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日记(28)

彼得.巴菲诺维奇.弗拉基米洛夫
font print 人气: 1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7月8日讯】1942年12月3日

王明住在女子大学附近。我们按俄国人的习惯管他的中国妻子叫罗莎.弗拉基米洛夫娜。

博古住在东门外他的印刷厂附近。洛甫和王稼祥住在杨家岭,朱德和叶剑英在王家坪。

凯丰是晋西北分局党委书记,反苏分子。是个相当古怪的人。

江青非常友好。她经常拜托我们,并邀请我们去骑马。

她原名李云鹤,艺名蓝蘋。

她告诉我们,她1912年出生在山东诸诚一个穷苦人家。早年丧父,母亲不得不靠帮佣为生。她很疼爱江青,用自己一点微薄的收入供女儿上小学。

江青17岁时进入山东省立中学,改名栾淑蒙。1929年她转入青岛艺专,决定从事戏剧工作。据悉,江青在她的事业上得到过一些有势力的保护人的帮助。

比如,1934年她同富有的黄敬一起迁居北平,在北平遇见彭真,参加了革命活动。当代中国作家写的剧本上演时,她往往扮演贫苦农妇。

后来,她随山东师范学校的王来天(译音)教授到了上海。

这位教授设法让明星电影公司跟她签订了合同。她演过一些抗日爱国的影片。

江青成为毛泽东夫人之前,换过四个保护人。每换一个,她在等级社会的阶梯上就爬高一步。

但这无论如何是未经证实的消息,可能是不准确的。

江青总是那样和譪,健谈。

我们对她已经形成了一定看法,但不是她想让我们接受的那种看法。

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是她突出的特点。她清除一切障碍,盯着社会的显要地位顽强地往上爬。她毅然克制自己,无情地驱策自己。她惟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事业。她急于要趁她年轻的时候达到自己的目的。

1937年,江青随一批演员到了重庆。1939年出现在延安。在这里,人们把她当作真正的电影明星,她可是飞黄腾达了。

她丈夫的全部机要通讯现在都归她掌握。她了解他所有的计划。康生很看重她。总之,她是她丈夫的私人秘书。
———-

延安至今还是阳光闪耀, 万里无云的好天气。我穿着棉衣。在太阳底下热得出汗,在阴凉处又冻得要死。

夜间,气温降到零处以下。空气清新。

窑洞尽头的角落里放着一瓶酒。这种烈酒是招待客人的。为了保存好,每次打开后我都用蜡封上。

密封瓶子里的酒不断减少,最怪。

1942年12月6日

“教条主义者”受到谴责,说他们想把革命斗争的主力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想”通过夺取城市”获得胜利。

毛泽东认为,这是”教条主义者”的主要错误。

毛泽东认为,反革命势力在城市中地位极其牢固,因此,中国红军无法进入城市。这是中国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获得胜利的农民革命包围城市,然后夺取这些反革命的堡垒。

实际上,毛泽东这个理论的含义是:农村是革命的根据地,农民是中共的骨干力量。农民,只有农民,才是革命的支柱。

这种理论的后果已很清楚—城市革命活动急剧低落下来,党失去了同工人阶级的联系。

毛泽东点了博古、王明和李立三的名,把他们列为”教条主义者”的思想领袖,并说共产国际是他们的基地。

他蓄意把李立三的”左倾机会主义”与博古、王明等人联系起来。

既然李立三已经受到党的谴责,那么,博古、王明等人自然就该受谴责了。这步棋真高!
毛泽东把博古和王明叫做”左倾机会主义分子”,使党的革命斗争遭到惨重失败的就是他们。

毛泽东说,1935年1月在遵义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决议,撤了”共产党内左倾机会主义领导人”的职。现在摆在议事日程上的问题,是要从思想上根除”教条主义”的一切残余。(待续)(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尽管有多年的内战,尽管无产阶级力量薄弱,而其领导人有的又犯了机会主义的错误,中共仍然领导着革命运动。这是十月革命思想影响的结果,是中共党员英勇奋斗的结果。中共面对着困难的局势,继续使人民为从封建的、资本主义的和外国的统治下解放出来而战斗。中国的劳动人民把中共看作十月革命原则的体现者,他们相信党。
  • 我从《解放日报》上翻译了一篇文章,题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文章号召,不仅在特区,而且在共产党的所有根据地,都要以更大的热情进行整风。这篇文章多处引用了古典作家的话(毛泽东的”古典”文风已为陈伯达确切掌握),而且大谈其必须打垮日本人。
    我记下了另外一份文件,这是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交给我,帮助我正确认识延安形势的。文件的内容是:

  • 军队从延安得不到一分钱,也得不到什么给养。贺龙、刘伯承、聂荣臻、陈光和肖克除控制军队和地盘外,都有自己的兵工厂,而且自己发行货币。每个司令员都自己向农民收税,没有统一的税收制度。
  • 一比较材料就令人十分沮丧。八路军方面没有采取任何积极的军事行动!更有甚者,军事行动都被严厉地禁止了。
  • 我们在电台值夜班时,阿列耶夫又愤愤地发泄了一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