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芝.二坪頂古道

Tony (撰文、圖、攝影)

人氣 45
標籤:

二坪頂古道位於三芝鄉,為北海岸五大採筍道之一,山界林宗聖前輩稱這條古道為「為昔時岳界二坪頂山縱走竹子山的一條秘徑」。我在網路上幾乎找不到關於這條古道的記錄,今年(2006年)初,山友蕭郎走這條古道,表示路況極佳,便令人心情躍躍欲試。

二坪頂古道的登山口位於「北15鄉道」的終點。我走北海岸公路,由萬里,經金山,至石門,在富基漁港附近左轉,北15鄉道,一路至11公里公路終點。終點有一戶民宅,門牌為「二坪頂49號」,為一具有百年以上歷史的古厝。古厝背後遠處有一座尖峭的山峰,名為「鷹子鼻尖」,氣勢極為雄壯。

二坪頂古道沿著水圳而行


過49號民宅,直行至底,有一鱒魚養殖場,利用水圳引水入魚池,上下各數池,上池養小魚,下池養大魚。穿過魚池,便可看見水圳路,二坪頂古道是沿著水圳旁而行。進入古道,即感到一股清雅涼意,類似於走在坪頂古圳的感覺,古道平緩,走來舒適,水圳水流豐沛,生趣盎然。行走時,突然看見水圳內濺起水花,定睛一看,竟是一尾約二十公分的鱒魚在水中竄游。

後來回程遇到養殖場的人,她說鱒魚很會跳躍,雖然池塘與水圳交接處安裝了鐵絲網,有的鱒魚還是能夠跳躍而過。這就令人稱奇了。或許鱒魚迴游的本能吧!否則何苦要冒險跳躍呢?萬一跳躍時不小心偏離方向,掉落地面,豈不是要活活渴死在古道路上呢?

二坪頂古道沿著水圳而行


一路怡然而行,林木扶疏,泥徑枯葉,圳石青青,圳水潺潺,水圳偶爾與小溪交會時,則另建渠道讓溪水從圳上流過。沿途也有稀疏的竹林及零星的姑婆芋,古道氣氛與清幽更勝坪頂古圳。約十分鐘,抵達往鷹子鼻尖的叉路口。

往鷹子鼻尖的路程約60分,聽說「山頂視野超級棒」,不過得陡上爬300公尺,我又是獨行,所以沒有太多猶豫。獨行時的缺點之一,就是容易畏苦退卻。但話說回來,我今天本是為二坪頂古道而來。

繼續前行約八分鐘,抵達水圳源頭。這時古道偏右,離開水圳,開始上坡腰繞。我先走往水圳頭探看。水圳緊貼溪谷,與溪谷落差約半層樓高,走在狹窄的水圳護牆上,宛如走在獨木橋,邊走邊後悔。來到水圳源頭的溪谷,回頭望水圳,高高的水圳駁坎,青苔碧綠樸拙,令人懷想先民蓽路藍縷的歲月。

古道上有古樸的石階殘跡。


離開水圳,開始爬坡。古道緩緩爬坡而上,這時溪谷在左下方,只聞微微潺聲而已。古道愈深入,林相愈蒼鬱,路旁樓梯草茂盛,但路徑仍清晰,沿途出現不少古樸的石階遺跡,既驚訝,又感動。以我走過的北海岸幾條採筍道,如大屯溪古道,如竹子山古道,如圓柳古道,如五腳松古道,都不曾見過這樣的石階遺跡,不禁納悶,若只是農民上山的採筍路,何勞如此費工鋪路?

二坪頂位於三芝、石門鄉之界,剛好位於北海岸各鄉鎮中間位置的偏遠山區,無論往東經金山或往西經淡水聯絡台北盆地都相當遙遠;但若南向取直,越嶺竹子山,則進入台北盆地的距離最短。昔日石門及三芝山區的茶葉農產品是否有可能透過這條古道進入台北盆地呢?這只是旅人的想像而已。先大膽假設,再留待日後小心求證。

古道與溪谷交會。


前行約十分鐘,古道與溪谷交會,直行與越溪都有路徑,古道正路須越溪。此地溪岸有空曠處,又有溪水,適宜休息。越溪後,溪畔有一廢棄的石厝,僅存殘垣而已,顯然廢棄已久,附近有數叢竹林。林宗聖前輩曾在石厝附近發現稀有的「大屯鍾馗蘭」。我對植物不熟,舉目但見野草雜葉蔓藤而己,石厝幾乎已被吞沒。

老梅溪上游溪谷


過石厝,古道遠離溪谷,腰繞而上,坡度較前段更陡,路況較差,但路徑仍然明朗,沿途依然可看見石階殘跡。古道沿途也有「山豬埒」(石砌矮牆)的殘遺。我走在北海岸山區的古道,常可看見這樣的石砌矮牆,最初未免覺得農民何需如此費事,辛苦地搬石塊,沿著山坡建構這種宛如萬里長城的矮牆呢?

