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短期资金外流 国际收支微幅顺差渐成常态

标签:

【大纪元8月27日报导】展望台湾第四季经济景气系列报导之四(中央社记者林憬屏台北二十七日电)中央银行上周公布台湾第2季国际收支顺差4.8亿美元,是第 7季新低。分析原因,长期、短期投资资金外流,是国际收支顺差成长减缓的主因,如果又逢经常账没有巨额成长,未来国际收支只有微幅顺差,极可能是常态。

根据央行统计,第1季国际收支顺差22余亿美元,第 2 季大幅缩水,整个上半年国际收支顺差 27.24 亿美元,比去年同期189余亿美元,锐减162余亿美元。

金融帐呈净流出,是造成国际收支顺差缩水主要因素。上半年金融帐净流出102.52亿美元,观察其中细项,台湾居民到海外证券投资金额高达224.56亿美元,外人来台投资金额只有84.86亿美元。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IMF)对直接投资的定义,是为取得长期利益、直接参与经营的投资,除了上述证券的短期投资外,金融帐项目下的对外直接投资有35余亿美元,比起外人来台直接投资25余亿美元多,可见长短期投资,都是流出去比进来的多。

政治大学金融系教授朱浩民指出,台湾利率低,股市表现不好,加上银行有很多衍生性金融商品例如连结债等,所以资金才会一直往外跑。

中央研究院经济所研究员吴中书也说,台湾投资工具种类不多,利率又偏低,加上台股又是浅碟市场,因此,当金融市场开放,投资海外基金又不用课税,且美国这两年来升息,利率垫高,资金当然去海外寻求具长期稳健报酬率的投资。

短期投资如此,长期观察,长期投资也有外流大于流入现象。根据央行统计,上半年直接投资呈现净流出10 亿美元;过去几年,也都呈净流出。

虽然央行并未统计长期投资流向,但朱浩民认为,台湾对外投资目前仍以中国大陆为主要地区,台商过度集中在一个市场,风险比较大,应思考分散市场、多元布局。

吴中书也表示,台湾资本雄厚,中国大陆有市场自然会往那里移动,但随着企业越来越国际化,到印尼、印度、越南等地投资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台湾继续提升产业研发能力,即使资金外移,对台湾产业来说,仍具有良性互补效益。

长、短期投资都有外流情形,但台湾外贸仍有出超,国际收支应仍可维持顺差,只是,以后可能不容易再有大幅度顺差,除非外资有大笔流入,出超特别旺盛,否则国际收支维持小幅度顺差情况,可能会是常态。

不过,国际收支顺差如此小幅度成长,对维持货币金融稳定的央行来说,并非坏事。

央行就强调,国际收支顺差并非越大越好,台湾外汇存底充裕,并无需钜额国际收支顺差。原则上,国际收支综合余额能维持平衡是相当理想情况,像第2季国际收支综合余额顺差仅4.8亿美元,对国内金融市场及新台币汇率都有平稳效果。

相关新闻
明年军公教调薪?台政院:八月上旬决定
96年度台湾军公教不调薪?
军公教调薪 政院:8月再确定
桃县创税近两千亿财政也陷窘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