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高县美浓龙肚国小种稻体验活动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月22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守国高雄县二十二日电)以学生种稻体验农耕生活纪录片意外扬名的高雄县美浓镇龙肚国小,今天举行新年度的“一稻一世界”种稻体验活动,县长杨秋兴与师生一起下田插秧。附近的吉东国小二十五日也将举办全校师生稻秧活动。

龙肚国小在日治时代附设农业补校,当时农事体验是必修课程,多年来校方延续传统,持续推动儿童种稻体验课程。学校两年前参与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农粮署“看稻子长大”计划后,在校园旁承租两分农地,让五、六年级高年级约一百位学生在春季时节栽种水稻。

二零零五年冬天,龙肚国小小朋友领了一包谷子当寒假作业,历经育苗、插秧栽种、除虫除草与收割,学生们全程参与,由老师用一般摄影机记录,剪辑配音成为纪录片《谷子.谷子》。这卷作品大放异彩,获得公视“小导演大梦想”最佳人气奖,二零零六年更得到台湾国际儿童电视影展“儿童人气奖”,意外扬名。

龙肚国小五、六年级学生冬天栽种水稻,由家长会长张发进驾驶耕耘机翻土后,学生稻秧,施肥、除草,收割时由学生体验收割后,再以收割机收割,请镇农会碾成白米,举办米食品尝会,由专家教授,家长、老师及学生动手制作,让全校师生、家长会与社区一起品尝辛劳的成果。学校四年级以下学生则利用时机观察水稻成长。

部分白米作为学生午餐主食,部分由农粮署收购或义卖,作为学生毕业旅游基金。今年则有创意作法。

暑假过后,包括幼稚园在内的十一个班级及老师在农地上种植各式蔬菜,收割时部分带回家或充作学生午餐食材或加菜用。

今天“一稻一世界”种稻体验活动,杨秋兴夫妇、美浓镇长罗建德、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农粮署南区分署长游胜锋等人也参加。学生们穿上客家蓝衫跳“莳禾歌”,表达农耕之乐,也有学生穿着泰国、印尼、日本、越南等不同国家的服饰,出示当地的传统米食,象征米食文化在亚洲的影响无远弗届。

插秧前先拜田头伯公(土地公),小朋友们以客语诚挚地宣示“我们要保护这片土地,用最健康、安全的方式耕田。我们要负责照顾我们的禾仔、鸭子。我们要毋惊日头,毋惊食苦,认真学习田垃里每一项事情。我们要尊敬耕田人,不要浪费每一粒饭。”

农家出身的杨秋兴插秧整齐。虽然大人们都教导插秧应该倒退着走,但小朋友不习惯,大家还是向前插。务农的家长们忙着在旁提醒“间距要保持十五公分,插太密会长不好。”

杨秋兴表示,已三十年没下田耕作,只插了三行秧苗,就觉得腰酸,可见农民的专业及辛劳。他小时候种过田,因当时年幼,负责除杂草,没有插过秧。寒冬中,整个人浸在水田里,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可见农家的辛劳。

他指出,从前种田是青少年生活的一部分,放学后、假日都得帮忙,虽然随着社会变迁,学生不再需要为生活而耕田,但这种体验是很好的教育,可以帮助他们了解朱子治家格言上所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懂得感恩惜福,也更爱惜自己的乡土。所以,未来希望其他学校也能推广。

包括幼稚园在内只有六班的吉果国小,对推广农耕体验活动也有详细规划,作息时间、方法类似龙肚国小,暑假休耕,也不用农药。学校五月之一是外籍配偶第二代,因此请学校十多位外籍配偶参加,体验台湾农耕生活。

校长李坤松表示,学校边的一分多农田是向农民承租,冬天栽种水稻,稻秧由全校师生与外籍配偶参加,明年五月底收割时,由学生与家长、老师一起动手,并使用传统打谷机,学生力气小,只能体验一下,其余工作由老师、家长代劳。碾米工作委由镇农会处理,再办理米食品尝会。秋天则种植蔬菜。

收割的稻米除部分由行政院农委会农粮署收购外,剩余的白米义卖,作为无法缴学费学生的经费。

配合活动,学校将综合活动安排在每周一下午,请专家教授农耕知识,以及米食制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