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短期資金外流 國際收支微幅順差漸成常態

標籤:

【大紀元8月27日報導】展望台灣第四季經濟景氣系列報導之四(中央社記者林憬屏台北二十七日電)中央銀行上週公布台灣第2季國際收支順差4.8億美元,是第 7季新低。分析原因,長期、短期投資資金外流,是國際收支順差成長減緩的主因,如果又逢經常帳沒有巨額成長,未來國際收支只有微幅順差,極可能是常態。

根據央行統計,第1季國際收支順差22餘億美元,第 2 季大幅縮水,整個上半年國際收支順差 27.24 億美元,比去年同期189餘億美元,銳減162餘億美元。

金融帳呈淨流出,是造成國際收支順差縮水主要因素。上半年金融帳淨流出102.52億美元,觀察其中細項,台灣居民到海外證券投資金額高達224.56億美元,外人來台投資金額只有84.86億美元。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對直接投資的定義,是為取得長期利益、直接參與經營的投資,除了上述證券的短期投資外,金融帳項目下的對外直接投資有35餘億美元,比起外人來台直接投資25餘億美元多,可見長短期投資,都是流出去比進來的多。

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朱浩民指出,台灣利率低,股市表現不好,加上銀行有很多衍生性金融商品例如連結債等,所以資金才會一直往外跑。

中央研究院經濟所研究員吳中書也說,台灣投資工具種類不多,利率又偏低,加上台股又是淺碟市場,因此,當金融市場開放,投資海外基金又不用課稅,且美國這兩年來升息,利率墊高,資金當然去海外尋求具長期穩健報酬率的投資。

短期投資如此,長期觀察,長期投資也有外流大於流入現象。根據央行統計,上半年直接投資呈現淨流出10 億美元;過去幾年,也都呈淨流出。

雖然央行並未統計長期投資流向,但朱浩民認為,台灣對外投資目前仍以中國大陸為主要地區,台商過度集中在一個市場,風險比較大,應思考分散市場、多元佈局。

吳中書也表示,台灣資本雄厚,中國大陸有市場自然會往那裡移動,但隨著企業越來越國際化,到印尼、印度、越南等地投資的企業也越來越多,台灣繼續提升產業研發能力,即使資金外移,對台灣產業來說,仍具有良性互補效益。

長、短期投資都有外流情形,但台灣外貿仍有出超,國際收支應仍可維持順差,只是,以後可能不容易再有大幅度順差,除非外資有大筆流入,出超特別旺盛,否則國際收支維持小幅度順差情況,可能會是常態。

不過,國際收支順差如此小幅度成長,對維持貨幣金融穩定的央行來說,並非壞事。

央行就強調,國際收支順差並非越大越好,台灣外匯存底充裕,並無需鉅額國際收支順差。原則上,國際收支綜合餘額能維持平衡是相當理想情況,像第2季國際收支綜合餘額順差僅4.8億美元,對國內金融市場及新台幣匯率都有平穩效果。

相關新聞
明年軍公教調薪?台政院:八月上旬決定
96年度台灣軍公教不調薪?
軍公教調薪 政院:8月再確定
桃縣創稅近兩千億財政也陷窘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