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日秘史(二)

人氣 25

【大紀元12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海寧編譯報導)南山學校被夷平

1973年9月,金正日的女兒金雪松準備在南山小學註冊入學。高官們的官邸坐落在該校體育館後面的解放山上。田園牧歌式的環境是特意為副部級以上高官們的孩子準備的。他們很享受那些在北朝鮮社會中稀缺的特權:最優秀的教師,最好的設施和春季農場短期義務勞動(遠少於60~90天的平均水平)。南山的畢業生可以進入他們選擇的任何大學,也為他們將來的成功打開了一扇大門。南山的學生與普通人的孩子是隔絕的,他們將會成為黨和國家的領導人。

自然,金日成的孩子也在南山學校,包括金正日。在南山學校期間,金正日只是個相當普通的學生。畢業後,金正日和他的兄弟姐妹都進入了金日成大學。本來金雪松的生活也是這樣規劃的——直到那年九月的一天。

學校職工們手捧花束在學校大門等候。時間一分鐘一分鐘過去,直到上課鈴響起,金雪松也沒露面。職工們越來越不安。一小時後,學校接到當局只有一行字的通知:「金雪松不會在南山學校讀書」。教職工們失望之餘,紛紛猜測金雪松是不是去國外讀書了。

很快他們就得知:那天有另外一名非常重要的一年級新生入學。他就是金□哲,金日成第二任妻子的外甥。我對那天記的很清楚,因為我被選來評估這個6歲孩子在接受高等教育方面的潛力。那天,金日成的岳母也來到學校看她的孫子。

金正日得知他的獨女會跟一個「庶出」(金家支系)的孩子在公眾的注視下接受小學教育後勃然大怒。所以他決定為其女僱一個家庭教師,而不是把她送到南山學校。他這樣做清楚的表明了他對那些旁系親屬的敵意。但是,這樣並不會消滅掉他兒女的那些潛在對手,這就是為什麼金正日會把他的母校炸掉。

幾年後的1982年,隨著金正日在黨內權力的鞏固,金日成的岳母(我的一個好友)告訴我他最終實施了他的計劃。一次,他在一次高官會議上提到了這件事。「同志們,你們對於南山學校坐落在我們黨中央辦公大樓正前方有些什麼看法?」

高官們心領神會。

一個典型的回答是:「親愛的領袖同志,學校位於黨中央的辦公區劃內不太好吧?」「我認為南山學校最好另外找個地方,然後遷走。」 金正日點點頭,越來越高興。

「我想了一陣兒。我一直認為一所學校在黨中央辦公區劃內不合適,而且我反對黨內領導的孩子都去像南山那樣的特殊學校接受教育。為什麼黨內官員要受到特殊照顧呢?他們的孩子為什麼要隔離開來接受教育呢?讓我們停止把黨內領導與普通百姓區分對待吧。」

當初設立特殊學校的本意是把高官們的孩子與外面隔離開來,以防止敏感的國家機密洩漏。但是,和多數共產主義國家一樣,這些學校實際上成了高官們向公眾隱瞞其奢華生活方式的手段。當北朝鮮普通百姓的孩子還在吃用黃豆湯拌的玉米粥,豆渣釀造的醬油和不放調料的泡菜時,南山學校的學生卻在吃魚、肉、雞蛋和高級白米。如果公眾發現這種生活方式上的差別,社會主義國家的形象就會受到損害。

會議後不久,北朝鮮軍方的一個爆破隊就炸毀了南山學校,並給黨的組織指導局建起了一座新辦公大樓,。南山學校就像蒸發了一樣,與之一起蒸發的還有學校教職員工,學生以及學生家長們的希望——他們原指望金家的其他人能繼承金日成的大位。如今學校不存在了,金正日實際上宣佈,他才是合法的繼位者。到今天,金正日仍不允許南山學校畢業生進入他的核心圈子。畢竟,那些從小就瞭解金正日的人會把他看做人來看待,而不是個人崇拜中宣傳的那個神。

一個沒有北朝鮮的世界不應存在

坐落在平壤西北區的三次革命展覽大廳裡掛著一個巨幅標語,上書「一個沒有北朝鮮的世界不應存在。」什麼意思呢?這又反映了金正日何種軍事狂想呢? 1993年末,北朝鮮威脅退出《核不擴散條約》時,人們擔心朝鮮半島會立刻爆發戰爭。全世界都注視著這一地區。有關朝核危機的國際報導每天不曾間斷。

在這樣的憂慮中,金日成召開了一次師級以上的軍官會議。與會的一個將軍透漏了會議的細節。金問他的將軍們:「美帝惡棍即將對我們發動戰爭,我們是否能打敗他們?」

將軍們毫不猶豫地回答:「能,我們能贏!」「我們什麼時候輸過戰爭?」「我們會打贏每場戰役!」「我們有你這樣有鋼鐵般的指揮員,偉大的領袖領導我們,我們怎麼可能會輸呢?」「偉大的領袖!給我們下命令吧!」「我們會一口氣衝向南方,將美帝國主義趕出朝鮮半島,統一我們的祖國!」儘管將軍們的表現勇猛無比,金日成仍不滿意:「很好,但是萬一我們輸了呢?」

人們沒有預料到金日成的挑釁。當他們的偉大領袖說出「失敗」的一刻,將軍們的嘴唇緊閉。就在他們坐在那裏極度緊張的時候,51歲的金正日突然站了起來。他舉起攥緊的拳頭,大喊道:「偉大的領袖,我一定要毀掉地球!一個沒有北朝鮮的地球有什麼好?」

金日成看著他的大兒子,笑起來:「這才是正確答案,我很高興看到一個北朝鮮統帥在這次會議上誕生了。因此,我把北朝鮮軍隊的指揮權交給你。」

不久,金正日被任命為朝鮮人民軍總司令。金正日的語錄「一個沒有北朝鮮的世界不應存在」被製成大幅口號,放置到展覽大廳裡。那裏是來展示北朝鮮工業,技術,工程以及農業成就的旗艦展覽館。

1990年代蘇聯垮臺之後,民主化和改革大潮席捲世界。金正日選擇逆潮流而動,開始貫徹「先軍思想」。為了執行他熟悉的口號「軍事是革命的核心力量和國家的柱石」,金正日企圖把整個社會軍事化。他認為朝鮮雖是一個小國,仍然可以通過發展軍隊保持國家的穩定,強大和繁榮。

今天,正如金正日期望的那樣,他的夢想實現了——儘管是藉助接連不斷的軍事訛詐實現的。國際貿易和金融在北朝鮮經濟和國家安全中只扮演著微小角色。金正日通過製造危機和國際關係的波動從富國和強國搾取資源。他的核訛詐保證了國際社會源源不斷的給這個世界上最軍事化的社會提供援助。

本文作者金向熙,現任喬治梅森大學教授。他曾在北朝鮮擔任俄文教授,做過金正日的家庭教師,1992年逃到韓國。他投奔自由之後,全家被金正日滅門。他的文章《金正日秘史》發表於2008年8月份的《外交政策》雜誌(Foreign Policy)上。文章被《商業與經濟》網站(Business and Economy,http://www.businessandeconomy.org/02102008/storyd.asp?sid=3734&pageno=1)全文轉載。

(待續)(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北韓再發布金正日訪視活動消息 時地仍不明
韓媒:金正日要切斷南韓資本主義風
朝鮮傳金正日又出巡了
北韓公佈金正日照片 高舉雙手至頭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