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猱綽注的原鄉

古琴世界:淺論古琴琴派(中)

唐翠蓉
font print 人氣: 55
【字號】    
   標籤: tags: ,

在各地一些出類拔萃的著名琴師,他們精湛的琴藝表現為當時人們所效法學習,經過師徒相傳,保持著穩定的共同點,而形成流派的重要因素。

琴派的形成:
「琴派」此一觀念的記載,初見於春秋時代《左傳‧成公九年》(西元前582年)鐘儀南音。北宋朱長文「琴史」聖賢篇中也記載唐代琴師趙耶利論及當時吳、蜀琴派的風格特點。自活躍於南宋到明代的浙派、文人之屬的江西派等起,而後隨著琴譜的傳刊與廣泛使用,琴派風格特點便體現在琴譜中,如《梧崗琴譜》即延續浙派「浙譜」系統。

中國琴壇從明代晚期到清代是各琴派的崢嶸期,如虞山派、江派、廣陵派、中州派、嶺南派、金陵派、泛川派、諸城派(梅庵派)、廣陵派、九嶷派、浦城派(閩派)、嶺南派(粵派)……等互有消長。近代琴家查阜西等人,藉由琴社與琴譜的交流與發揚,賦予琴派更豐富的個人表現內涵。

從文獻的敘述中,可知流派的形成與地域、語言、師承、傳譜、身分等因素相關:
《左傳‧成公九年(十、傳)》(西元前582年)「晉侯觀於軍府,見鍾儀,問其族。曰:泠人也。與之琴,操南音。」(相關原文如下:……晉侯觀于軍府,見鍾儀,問之曰:「南冠而縶者誰也?」有司對曰:「鄭人所獻楚囚也。」使稅之。召而弔之,再拜稽首。問其族,對曰:「泠人也。」公曰:「能樂乎?」對曰:「先父之職官也,敢有二事!」使與之琴,操南音。……)

北宋‧朱長文(西元1038-1098)「琴史」中提到唐‧趙耶利(西元563-639)初唐琴師,曹州濟陰(今山東曹縣)人。琴藝冠絕當世。)以地域為本,描述當時琴派特點:「吳聲清婉,若長江廣流,綿延徐逝,有國士之風;蜀聲躁急,若激浪奔雷,亦一時之俊。」

明‧朱厚爝《風宣玄品琴譜》(1539)序:「世傳操有二:曰浙操徐門、江操劉門。」
清‧莊臻鳳《琴學心聲‧凡例》(1664)「但派有南北之分,今以琴川、白下、古浙、中州為主……」。

清‧王坦《琴旨》在「支派辨異」中對琴派的評價:「五方風氣異宜,故俗尚不一,而操縵者之取音亦因之以互異,此派別流傳有曰中州、曰吳、曰浙、曰閩。吳又分為金陵為虞山,皆各立門戶……。」

徐立孫在「梅庵琴譜」論「琴派」:「琴派良多,綜其大要,以南北為著。取音北派多圓,南派多方,操縵者皆知。予竊謂北派之體實剛,圓乃其用爾。南派之體實柔,方乃其用爾。此與剛健之乾圓而神,柔順之坤方以智,易理相通。體剛者必求圓,不則亢陽矣。體柔者必求方,不則靡弱矣。求圓者音雄健,求方者音淡遠。吾友邵君大蘇曰:『北派以味勝,南派以韻勝。』良有以也。」

琴派緣於地域和氣候形成的殊異風格,宋明時代陸續出現不同演奏風格的琴派,並多以地區劃分來命名,如:宋代「浙派」以臨安(浙江杭州)為中心;明代「松江派」活躍於上海松江;清代「虞山派」以江蘇常熟地區的虞山而得名;清代「廣陵派」以江蘇揚州為重鎮(今之「揚州」古稱「廣陵」)。

在台灣傳播梅庵琴派之近代琴家邵元復先生(約1920-1996)於「瀟湘快雪漁樵夢:認識中國古琴─七弦琴」文章中,據以琴派之南北分類如下:
「【北派】中州派(河南)、陜派(陜西)、晉派(山西)、燕派(河北)、魯派(諸城派,山東諸城)、九嶷派(北京)等。
【南派】琴川派(虞山派,江南)、廣陵派(江北)、金陵派(南京)、松江派(江南)、梅庵派(江北)、皖派(安徽)、贛派(江西)、浙派(浙江)、閩派(浦城派,福建)、嶺南派(廣東)、蜀派(四川)。」

在各地一些出類拔萃的著名琴師,他們精湛的琴藝表現為當時人們所效法學習,經過師徒相傳,保持著穩定的共同點,而形成流派的重要因素。如:唐代時「胡笳」一曲,董庭蘭繼承沈遼之「沈家聲」和祝氏之「祝家聲」傳統而自成一家;「浙派」在明代時以繼承南宋徐天民傳統聞名,而又稱為「徐門正傳」。

