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領袖峰會登場 美權力真空角色尷尬

人氣 245
標籤:

【大紀元11月1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蔡蕙如華盛頓特稿)眾所矚目的二十國集團(G20)金融峰會即將登場,這項峰會最重要任務,除了就對抗全球衰退措施達成初步共識,也在於針對金融監理改革,商議出可在未來重建國際金融體系的架構。不過,面臨美國政權交接的權力真空尷尬時期,加上歐美領袖差異猶存,會議恐難對當前危機產生立即作用。

在金融風暴席捲陰霾下,這是一九九九年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五十週年紀念的慶祝活動以來,在華盛頓舉行規模最大的元首與首相層級會面。

美國總統布什訂於華府時間十四日晚間在白宮歡迎G20領袖,隨後在白宮設宴與各國領袖共進晚餐,為G20峰會揭開序幕。峰會隔天將在華府的國立建築博物館正式揭幕,布什將在上午迎接各國元首,進行閉門會議後,下午發表峰會聲明。

二十國集團是亞洲金融危機後,為了讓歐美主要工業國,以及如巴西和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在內的國家共商國際合作議題,於一九九九年成立的國際集團。這些國家代表了約百分之八十五的世界經濟。

這二十個重要的經濟體包括:美國,英國,歐盟,阿根廷,澳洲,巴西,加拿大,中國,法國,德國,印度,印尼,義大利,日本,墨西哥,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南非,南韓,土耳其。

這些經濟體的財政部長與央行總裁,雖然定期會面共商金融議題,但像這樣的元首群聚一堂則是第一次;而面對嚴重金融危機,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聯合國與金融穩定論壇等國際金融組織也將參與會議討論。

只不過,會議雖然在華府舉行,卻是在法國總統沙柯吉和英國首相布朗等歐洲領導人敦促下促成。尤其,如今布什政府形同跛鴨政權,新當選的總統奧巴馬也不願對會議表態,美國面臨權力真空的尷尬立場。

一般預料,英、法等國,剛宣布五千八百六十億美元經濟振興方案的中國,以及其他欲尋求影響力的新興國家,在會議討論議題上,可能較地主的美國更為積極。

歐洲領導人相信,全球金融危機導因於對金融業的規範不足,尤其美國;他們也希望可有更多重建世界經濟的具體性全球協調行動,例如財政上的振興方案措施,以及對避險基金的規範等。

各界也廣泛期盼會議能對未來改革藍圖的達成共識,包括擴大國際貨幣基金角色,以其作為一個金融危機的早期預警系統,發揮更大作用管理未來危機。如何保護貧窮國家免於受世界危機影響,也預期將納入討論議題。

除了歐洲國家希望檢討美元作為世界主要貨幣的體制,有別於以往獨占鼇頭的七大工業國會議,巴西、俄羅斯、印度與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也期盼藉由這次會議,增加新興經濟體在世界經濟決策上扮演的角色。

不少人更期許,會議可做到像一九四四年的布列登森林協議,啟動一個適用於今日情勢的新全球協議。二次戰後,為了避免大蕭條重現應運而生的布列登森林協議,意在打造新的金融體系,也催生了國際貨幣基金與世界銀行。

然而,這次的會議要如布列登森林協議般,達到一項可改革世界經濟的全面性協議,難度頗高。

首先,由於奧巴馬尚未就任,因此,任何布什政府所做的協議,仍須受到未來奧巴馬政府和民主黨控制的國會認可。奧巴馬已表明不會參加峰會,不過指派了前美國國務卿歐布萊特與前共和黨議員李契做為代表,與前來參加G20的領袖與代表們進行非正式會面。

以一些歐洲國家希望促成的財政振興方案為例,年初剛通過經濟振興方案的布什政府並不熱中,但奧巴馬已表明,若第二套經濟振興方案無法在他上任前達成,將會在就任後即刻採取行動。

其次,雖然各界普遍贊同改革監管體系,但歐美國家對於規範方式與範圍仍有歧異。布什表示,峰會的目的是瞭解全球危機發生原因,並為改革建立基礎,預防危機重演。但他強調,解決方法並非改造自由市場制度;「目標應該不是更多的政府管制,應該是更聰明管制。」

白宮負責這項峰會的官員普賴斯指出,他們希望達成廣泛的行動計畫,包括就金融監理改革議題,設立相關工作小組。這也讓計畫可在奧巴馬正式上任後,與各國領袖在明年舉行的峰會中針對計畫持續商議。

在新興國家意圖尋求國際組織的更大角色上,讓巴西與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在國際貨幣基金和世界銀行享有更多代表權,意味歐洲國家在這兩個國際組織的權力與影響力會受到影響,勢必也需要不少協商運作。

有別於一九四四年的布列登森林協議花了三年籌備,在當前的經濟與政治情勢劇變之際,G20峰會由籌備到舉行不過三週。儘管基礎行動計畫可期,但顯然在就一個新的全球金融體系達成全面性協議前,恐怕仍有不少重要議題與原則需先達成共識。

相關新聞
G20高峰會登場 為金融危機制訂共同策略
美股大漲  亞洲與歐洲股市也出現反彈
G20峰會召開在即 歐盟籲解決貧窮問題
G20峰會在即  梅克爾:金融改革不容有盲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