功學員第三次被綁架
楊建坡絕食命危  家屬揭露迫害遭恐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