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高縣美濃龍肚國小種稻體驗活動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守國高雄縣二十二日電)以學生種稻體驗農耕生活紀錄片意外揚名的高雄縣美濃鎮龍肚國小,今天舉行新年度的「一稻一世界」種稻體驗活動,縣長楊秋興與師生一起下田插秧。附近的吉東國小二十五日也將舉辦全校師生稻秧活動。

龍肚國小在日治時代附設農業補校,當時農事體驗是必修課程,多年來校方延續傳統,持續推動兒童種稻體驗課程。學校兩年前參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看稻子長大」計畫後,在校園旁承租兩分農地,讓五、六年級高年級約一百位學生在春季時節栽種水稻。

二零零五年冬天,龍肚國小小朋友領了一包穀子當寒假作業,歷經育苗、插秧栽種、除蟲除草與收割,學生們全程參與,由老師用一般攝影機記錄,剪輯配音成為紀錄片《穀子.穀子》。這卷作品大放異彩,獲得公視「小導演大夢想」最佳人氣獎,二零零六年更得到台灣國際兒童電視影展「兒童人氣獎」,意外揚名。

龍肚國小五、六年級學生冬天栽種水稻,由家長會長張發進駕駛耕耘機翻土後,學生稻秧,施肥、除草,收割時由學生體驗收割後,再以收割機收割,請鎮農會碾成白米,舉辦米食品嚐會,由專家教授,家長、老師及學生動手製作,讓全校師生、家長會與社區一起品嚐辛勞的成果。學校四年級以下學生則利用時機觀察水稻成長。

部分白米作為學生午餐主食,部分由農糧署收購或義賣,作為學生畢業旅遊基金。今年則有創意作法。

暑假過後,包括幼稚園在內的十一個班級及老師在農地上種植各式蔬菜,收割時部分帶回家或充作學生午餐食材或加菜用。

今天「一稻一世界」種稻體驗活動,楊秋興夫婦、美濃鎮長羅建德、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南區分署長游勝鋒等人也參加。學生們穿上客家藍衫跳「蒔禾歌」,表達農耕之樂,也有學生穿著泰國、印尼、日本、越南等不同國家的服飾,出示當地的傳統米食,象徵米食文化在亞洲的影響無遠弗屆。

插秧前先拜田頭伯公(土地公),小朋友們以客語誠摯地宣示「我們要保護這片土地,用最健康、安全的方式耕田。我們要負責照顧我們的禾仔、鴨子。我們要毋驚日頭,毋驚食苦,認真學習田垃裡每一項事情。我們要尊敬耕田人,不要浪費每一粒飯。」

農家出身的楊秋興插秧整齊。雖然大人們都教導插秧應該倒退著走,但小朋友不習慣,大家還是向前插。務農的家長們忙著在旁提醒「間距要保持十五公分,插太密會長不好。」

楊秋興表示,已三十年沒下田耕作,只插了三行秧苗,就覺得腰痠,可見農民的專業及辛勞。他小時候種過田,因當時年幼,負責除雜草,沒有插過秧。寒冬中,整個人浸在水田裡,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氣,可見農家的辛勞。

他指出,從前種田是青少年生活的一部分,放學後、假日都得幫忙,雖然隨著社會變遷,學生不再需要為生活而耕田,但這種體驗是很好的教育,可以幫助他們了解朱子治家格言上所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懂得感恩惜福,也更愛惜自己的鄉土。所以,未來希望其他學校也能推廣。

包括幼稚園在內只有六班的吉果國小,對推廣農耕體驗活動也有詳細規劃,作息時間、方法類似龍肚國小,暑假休耕,也不用農藥。學校五月之一是外籍配偶第二代,因此請學校十多位外籍配偶參加,體驗台灣農耕生活。

校長李坤松表示,學校邊的一分多農田是向農民承租,冬天栽種水稻,稻秧由全校師生與外籍配偶參加,明年五月底收割時,由學生與家長、老師一起動手,並使用傳統打穀機,學生力氣小,只能體驗一下,其餘工作由老師、家長代勞。碾米工作委由鎮農會處理,再辦理米食品嚐會。秋天則種植蔬菜。

收割的稻米除部分由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收購外,剩餘的白米義賣,作為無法繳學費學生的經費。

配合活動,學校將綜合活動安排在每週一下午,請專家教授農耕知識,以及米食製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