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安塞新發現兩處北朝時期佛教洞窟

標籤:

【大紀元3月3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三日電)中國陜西文物部門表示,位於北部安塞縣大佛寺日前新發現兩處佛教洞窟,經考古清理後證實,現存六座石窟保存有大量珍貴北朝佛教雕像,多為西魏時期作品,也有個別時代為隋唐及稍後時期文物,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歷史。

中新社報導,安塞縣位於延河上游,夏、商、周時期為白狄游牧地,元朝蒙哥壬子年 (公元一二五二年)設縣,沿用至今。

有關史料顯示,南北朝時期由於大力提倡佛教,造佛寺、塑佛像、釋佛經、傳佛學形成高潮。以至當地「招提櫛比,佛塔駢羅」,留下許多歷史遺跡。

據報導,二零零七年七月安塞縣大佛寺在拆建窯洞時,新發現洞窟兩座,與原有的四座洞窟一起構成石窟群。

石窟東依龍隱山,每個石窟分別圓雕、浮雕或淺浮雕手法雕刻各類佛教造像一百多尊,刻畫逼真,形態生動,有的莊重虔誠,神態肅穆,有的神態活潑,天衣飛揚,個個線條流暢,獨具匠心。其中主佛雕像高達八公尺。

窟四內壁,特別是西壁入口上部的淺浮雕佛本生故事保存最好,藝術高超,具有珍貴的研究價值。從右向左分別為樹下誕生、步步生蓮、九龍浴太子、阿斯塔占相、出遊四門。入口兩側分別為乞食遊化立佛、麒麟與降魔故事的一部分。洞窟的左壁、右壁分別刻畫樹下思惟、釋迦、多寶並坐、降魔故事等。頂部中心浮雕一飛龍,外為一圈聯珠紋與寶裝蓮瓣紋,再向外為飛天與各種短衣天人。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專家蕭健一表示,安塞大佛寺石窟群有北魏晚期作品,大多為西魏時期,也有個別時代為隋唐及稍後時期,保存完好,為陜西石窟中少見,具有十分珍貴的歷史研究價值。

相關新聞
中國經濟衰退衝擊養老院 農村現「退院潮」
新報告揭中共活摘器官罪惡冰山一角
菲律賓警告:仁愛礁爭端恐引發地區衝突
中國金融腐敗嚴重 4家銀行超680億元被挪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