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的服飾 (2)

周汛
font print 人氣: 13
【字號】    
   標籤: tags:

文化的繁榮與服制的開放

隋唐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高度發展時期,也是服飾工藝的發達階段。尤其在盛唐時期,中國社會的經濟、文化得到了全面的發展,整個社會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這種安定的政治局面,為服飾制度的改革和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唐朝的首都長安,是當時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同時也是世界著名的都會和東西文化交流中心。據 《唐六典》記載,和唐朝政府來往過的國家,曾經有三百多個,最少時 也有七十多個,在長安城居住的,除了漢族人民以外,還有回人,龜茲人、吐蕃人、南紹人及國外的日本人、新羅 (朝鮮)人、波斯 (伊朗)人及阿拉伯人等等。另外,越南、印度及東羅馬等國也經常派人往返長安,燦爛的中國文化,通過他們的來往而傳到世界各地,直到今天,我國東鄰地區的有些國家,仍把隋唐時期的服飾作為正式的禮服,可見流傳之廣。兄弟民族及外國使者大量雲集長安,也帶來了他們的文化。唐朝的繪畫、雕刻、音樂、舞蹈等藝術都吸收了外來的技巧和風格,對外來的衣冠服飾,唐朝政府採取了兼容並蓄的態度,使這個時期的服飾大放異彩,更富有時代特色傳統的中國絲綢,不僅以它絢麗的色彩和精美的圖紋聞名於世,更以它特有的輕盈飄逸為世人矚目。隋唐時期的絲織物,無論在織造技術、練染技術及圖案紋樣上,都有新的重大的發展,其品種之豐富,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準。僅緩、錦兩種,就有不少名目,如大張錦、軟瑞錦、半臂錦、雜色錦、竭鋆六破以上錦、長行高麗白錦以及獨案文緩、獨案吳稜、獨案司馬稜、兩案細緩、瑞稜、自編絞等等。隨著考古事業的發展,文物工作者近年先後在新疆吐魯番、巴楚以及甘肅敦煌等地,發現了大量絲織品實物,充分證明當時織物品種之豐富和染織技術之精湛。有人曾對這些織物做過色譜分析,僅吐魯番出土的絲織品,就有二十多種顏色。尤其是織錦,組織細密、設色精良,堪稱佳品。如在一座永淳二年 (公元683年)的基中發現的紅地錦條花迸,以莫綠、黃、棕、白等顏色絲線織成花紋,並以白色聯珠和黃色仁綢飾彩繪木俑服飾中,遠發現了緯絲,比文獻資料的記載提早幾百年時間。

隋唐時期的服飾紋樣也很有特色。比較典型的有以下幾種形式:一種是直條的連紋紋樣,以各種花卉組成,花卉之間捲葉相連,多用於衣服的緣迸;一種是規矩的散點圖案,以若干散點組成各種幾何形格,如菱形格、龜背格、棋局格等,有的中間遼用散點組成花朵,常用於婦女的補裙;另一種以口花珠圈為中心,中間納以祥鳥瑞猷或花卉固紋,這是唐代織物中最有特色、最常用的裝飾紋樣。固案內容有盤龍、鳳凰、麒麟、獅子、天馬、避邪、仙鶴、孔雀、芝草、蓮花、忍東及竇相花等。田案規範、工整、連絞、對稱,部分形象趨於寫寅。色彩汲重鮮艷,但又不失調和。從吐魯番出土的龜甲王字錦、聯珠天馬騎士錦以及聯珠對孔雀紋錦來看,唐代紋樣不僅繼承了民族傳統,而且遠吸取了西方藝術 形式,兼收並蓄,別具一格。據考證,這些紋樣的淵源大多 來自古代波斯,在殘存的波斯宮殿建築和織物上還保留著這 種痕跡。另外,在蘇聯古遺址壁妻上也有部分反映,可見中國文化與西域文化之間的關係是多麼密切。

轉載自《中國古代服飾風俗》文津出版社(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關於中國最早的鐘,比較流行的說法是以在陝西境內出土的一件陶鐘為起始,年代為原始社會,距今約有5000年之久。在那時,我們的先民就製作出了陶鈴,以在勞作之餘來娛樂。
  • 據考古資料顯示,人類對死亡有較明確的概念,並對死者進行埋葬活動,距今約有十萬年之久。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已經會為死者佩帶珠子、獸骨類的裝飾品,山頂洞人的墓葬即是一例。但值得注意的是,山頂洞人在死者身上撒上赤鐵礦粉的舉動,似乎代表著某種特別的意涵,古人類學家的研究指出,紅色是血液和火焰的象徵,為死者灑上紅色的粉末,代表生命的再生;而火焰具有威嚇野獸的功能,因此,紅色也能夠保護死者不受外力侵害。
  • 圜錢是一種圓形圓孔的貨幣。部分圜錢幣面上,有「西周」、「東周」、「長垣一釿」等字樣。史載春秋末期,周考王封其弟揭於河南,是為西周桓公。其後西周惠公封其少子班於鞏,稱為東周公..............
  • 秦始皇征服六國、統一天下之後,在錢幣制度上推行「半兩錢」,半兩錢是一種圓形方孔的銅錢,錢面上有「半兩」二字,亦即後來「孔方兄」的最初面貌。
  • 刀幣的使用,在戰國時代的燕齊兩國及其鄰近地區最為普遍。刀幣中的「明刀」,在幣面上有日月的圖案,是在是戰國時代的燕國所鑄造,出土數量相當多。
  • 唐朝建立以後,於唐高祖武德四年(西元621年),發行「開元通寶」(或讀作「開通元寶」),這是中國以「通寶」、「元寶」命名錢幣的開端。
  • 「布幣」流通於戰國時期的中國北方,可分為尖足布、方足布、圓足布、釿布四大類。尖足布主要在趙國一帶通行,魏國部分地區也可以使用。
  • 唐玄宗時期,發生了「安史之亂」。唐肅宗即位後,為了籌措討平叛亂的軍費,於乾元元年(758),發行了「乾元重寶」當十錢,又鑄造「乾元重寶重輪錢」當五十錢。
  • 唐代後期,由於銅材不足,唐武宗會昌五年(西元845年),下令將各地寺廟內的銅鑄佛像銷毀,用以鑄錢。這次所鑄的「開元通寶」錢,背後印有鑄造地的地名。這批開元通寶,稱為「會昌開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