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者:不立即升息 通膨風險難避

人氣 2

【大紀元6月26日訊】〔自由時報編譯陳柏誠/綜合24日外電報導〕美國聯準會(Fed )本週三如維持利率於2%,外界憂心這樣的利率政策太過保守,將會有無法抑制通膨的風險。

經濟學家認為,聯準會不立即升息可能招致三大風險。第一,聯準會認為油價可能馬上就會止穩,正如原油期貨所顯示,但這種想法並不正確。第二,聯準會過度依賴失業率數據,認為失業率將是反制油價上漲導致通膨上升的力量。第三,通膨的預期相對脆弱,聯準會可能低估了這一點。

聯準會政策官員也了解這些風險。主張不要降息的鷹派和力主降息的鴿派間差異,就在於他們對於通膨相對於經濟成長風險的擔心程度。聯準會認為油價馬上就會止穩,這項預測的根據是原油期貨價格。有些經濟學家認為這種看法並非完美無瑕。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法蘭克表示,聯準會長期以來一直認為期貨市場能夠準確預測未來價格,並深信不疑。然而他強調,匯率期貨無法準確預估未來匯率走勢,長期利率在預估未來短期利率方面亦有其不足。因此,過度依賴期貨價格可能導致聯準會低估油價繼續走高的可能性。

聯準會官員認為諸如現階段五點五%的失業率等經濟不景氣的現象,將可減緩高油價對於通膨的衝擊,通膨上升的預期也將因此減緩,但實際情況果真如此?不少經濟學家相信,失業率的改變對於短期通膨的影響已不再如以往那麼具有威力,他們稱這種現象為菲利普斯曲線(Phillips Curve )。甚至連聯準會主席柏南克也在6月9日的演說中表示,失業率的改變和通膨的關係已不再如以往那麼明顯。

對於未來通膨情況,聯準會資深官員認為未來通膨將起起伏伏,即使走高,也必將因為升息而得到控制。批評者認為要預估未來通膨狀況的證據不足,如果市場對於未來物價將不會快速上揚的信心瓦解,則要物價回穩將非常困難。

相關新聞
用高科技假裝工作 富國銀行解僱十餘名員工
美國超越中國成東盟最大出口目的地
中國通脹數據弱於預期 PPI連續20月緊縮
金價持續走強 黃金增產卻日益艱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