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芝.二坪顶古道

Tony (撰文、图、摄影)

人气 45
标签:

二坪顶古道位于三芝乡,为北海岸五大采笋道之一,山界林宗圣前辈称这条古道为“为昔时岳界二坪顶山纵走竹子山的一条秘径”。我在网路上几乎找不到关于这条古道的记录,今年(2006年)初,山友萧郎走这条古道,表示路况极佳,便令人心情跃跃欲试。

二坪顶古道的登山口位于“北15乡道”的终点。我走北海岸公路,由万里,经金山,至石门,在富基渔港附近左转,北15乡道,一路至11公里公路终点。终点有一户民宅,门牌为“二坪顶49号”,为一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古厝。古厝背后远处有一座尖峭的山峰,名为“鹰子鼻尖”,气势极为雄壮。

二坪顶古道沿着水圳而行


过49号民宅,直行至底,有一鳟鱼养殖场,利用水圳引水入鱼池,上下各数池,上池养小鱼,下池养大鱼。穿过鱼池,便可看见水圳路,二坪顶古道是沿着水圳旁而行。进入古道,即感到一股清雅凉意,类似于走在坪顶古圳的感觉,古道平缓,走来舒适,水圳水流丰沛,生趣盎然。行走时,突然看见水圳内溅起水花,定睛一看,竟是一尾约二十公分的鳟鱼在水中窜游。

后来回程遇到养殖场的人,她说鳟鱼很会跳跃,虽然池塘与水圳交接处安装了铁丝网,有的鳟鱼还是能够跳跃而过。这就令人称奇了。或许鳟鱼回游的本能吧!否则何苦要冒险跳跃呢?万一跳跃时不小心偏离方向,掉落地面,岂不是要活活渴死在古道路上呢?

二坪顶古道沿着水圳而行


一路怡然而行,林木扶疏,泥径枯叶,圳石青青,圳水潺潺,水圳偶尔与小溪交会时,则另建渠道让溪水从圳上流过。沿途也有稀疏的竹林及零星的姑婆芋,古道气氛与清幽更胜坪顶古圳。约十分钟,抵达往鹰子鼻尖的叉路口。

往鹰子鼻尖的路程约60分,听说“山顶视野超级棒”,不过得陡上爬300公尺,我又是独行,所以没有太多犹豫。独行时的缺点之一,就是容易畏苦退却。但话说回来,我今天本是为二坪顶古道而来。

继续前行约八分钟,抵达水圳源头。这时古道偏右,离开水圳,开始上坡腰绕。我先走往水圳头探看。水圳紧贴溪谷,与溪谷落差约半层楼高,走在狭窄的水圳护墙上,宛如走在独木桥,边走边后悔。来到水圳源头的溪谷,回头望水圳,高高的水圳驳坎,青苔碧绿朴拙,令人怀想先民荜路蓝缕的岁月。

古道上有古朴的石阶残迹。


离开水圳,开始爬坡。古道缓缓爬坡而上,这时溪谷在左下方,只闻微微潺声而已。古道愈深入,林相愈苍郁,路旁楼梯草茂盛,但路径仍清晰,沿途出现不少古朴的石阶遗迹,既惊讶,又感动。以我走过的北海岸几条采笋道,如大屯溪古道,如竹子山古道,如圆柳古道,如五脚松古道,都不曾见过这样的石阶遗迹,不禁纳闷,若只是农民上山的采笋路,何劳如此费工铺路?

二坪顶位于三芝、石门乡之界,刚好位于北海岸各乡镇中间位置的偏远山区,无论往东经金山或往西经淡水联络台北盆地都相当遥远;但若南向取直,越岭竹子山,则进入台北盆地的距离最短。昔日石门及三芝山区的茶叶农产品是否有可能透过这条古道进入台北盆地呢?这只是旅人的想像而已。先大胆假设,再留待日后小心求证。

古道与溪谷交会。


前行约十分钟,古道与溪谷交会,直行与越溪都有路径,古道正路须越溪。此地溪岸有空旷处,又有溪水,适宜休息。越溪后,溪畔有一废弃的石厝,仅存残垣而已,显然废弃已久,附近有数丛竹林。林宗圣前辈曾在石厝附近发现稀有的“大屯钟馗兰”。我对植物不熟,举目但见野草杂叶蔓藤而己,石厝几乎已被吞没。

老梅溪上游溪谷


过石厝,古道远离溪谷,腰绕而上,坡度较前段更陡,路况较差,但路径仍然明朗,沿途依然可看见石阶残迹。古道沿途也有“山猪埒”(石砌矮墙)的残遗。我走在北海岸山区的古道,常可看见这样的石砌矮墙,最初未免觉得农民何需如此费事,辛苦地搬石块,沿着山坡建构这种宛如万里长城的矮墙呢?