後來走圓柳古道時,曾遇見一隻山豬,才體會到台灣早期的山區,應有龐大的山豬數量,不時偷噬農作物,所以農民才不得不費事築起這種防禦工事。不過,我未免懷疑,山豬如此靈活,這才一公尺多一點高的矮牆是否能發揮多少效果?

上行約十六分鐘,古道爬抵一處鞍部。這裡有藍天隊豎立的路標,有一左叉路循稜往青山瀑布,路程約100至120分鐘,直行則通往「尖山湖紀念碑.土地公嶺」,卻沒有註明路程時間。稍休息後,繼續前進。

開始下坡行,路況變好,約四、五分鐘,抵達一溪谷,為老梅溪的上游。這裡溪水淙淙,林鬱水清,於是在此地休憩用餐。本想以此為折返點,但時間尚早,後續的路況仍佳,於是決定再前行一段。

二坪頂古道越嶺至尖山湖


接著約八、九分鐘,連過三條小溪澗,接著古道轉而陡上,路徑沿著小溪溝,石階因潮濕而青苔斑斑。謹慎慢行而上,約七、八分鐘,爬抵另一處越嶺鞍部。路標寫著,前行通往「尖山湖紀念碑.土地公嶺」,但仍未標示路程時間。

前行為下坡路,路況不錯,決定再前探一段。約兩、三分鐘,遇一右叉路,可爬往竹子山及土地公嶺主稜,應該就是昔日農民所走的採筍路。

古道繼續直行,約一、兩分鐘,又遇一叉路。路標指示向右,左叉路的路徑明朗,不知通往何方?依路標指示取右行。古道下坡行,仍然好走,約七、八分鐘,前方出現一小片箭竹林,不難通行,但下坡之後,又變為上坡,得翻越另一座山崙,山崙之後,仍有山崙,茫茫不知盡頭。不知距離尖山湖還有多遠?於是決定在此折返。

二坪頂49號民宅豢養的山豬


回程時間約70分鐘,回到養鱒場的登山口。經過49號民宅時,注意到附近一座空棄的漁池內竟然養著一隻山豬,於是走近去瞧瞧。山豬看到我,很熱情的趨向我,擺出討食的模樣,前腳躍起趴在漁池牆,探頭出來,眼神殷殷顧盼。

這是我第一次這麼近距離靠近自由活動的山豬。魚池深度才約1公尺多而已,這種高度對普通的貓狗而言,可輕易地攀爬脫逃,看似兇猛的山豬面對這樣的矮牆時,卻是一籌莫展。我這才發現原來山豬的腳蹄並不適合攀爬。

難怪在山區裡,農民只要築起一道矮牆(山豬埒)就可阻擋山豬。山豬遇到矮牆時,只好笨笨地沿著矮牆走,一不小心就會掉入農民設下的陷阱裡。不知這隻山豬是否也是因此而落難?向山豬道別,結束了今天的二坪頂古道。雖然沒有走完漫長的全程,但光是前半段就讓人覺得不虛此行,路程適中,難度也不高。

折返點。前方一小片箭竹林。


走這條古道,可考慮兩個折返點,一是石厝遺址的溪谷,距離登山口約30分鐘路程;一是老梅溪上游的溪谷,距離登山口約50分鐘;兩個地點都有清澈的溪水及溪岸空地可休憩。至於鷹子鼻尖,若有山友同行時,應可以考慮登頂。站上那尖尖的峰頂上眺望北海風光,應是何等的壯闊與美麗。

旅遊日期:2006.03.29 (寫於2006.03.30) 

行旅圖


——本文轉載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http://www.tonyhuang.idv.tw/@(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南港山攀岩步道
台北信義區.豹山溪步道
淡基橫斷古道東段
深坑.尾寮古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