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糟好處多 燉肉炸魚味道特殊

人氣 59
標籤:

【大紀元2月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六日電)在福州人或客家人傳統中,冬天必吃紅糟,馬祖人做完老酒後,剩下紅糟用來入菜更是滋味好到沒話說;在馬祖長大的陳媽媽最擅長做老酒,燉羊肉蘿蔔湯時加一點老酒,香味彌漫全屋,同時再用紅糟燉雞、炸鰻魚,那滋味真令人懷念。

紅糟是用紅麴醱酵釀酒後剩餘的物質(酒粕),只是紅趜醱酵的酒當然是紅色的,紅色酒粕也就成了紅糟。不論中西醫早就證實紅趜中的菌可降低膽固醇、降血脂、潤腸溫胃、活血去瘀氣、甚至預防心血管疾病。

除福州人,紅糟入菜也是客家人專長之一,在新竹和苗栗等地區客家人會製作道地紅糟料理者也較多,再加上經驗傳承和創新研發,紅槽菜色也愈來愈多;過去紅糟除用來做酒,也是用來保鮮肉類方法之一。

祖籍福州的陳媽媽從小在閩江口筱埕長大,後來搬到馬祖,跟著老一輩學習製作老酒,這一做就是數十載,現雖已搬到台灣來居住,但陳媽媽的一手絕技,每年冬天就是令家人非常期待的時刻,不但有溫醇道地的馬祖老酒可喝,更有紅糟菜可吃。

陳媽媽操著濃濃的福州口音說,紅糟雞和炸鰻魚是家人最愛吃的菜,炸鰻魚就算涼了還能當零嘴吃,只是魚刺多了點,吃時要特別小心。

陳媽媽說,取四斤土雞一隻(若家人不多,只需用半隻)切塊,生薑一塊剁成末,熱鍋後倒入油,先爆香薑末,再放入雞塊同炒,炒至雞肉變色後,再加入馬祖老酒(若沒有老酒,只能用米酒代替)和適量的水改以中小火一起燜燒,煮到雞快熟時加一些鹽和滿滿一大匙紅糟再燒,待再滾時即可關火上桌。

另外,最受歡迎的炸鰻魚是用一大條三斤以上的海鰻,先直刀將魚身切成數段兩寸寬大段,然後每一大段再順著魚身橫刀切成五至六小段,成為每一小段都是均等兩寸長、數公分寬的魚條。

然後準備二大匙紅糟、適量的鹽和糖、老酒醃魚條約一小時後,火爐上先燒熱鍋,再放入四大匙以上的油燒熱;醃好後魚條沾麵粉,待麵粉在魚條上稍微濕潤變成麵糊後再下熱油鍋炸,順勢用筷子輕撥一下魚條,以免彼此沾黏或黏鍋。

陳媽媽說,由於鰻魚的刺分布在表面,所以直切數大段後再改用橫刀去切小段,主要是保持魚刺完整,吃時可以用手直接剔除長長的刺,否則再用直刀切小段,魚刺會被切成短短的小段,增加無謂食用上的麻煩。

陳媽媽特別強調,紅糟會黏鍋,所以醃魚時不要用太多的紅糟,適量即可,若不易買到鰻魚,可改用其他大條海魚(如帶魚、鯧魚);紅糟吃不完時,要放在密封罐中,再放入冰箱冷藏,可放一年之久,而好的紅糟只有微微的酸和濃郁的酒香,若吃到紅糟整個發酸,那就最好不要食用了。

陳媽媽另一道拿手菜就是羊肉蘿蔔湯,取羊肉二至三斤,先用滾水汆燙去血水和末,洗淨後再倒三分之二鍋水,水滾後放入羊肉,再煮滾時轉小火慢燉約半小時,放入白蘿蔔同煮,約15分鐘後用筷子插入肉中,若容易穿過代表肉已煮熟,此時加入兩杯老酒,關火燜著上桌即可。

相關新聞
清洗小屁股的三種方式
新竹傳統小吃 米粉肉圓摃丸湯遠近馳名
彰基醫院設計年菜  選用適合老小食材
【廚娘香Q秀】五味透抽、酒釀乾燒蝦和咕嚕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