后来走圆柳古道时,曾遇见一只山猪,才体会到台湾早期的山区,应有庞大的山猪数量,不时偷噬农作物,所以农民才不得不费事筑起这种防御工事。不过,我未免怀疑,山猪如此灵活,这才一公尺多一点高的矮墙是否能发挥多少效果?

上行约十六分钟,古道爬抵一处鞍部。这里有蓝天队竖立的路标,有一左叉路循棱往青山瀑布,路程约100至120分钟,直行则通往“尖山湖纪念碑.土地公岭”,却没有注明路程时间。稍休息后,继续前进。

开始下坡行,路况变好,约四、五分钟,抵达一溪谷,为老梅溪的上游。这里溪水淙淙,林郁水清,于是在此地休憩用餐。本想以此为折返点,但时间尚早,后续的路况仍佳,于是决定再前行一段。

二坪顶古道越岭至尖山湖


接着约八、九分钟,连过三条小溪涧,接着古道转而陡上,路径沿着小溪沟,石阶因潮湿而青苔斑斑。谨慎慢行而上,约七、八分钟,爬抵另一处越岭鞍部。路标写着,前行通往“尖山湖纪念碑.土地公岭”,但仍未标示路程时间。

前行为下坡路,路况不错,决定再前探一段。约两、三分钟,遇一右叉路,可爬往竹子山及土地公岭主棱,应该就是昔日农民所走的采笋路。

古道继续直行,约一、两分钟,又遇一叉路。路标指示向右,左叉路的路径明朗,不知通往何方?依路标指示取右行。古道下坡行,仍然好走,约七、八分钟,前方出现一小片箭竹林,不难通行,但下坡之后,又变为上坡,得翻越另一座山崙,山崙之后,仍有山崙,茫茫不知尽头。不知距离尖山湖还有多远?于是决定在此折返。

二坪顶49号民宅豢养的山猪


回程时间约70分钟,回到养鳟场的登山口。经过49号民宅时,注意到附近一座空弃的渔池内竟然养着一只山猪,于是走近去瞧瞧。山猪看到我,很热情的趋向我,摆出讨食的模样,前脚跃起趴在渔池墙,探头出来,眼神殷殷顾盼。

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靠近自由活动的山猪。鱼池深度才约1公尺多而已,这种高度对普通的猫狗而言,可轻易地攀爬脱逃,看似凶猛的山猪面对这样的矮墙时,却是一筹莫展。我这才发现原来山猪的脚蹄并不适合攀爬。

难怪在山区里,农民只要筑起一道矮墙(山猪埒)就可阻挡山猪。山猪遇到矮墙时,只好笨笨地沿着矮墙走,一不小心就会掉入农民设下的陷阱里。不知这只山猪是否也是因此而落难?向山猪道别,结束了今天的二坪顶古道。虽然没有走完漫长的全程,但光是前半段就让人觉得不虚此行,路程适中,难度也不高。

折返点。前方一小片箭竹林。


走这条古道,可考虑两个折返点,一是石厝遗址的溪谷,距离登山口约30分钟路程;一是老梅溪上游的溪谷,距离登山口约50分钟;两个地点都有清澈的溪水及溪岸空地可休憩。至于鹰子鼻尖,若有山友同行时,应可以考虑登顶。站上那尖尖的峰顶上眺望北海风光,应是何等的壮阔与美丽。

旅游日期:2006.03.29 (写于2006.03.30) 

行旅图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http://www.tonyhuang.idv.tw/@(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南港山攀岩步道
台北信义区.豹山溪步道
淡基横断古道东段
深坑.尾寮古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