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餃子樂

標籤:

俗話說的雖然好:好吃不過餃子,在今天的中國已經不適用了,可餃子在海外卻悄悄地興盛起來,因為我發現就連從上海、廣東來的以前對餃子不屑一顧的南方人,也操起擀麵杖包起餃子來了。

我丈夫是個德國人,不知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我家招待客人的飯菜變成了餃子。婆婆離著近,吃的次數多,竟吃出了水平。上次的餃子婆婆就反映沒有以前的香,她還追問說:是不是這次餃子裏的肉放的少了點兒?

其他親戚也能吃到我的餃子。去年秋天,丈夫的小姨開車給我們送來一個自己種的大南瓜並想知道中國人怎麼吃南瓜。於是我用南瓜和肉給她做了頓餃子。看她吃的開心,就在她臨走時滿滿地裝了一飯盒,讓她帶回家慢慢吃。不想在離家100米的地方,小姨開車不小心搶了先行,讓右邊急駛而來的大卡車給重重地撞上了。車子報廢,小姨受了傷被送進了醫院。等她康復以後又跟我們講述了一遍出事的全部經過。聽完小姨驚心動魄的描述,婆婆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然後不無惋惜地說:“那盒餃子你肯定是沒吃上,多可惜呀!”不料小姨大聲說:“怎麼沒吃上?車子壞了,人傷了,餃子卻安然無恙,一盒餃子讓我一頓都吃光了。”婆婆因有糖尿病飯不敢多吃,一聽她吃這麼多,嚇了一跳,急忙說:“那可是給你放兩頓吃的呀!”小姨毫不在意地說:“那怕什麼!好吃的東西不吃則已,要吃就吃個夠!”“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這句話不管是真是假,而小姨死裏逃生還能痛痛快快吃上一頓地地道道的中國餃子,應該是有一份不淺的福分吧!

給德國人吃餃子與中國人有所不同:除了武刀弄叉、使用大盤子之外,要是有德國人幫忙包,餃子就沒有褶,都是挺著肚子躺著的,邊兒也捏得大,當然這都不影響餃子的口味。他們還不喜歡吃燙的東西。所以要把餃子全部煮好後,再把客人請到桌前來,招呼客人時該說:“這盤餃子是先煮的,已經放涼了,要先吃這盤!”不像咱中國人喜歡趁熱吃,看到熱氣騰騰剛出鍋的餃子,那才高興呢。德國人也不愛吃大蒜,不喜歡那種令人不快的味道,正好本人也不吃蒜,有個別客人愛吃,我也不給他們準備,省得吃完大蒜後留下什麼的“後患”。

後來我不光在自己家裏包餃子請客,有時還把餃子包到德國的親戚和朋友家去了。

丈夫的大姑一個人住在漢堡,年紀大、腿腳也不俐落了。丈夫每次到漢堡出差,都住在大姑家,去之前總要問她想吃些什麼。最近幾次她點的都是餃子。前些日子是復活節。我們準備去大姑家照顧照顧她。本來想包些餃子帶去,不想臨時有事來不及,就帶上擀麵杖來到了漢堡。第二天我和麵做餡準備包餃子,也想多包出點兒來,冷凍起來,留給大姑以後吃。

大姑一聽說包餃子很興奮,自報奮勇地說:“等你包的時候,我來幫忙可以嗎?”生怕錯過機會,她過一會兒便問一次:“快到時候了嗎?”真等她進了廚房坐下來動手擀的時候,一看餃子餡那麼多,開始包的慢又包不好,大姑便發起牢騷來:”你能不能把皮兒擀得再大一點兒?天哪,這麼多餡,得什麼時候包完呀!下次你們來可別吃餃子了!多麻煩啊!”聽到大姑不斷叫苦,丈夫那邊也坐不住了,趕緊跑過來幫忙。一會兒,等我騰出手來,想讓他們倆休息一下時,大姑卻連連說:“不用,不用,就這麼一邊兒聊天一邊兒包,挺好的。我已經發現了包餃子是一件樂事,是個非常好的家庭的集體勞動。”

後來因為吃飯的時間早到了,我們實在耐不住饑餓,包到夠吃時,就趕緊煮了吃起來。不知是真餓了還是餃子好吃,反正我們是一邊兒吃著餃子一邊兒誇餃子一邊兒聊著天,最後還喝了碗餃子湯,使這頓飯吃了好長時間。

飯後大姑又來了精神,把平時必不可少的午覺都放棄了,堅持幫我把餃子包完。看到廚房裏到處擺滿了餃子,大姑不好意思把餃子都留下來,客氣地讓我們帶回家一些,我們反覆推讓,她才放心地全都留下來。

再看到餃子時,大姑高興地說:“下次老朋友A來看我,我就請她吃餃子。等親戚B來串門時,也有的吃了。那個常給我幫忙的老鄰居也可以送給一盤。”

我解下圍裙問大姑:“我們再來不吃餃子了,你說太麻煩,那咱們下次吃什麼呢?”大姑聽後一愣,反問道:“怎麼不吃餃子呀?一點兒都不麻煩呀,大家一起動手包餃子多好哇!下次你們來當然要吃餃子啦!”

如此看來,我的擀麵杖還要經常隨身攜帶,這餃子還得長期這樣包下去
文章來源:【看中國報導】

相關新聞
去年外資在香港投資102億港元
明慧網一周海外花絮
海外民運人士“我要回家”運動呼聲再起
去年國內外基金績效強強滾大豐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