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星斗:醫患矛盾,治標更要治本

胡星斗

標籤:

【大紀元8月14日訊】近日發佈的《中國醫療衛生發展報告》建議醫患矛盾由立法解決,國家基本醫療服務覆蓋面應該縮小,即在城市社區衛生中心或農村鄉鎮衛生站看病免費的人數應減少。

其實,醫患關係緊張的根源在於以牟利為中心的衛生體制,一些政府部門為了卸財政包袱,以醫療產業化之名迫使醫院自籌經費,養活自己,並且放任他們不擇手段地謀利,不予嚴格的監管,於是,小病大治、反復檢查、開大處方、賣高價藥、以藥養醫、收受紅包、住院帳單不透明、醫患糾紛的仲裁機構不中立、無錢不給治病、聽任患者死亡甚至拔掉搶救的輸液管、以及產業化導致的醫務人員心理浮躁冷漠、服務意識差等等亂象紛紛出現,醫患關系怎能不緊張?

2000年,中國的衛生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僅為2.7%,美國為13.7%,印度為6.7%,而且中國衛生經費的絕大部分還用到了衛生部門的行政開支和各級幹部的療養上。

據2006年11月2號衛生部公佈的資料,全國醫院用於建設的資金為185億人民幣,其中財政投入23%,其他的都由醫院自籌。目前,各地醫院的長期負債額達到351億元。

另據中央電視臺《今日說法》2004年8月19日報導,有一種藥品叫氯胺酮,出廠價為20元,但銷售定價卻在134元。《法制晚報》報導,一種叫硫酸軟骨素的注射液,藥店的零售價是0.46元,但通過政府招標採購進入醫院後的售價為28.92元,價格飛漲了63倍!

由於有關方面對於現成的藥品有藥價規定,新藥才可以售以更高的價格,於是以前制藥廠夥同藥監局以舊藥換新裝的方式大量推出”新藥”,國家藥監局曾經每年審批上萬種新藥,而世界上藥品研發的主要國家美國2005年也才審批新藥81種。

有關政府部門故意將藥價定得非常高、而且大量審批新藥,目的就是讓醫院”以藥養醫”,以便推卸政府部門的財政責任。據世界銀行的報告,中國的藥品費用占全部衛生支出的52%,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為15%到40%.由於賣藥、開大處方,導致中國衛生費用的12%到37%被浪費掉了。

中國醫院的醫療器械也是價格高昂。比如,一個3625元的心臟支架,在病人買單的時候卻是16000元,比出廠價漲了四五倍。原因就是現有的醫療器械銷售體制是一種層層代理制,有全國代理商、大區代理商、省級代理商、市代理商等等,然後器械才能到達醫院,醫院有關人員又要提取回扣。這樣,醫療器械到了患者手中,價格就漲了好幾倍。由於醫療器械價格高企,又促使醫院對病人多次檢查、重複檢查,以便多收費用。

由於過去一些藥監部門與藥廠、中間商、醫院合謀牟利,患者的利益必然無法保障。如哈爾濱的”中國最昂貴死亡”,一位老人住院67天,花了550萬元。其中最多的一天輸血94次,注射鹽水106瓶,住院兩個多月僅血糖就化驗了588次,腎功能檢查299次,血氣分析397次。其家屬向衛生監管部門投訴數百次,但由於醫療監管機構不公正、不獨立,對醫院不擇手段謀利的行為大加庇護,因此所有的投訴都石沉大海,最後是中紀委和監察部下令調查,報紙才得以披露出來。

從上可見,如果不能從根本上對醫療衛生體制進行改革,僅僅治標不治本,那麼中國的醫患矛盾僅靠”立法”也是無法解決的。

所幸的是,現在中央政府正在研究新的醫改方案,對醫療衛生體制”動大手術”的時候來到了。

另外,《中國醫療衛生發展報告》建議國家基本醫療服務的覆蓋面進一步縮小,這是不負責任的。我注意到該綠皮書的主編是《衛生產業》雜誌社的社長,他們鼓吹衛生產業化倒是符合利益的訴求。

2006年10月,胡錦濤總書記在政治局會議上強調醫療改革一要堅持公益性,二要強化政府的責任,三要建設一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衛生保健制度。此言可謂一語中的,是對衛生極度產業化錯誤方向的糾正,對於指導今年衛生改革方案的出臺、解決十三億國民的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至關重要。

轉自《新世紀新聞網》(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胡星斗:關於對外來人口實行零收費、促進取消暫住證的建議
胡星斗:浪費,中國富裕的頭號殺手
中國建立法治國家應從廢除信訪和勞教制度開始
中國的戶籍制度:是否應該廢除?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