黃旭東所編著之「查阜西琴學文萃」據本提要中提到:「釋空塵輯之《枯木禪琴譜》(清光緒19年(1893)年刊本)曾說:『江左諸家之論曰:某浙派、某蜀派、某虞山派、某金陵派。更有論者曰:大家派、隱逸派、術士派、閨閣派。』」

台灣琴家章志蓀輯著之「研易習琴齋琴譜」中以操琴者的身分或特質可分為:儒士派、烈士派、隱者派、閨閣派、釋道派。我們可以在其他的研究資料中尋得更清楚的文獻來源:

釋道派─
許健在《琴史初編》則列舉琴派之於身分與傳譜的關係:「朱文濟以後各代都是和尚,當時尊之為『大師』」為北宋之琴僧系統。周慶雲《琴史續》卷七「方外」篇中提到不少釋道系統之琴人,如:僧人智和、思聰、照曠……,如道士林虛極、商碧山、羅道士……等。

儒士派─
據朱長文《琴史》、周慶雲《琴史續》記載自王公貴族及文人逸士不乏其人,以修身養性為修持或隱居山林,罷官自放山水之間。「琴棋書畫」為文人雅士藝術修養的追求。
帝堯以降文、武、成王,周公、孔子、許由及孔子弟子顏回、子夏等,師曠、伯牙、鍾子期、宋玉、司馬相如、蔡邕、蔡琰、阮籍、稽康、陶淵明、趙耶利、白樂天、陶宏景、董庭蘭、崔遵度、范文正公、朱長文、葉夢得、朱熹、姜夔、文天祥、耶律楚材、俞琰、冷謙、朱權、嚴澂、尹爾韜、孔興誘、王坦……等均屬之。

閨閣派─
周慶雲《琴史續》卷八「閨秀」篇中提到:宋莊氏女、元喬夫人、陳淑貞、曹妙清、明田妃、葉小鸞、湯尹嫻、徐烈婦、吳湘、秀雲、清科德氏、覺羅學誠、蔡氏、吳氏、柴靜宜、蘇始芳、姚雪初、蔣錦秋、吳蕙、吳德韞……等。皆有才德之名門閨秀。

(待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琴派的定義,不論從地域性的分野或是以師承傳譜為宗,都是指琴樂表現的風格而言。1.有跡可循的師承淵源 2.有代表性的琴曲 3.有代表性的琴人 4.有代表性的傳譜等要素已經成為近代琴樂派別研究的重要依據。
  • 國立台灣博物館舉辦「捷克城堡與堡邸特展」(Czech Castles & Chateaux),展期自6月13日起至11月30日止。歐洲中世紀城堡台灣巡禮,有近百件捷克珍貴文物精彩亮相。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看得見的紅樓夢」特展,展覽以經典文學巨著《紅樓夢》為題,引領觀眾從物件反映出來的人情物趣,走進文學、藝術交織的美學世界,重新想像盛清貴族世家的榮景,看見《紅樓夢》的絕美與哀戚。
  • 知名藝術史家、書畫鑑定家傅申教授於16日辭世,為緬懷他在學術上的成就,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將於4月26日至5月25日推出「傅申教授古書畫題跋紀念展」的繪畫篇,之後於5月31日至7月2日展出書法篇,歡迎民眾前往參觀。
  • 「尋找國寶新感動!」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推出「沉浸故宮數位展——捕捉靈光:尋找新感動」新媒體藝術展,結合投影、互動科技與沉浸式劇場等創新體驗,全新演繹故宮《谿山行旅圖》等經典文物。故宮歡迎民眾闔家蒞臨參觀,感受藝術的靈光。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表示,四月春暖花開,正是春遊好時節,故宮北部院區推出第二季「國寶聚焦」等珍品,邀請民眾品味書畫雅趣,共享春日美好時光。
  • 「情」字是描述心的距離,舉凡君臣、師生、親子、手足、夫妻、知己及陌路、神凡,都有情的展現空間。故宮南院「翰墨空間–故宮書畫賞析」12月30日起以「情為何物」為題展出26(組)件書畫,呈現人世間不同情感的面貌。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院正在展出「愛硯成痴」特展,一百多件硯石各具風格,件件值值細細品味。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院即起推出年度大展《無界之涯──從海出發探索十六世紀東西文化交流》,集結北院及法國、荷蘭、日本等12家國內外館所的珍貴典藏,呈現16世紀亞洲、歐洲、美洲經由航行所展開的交流故事。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即起推出「祀與戎:古代兵器攻略」特展,讓民眾在近距離欣賞青銅兵器精湛工藝的同時,走入三千多年的歷史長河,認識古代「冷兵器」與「熱血戰爭」交織出的權力故事,感受故宮版的「冰與火之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