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大學新鮮人的一封信(5)

選擇「慢難苦」之路!(上)
楊碩英(台灣中山大學企管系副教授)
font print 人氣: 19
【字號】    
   標籤: tags:

歡迎你進了大學之門。

先請問你進大學是希望成為一個賴到中午才起床的學生嗎?希望成為一個生活越來越不正常、幾乎天天熬夜、經常翹課的學生嗎?希望成為一個身體愈來愈糟的學生嗎?……這些雖是很唐突,但卻可能是很重要的問題。我相信沒人是抱著這樣的希望進大學的,然而實際上卻有不少的大學生後來就是這樣,有些甚至被退學。為什麼會這樣?那是因為大學生活裡面隱藏了一些選擇的陷阱,有些學生就是因為對於這些陷阱認識不清,以致大三大四時賴到中午才起床、生活越來越不正常、幾乎天天熬夜、身體愈來愈糟、經常翹課、甚至被退學。

再請問你一個問題:青蛙要怎麼煮?你把青蛙丟到滾水裡,牠馬上跳出來,只不過受點皮肉之傷。你如果把牠放到冷水裡用小火煮,一會兒牠雖然覺得熱,但很快就適應了,後來在逐漸適應熱的過程中,就被煮死了,這就是「被煮青蛙」的厲害與可怕之處,會致命的威脅竟讓青蛙無法覺察而被煮死。我沒有在危言聳聽,前述那些大三大四時愈來愈糟的不少的你的學長姊就是被煮的青蛙。

為了認真為你寫這封信,我這幾天認真訪問了4位修過我課的研究生。有位研究生認為大一的時候最關鍵。在高中的時候6點多就起床,否則會被記遲到,生活作息是有紀律的。但我認為這種紀律是來自「外控」,而不是「內生」。大學的環境比較寬鬆,大多住校或住學校附近,又近又沒人管,也就比較晚起床。後來沒課的時候多睡一些也無所謂,有課呢也是賴到最後一刻才起床。

有些同學因為太晚睡,早上起不來,而大部分教授又不太點名,所以乾脆就不去上課。其他同學有樣學樣,於是晚睡晚起竟然成為大學裡一個理所當然的現象,從大一到大四逐年惡化,到後來竟有學生睡到下午才起床。這就是大學裡最普遍的一個「被煮青蛙」的現象。

如果你的紀律是來自父母或學校的「外控」,一旦走入寬鬆、開放、自由、多元的大學生活,你就很容易放任;這是因為絕大多數的父母或學校從沒想過如何培養孩子「內生」的紀律,而懂得培養自己「內生」紀律的孩子更是少之又少。

另一方面吸引大學新鮮人的活動又多又新鮮,一不留意就會使你讀書時間減少,用於其它活動的時間增多。到了後來有人甚至花了大量時間上網、打電玩、忙課外事物……生活開始不正常、熬夜、翹課。有些同學後來上課竟成了副業,打工不是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而是為了滿足更大的物質慾望,美其名為增加社會歷練;如此忙上加忙,生活越來越不正常,幾乎天天熬夜、經常翹課。可憐的父母還以為自己的孩子天天熬夜苦讀,忙得沒時間打電話回家呢!

生活作息不正常,當然對健康有很不好的影響,加上功課忙,其他活動、雜事也不少,也就更缺乏運動,又不懂得什麼養生之道,大三大四時的身體健康就「被煮青蛙」而逐漸下滑。

怎麼辦?你可以開始學習說「選擇」與學習「反煮青蛙」。

(待續)◇(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學是一個在本質上與過去的學習完全不同的階段。因為本質不同,過去的失敗者,將有機會在大學取得成功;相反的,過去的成功者,也可能在大學落入失敗區。而成功與失敗,端視自己如何開展這段大學生活。
  • 「大學之路」眾人嚮往之,一個與高中生涯十分不同的階段。「大學」擁有探索歷史、文化、生活、社會現象及生命和宇宙科學等等的基礎知識與設備,更難得的是一種追求真理的態度與行動力。

  • 同學,你好,恭喜你!即將踏入大學校園,接受四年高等教育的洗禮,進入大學唸書,是人生中相當重要的一個里程碑。這不是一篇「長者對晚輩說教」的文章,因為:第一,我沒那麼老;第二,我也沒打算那樣寫。但我希望與你分享:怎樣讀大學最有趣、最好玩、也最能滿載而歸,也希望能協助你畢業後順利踏上就業之途。
  • 每個人的一天都是24小時,怎麼過這一天,我們的決心很重要。可是,在這個充滿誘惑的世界,在安逸中長大的年輕人有多少能夠做到?神韻作品網站發布飛天大學學生娛樂作品《時間》以及《決心-時間之續集》,表現一群年輕人如何在緊張的訓練中勵志進取,一點一滴中過好每一天的心路歷程,吸引大量粉絲觀看。有觀眾被感動到「淚目」,有觀眾下定決心要做到「持之以恆」,也有觀眾認為「這部片子值得每週看一遍!」
  • 台灣大學入學學測成績出來了,同學與家長們或許正為接下來怎麼辦而煩惱,是要利用「繁星推薦」,還是要用申請入學,抑或是再準備指考拚一拚?或許,建國中學學生廖偉皓的故事值得參考。
  • 以ikinz101為名的作者,以自己的經歷,給中學新生十點告誡,或許對初中新手適應新的學習環境會有所幫助。以下是文章的要點。
  • 每年這個季節都是維州12年級學生擔憂自己ATAR成績的時候,很多人認為高考成績將決定自己的前途。費爾法克斯(Fairfax)媒體作家維爾士(Lisa Wells)以自己的經歷告訴大家,這種擔憂是不值得的。
  • 兩年前的夏季,伊頓公學的新校長Simon Henderson在剛剛繼任之時便向外界表示,伊頓公學的未來將是適合現代社會的學府, 弱化一貫的社會階層氛圍,即「從北英格蘭的窮人家的孩子到南部的富裕家庭的孩子」都將有機會入讀伊頓公學。
  • 加拿大人波特里斯(Kear Porttris)在2010年決定拿一個大學文憑的時候,既要支付房貸,還要幫著給女兒餵飯等。專家們提醒,成年人求學深造,面臨的經濟問題更複雜。學費、書費之外,可能還得考慮托兒費、交通費等等。不過,規劃合理的話,拿到大學學位的回報可能會很不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