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破空:美國台海政策的大背景(視頻)

在台灣會館的演講

陳破空

標籤:

【大紀元3月7日訊】當前,台灣和美國的總統選戰,都進行得如火如荼。台灣大選,迫在眉睫;而美國大選,還有大半年時間。這兩個國家的兩場大選,對亞太地區的民主與安全的重要性和影響,不言而喻。

在美國,共和黨方面,原本被看好的前紐約市長朱利安尼因競選策略失誤,已經提前出局,馬侃篤定出線,成為共和黨方面的總統候選人。馬侃魅力不足、魄力不夠、年齡老邁,能否戰勝民主黨候選人,不容樂觀。民主黨方面,喜萊麗與奧巴馬捉對廝殺,一時還難分高下。

然而,不管是民主黨人還是共和黨人當選總統,美國的相關台海政策,預料都不會發生太大變化:大抵沿襲目前的「一個中國政策」,並恪守《與台灣關係法》,維持兩岸現狀。

這種多年不變的台海政策,是由美國的內外環境所決定的。按理,作為民主與文明國家的典範,美國沒有理由壓制台灣民眾的聲音,比如,美國沒有理由壓制台灣的各類公投,因為,公投形式,本身是民主進程的一部份。公投,在美國和其他民主國家都經常發生。

然而,美國方面對台灣的公投,尤其「入聯公投」,施加了極大壓力。表面上看來,這與美國信奉和推行的民主價值不相符合。實際情況是,作為世界上最強的大國,美國一直受著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的二元支配。從理想主義、或者意識形態而言,美國與台灣,都以民主和人權為核心價值,因而是天然的盟友;但在現實主義方面,美國與中國、或者說中共方面,卻有著千絲萬縷的利益糾葛。

遠的說來,在美國和蘇聯冷戰時期,美國需要拉攏中國,來牽制蘇聯;近的說來,「九一一」事件改變了美國對外政策的優先順序。規模空前的恐怖襲擊和反恐戰爭,迫使美國把焦點和精力再次集中到中東和中亞地區,加之,伊拉克戰爭,遠不如美國預期的順利,美國被迫對國際事務中的其他部份,做出妥協和讓步,以至於,連小的流氓政權,如北韓,美國都予以容忍;更不用說,對更大的灰色勢力中共,美國不得不隱忍再三。

國際恐怖主義氾濫,中共從中漁利。中共利用經濟手段,追求軍事上的擴張。中共軍費開銷,每年以兩位數暴漲,每年開銷軍費數千億人民幣,外界普遍評估,其實際軍費開銷,還高於其公佈數字的2至3倍。每年的所謂人大、政協「兩會」,中共都公佈財政預算,人們看到,在各項開支中,軍費開銷都名列前茅。例如,在2007年3月召開的「兩會」上,中共當局強調「民生」是重點,但其軍費開銷才是重中之重:該年軍費開銷3509.21億,增幅529.9億,增長17.8%,佔全國財政支出7.5%。該年度,中共軍費開銷,甚至高於事關8億農民的「三農」支出(最大民生問題);而把科技、教育、衛生和文化等領域的開銷加在一起,其總和,都不及軍費開銷的一半!(2008年的「兩會」,情形類似。)

中共的軍事擴張,不僅對台灣構成現實威脅,對整個文明世界,也構成了潛在威脅。如果中共的獨裁性質不變,中美之間,遲早會攤牌。就美國和文明世界的長遠利益而言,美國與中共之間,遲攤牌不如早攤牌。但正如我前面所述,美國,卻自有其難處。除了國際事務的優先順序,即便在國內,美國政府也難以輕易行動。因為,美國是一個民主國家,政府必須以民意行事;美國民眾心理,只能承受有限的代價;同一時期,美國政府只能應付一些熱點,而冷處理另一些熱點。台海情勢,就是美國冷處理的一個環節。這便是意識形態與國家利益的衝突。這也是當前人類的無奈。

這就是台灣的國際環境。台灣,處在大國的夾縫中。處境維艱。

回頭說台灣大選。1月份的國會選舉,國民黨大勝,民進黨大敗。在這之後,3月份的總統選舉,究竟會出現西瓜效應還是鐘擺效應?人們不得而知。目前,藍綠雙方都在從事符合自己期望效應的策略操盤。

在美國歷史上,大多數時期,政府與國會控制權分屬兩黨,也就是說,當總統是民主黨人,國會往往由共和黨控制;如果總統是共和黨人,國會則往往由民主黨控制。從二戰前後,到如今,美國政治的大多數時期,都符合這一個規律,其間,只有兩度例外:上世紀三、四十年代(1934年開始),富蘭克林羅斯福時代,總統和國會多數都曾屬於民主黨;2002至2006年,小布什總統當政年代,總統和國會多數都屬於共和黨。但,即便這兩個時期,國會中的兩黨席位差距也並不大,沒有懸殊差距。

縱觀世界,平衡與制衡,是民主國家的基本特徵。不論多黨制還是兩黨制,朝野制衡,有利於保持政府清廉和社會平穩。最成熟的民主國家,如美國和英國,長期都是兩黨政治,輪流執政,互為監督。

台灣本身有統獨兩派,有藍綠兩營,具有再自然不過的兩黨政治生態。過去的許多年裏,台灣政治格局,總的說來,體現了這一固有生態。但這次台灣國會選舉改革的結果,似乎打破了這一平衡。

台灣有一些人,尤其一些政客,很親中,實際是很親共,我覺得這不是好事情。生在中國大陸的中國民眾本身,早就總結出中國人在中國大陸的處境。比如,中國民間流傳一句話:「在中國,什麼都是假的,只有騙子是真的。」

到處都是假,的確,就連台灣的政治人物連戰訪問中國,到陝西祭拜黃帝陵,那個黃帝陵,都是假的。因為,真的黃帝陵,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共發動的文化大革命中,就被毛澤東的紅衛兵搗毀了,夷為平地。如今的黃帝陵,是八十年代之後重建的,是贗品,是假貨。所以說,那個「連爺爺」回去了,跪拜了一個假「黃帝陵」,就以為自己認祖歸宗了。認祖宗,都認了個假祖宗,還自以為榮寵。(續講若干故事,略。)

最後,再說幾句台灣總統大選。我注意到兩位總統候選人的兩岸政策,差別不大。看上去,未來幾年,兩岸間,統獨議題可能稍事降溫,民主與專制,或可重新成為話題。這對兩岸來說,未尚不是好事。但對中共而言,恐怕又是一樁令其頭疼的事情。

不管誰當選台灣新任總統,他需明白:台灣,絕非一片島嶼所能定義。台灣處在一個大格局中,內有統獨之爭,外有中美對壘。專制的中共,仍然是民主台灣的最大天敵。未來台灣當權者,需要大眼光、大格局,經濟上不論是「戒急用忍」,還是「互惠互利」,政治上倒可以「大膽西進」,以民主和人權為武器,促進中國的改變,進而改變台灣安全態勢,使民主台灣,永立不敗之地。

謝謝大家!

(2008年2月9日,在紐約台灣會館的演講)
視頻:
http://www.taiwanus.net/news/show.php?id=17322(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台美大選及對世局之影響
陳破空:不論輸贏,都是民主台灣
陳破空:「毒餃」事件 中方應不應該道歉?
陳破空:在文學與信念之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