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舞「花盆」鞋

張祁
font print 人氣: 40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7月25日訊】大清朝的格格們都穿著「花盆」鞋,就是在繡鞋底部中央鑲嵌上三、四吋高的厚木底,穿這種鞋,不挺直腰板不行,走路匆匆不行,只能文質彬彬、多急也只能一小步一小步地走。現在女性不但走路生風,甚至常常對丈夫揮舞拳頭,所以絕對不能穿這種鞋,否則拳頭還沒到位,自己先倒下了。

為何滿族要穿如此奇怪的鞋呢?原來還有一段歷史故事。

滿族多羅甘珠女罕的父王被一個名叫哈斯古罕的奸詐的部落首領害死,他們的王城阿克敦城也被奪走了。多羅甘珠決心奪回城池,並為父王報仇。但是阿克敦城三面圍著「紅眼哈塘」,紅銹水有三尺多深,人馬無法過去。多羅甘珠想啊想,受到了長腿白鶴的啟發,她帶領眾人,製作了「人造木鶴腿」,順利地走過了紅眼哈塘,奪回了阿克敦城,也為父親報了仇。從此,滿族的婦女們在上山採蘑菇、採榛子時,為了防止被毒蛇咬傷,也在腳上套上這種「木鶴腿」。

後來這種木鶴腿就慢慢演變成一種生活中的高底木鞋,有的兩頭寬、中間細,粗看很像「馬蹄」,起名叫「馬蹄底」;有些像「花盆」,起名叫「花盆底」;還有「龍魚底」、「四閃底」等,都是根據設計的形狀而命名的,不管如何千變萬化,其高跟都是鑲嵌在腳心部位,總稱叫「旗鞋」。

由於這種鞋不適合體力勞動,所以在民間越來越少見,到了清朝末年,「花盆」鞋只在宮中養尊處優的嬪妃們的腳上可以見到。穿上花盆底鞋可使身體增高,使身體顯得更加修長。女子走路時用雙手臂前後較大幅度地擺動來保持身體平衡,所以常常手裏拿著一塊漂亮的手帕,走起路來顯得分外端莊、文雅。如今,人們只能在舞台藝術中才能欣賞到。

現在世界各地「中國熱」風靡,許多西方人學起中文,想一窺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中華文化,而中華文化自古有神傳文化的稱譽,每一朝一代的服飾裝扮都深具代表性並有其內涵。去年底由新唐人電視台主辦,「神韻藝術團」在百老匯演出的「聖誕奇觀晚會」的《滿族舞》,便以其「花盆」鞋子、「大拉翅」頭飾,色彩明快的「格格」旗袍和婀娜優雅的女性姿態贏得觀眾如潮般的好評。

清朝的「花盆」鞋不可能再復古,但觀賞晚會的觀眾們說:打打殺殺,把女性變成男「女人」,那是中共黨文化栽培後的結果,而中華古老民族的真正傳統文化中,女性是嬌柔的,舉止是文雅的。

──轉自《人民報》 http://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7/12/29/46456.html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民族舞對我來說,是一個過時的、傳統的表演,當時甚至覺得是一個應該被淘汰的藝術形式。但是看完神韻的表演,心中產生了一個極大的疑問,這真是中國古典舞嗎?為甚麼完全不會有古老陳舊的感覺?而且任何一個舉手投足,都直接打動了我,說真的,過去看過那麼多國內外的舞蹈表演,這是第一次真正被感動!
  •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包羅萬象、源遠流長,其中以大唐盛世為代表。秉承了大唐文化海納百川精神的新唐人電視台介紹說,這次系列大賽,不但有傳統的中華武術、漢服以及蜚聲海內外的中國廚技,還包括像鋼琴、小提琴、攝影、寫實油畫等西方藝術形式,是真正的中西合璧、珠聯璧合。新唐人表示,希望能通過這些比賽,發揚和推廣全人類共同的正統文化。
  • (大紀元記者陳志達/台灣彰化報導)去年在紐約舉辦的第一屆「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以國際性視野水平,開創了以找回中國正統舞蹈藝術為目的的大賽先例,之後隨著「神韻藝術團」在全球巡迴演出的轟動,中國古典舞能充分融合音樂、舞蹈、天幕背景表現的特點,更受到世界舞蹈界關注。即將於12、13日兩天在彰化縣員林演藝廳進行的第二屆比賽亞太賽區初賽,正式敲響了今年該項國際大賽的戰鼓。
  • 2008神韻紐約藝術團全球巡迴表演,在3月中旬時,就已成功結束在台的演出。當時造成的轟動,我們仍可從粉絲們熱情的回饋中看出。基隆舞蹈學會幾所國小的老師與小朋友,也表達出他們對神韻的喜愛與尊崇。
    看到如此超高水準的舞蹈,華美壯觀的天幕,加上瀰漫舞臺的乾冰效果,猶如在仙境的感覺。每個節目都令人耳目一新,充分展現中國舞蹈的精華的力與美。這是我們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孕育出的精神內涵,神話般的奇蹟也是最純善的至真表達。
  • 在觀眾朋友們隨著我們的節目領略了中國漢服之美,感悟了湛盧、九龍寶劍的精髓後,從這一期起將由我來帶領大家走進西方的傳統文化,看看海外華人在西方文化領域中的成就,瞭解瞭解華人心目中的西方文化。
  • (大紀元記者周行滑鐵盧報導)2008年7月14日,滑鐵盧大學藝術學院院長肯‧科特斯(Ken Coates)在參加當地舉辦的真善忍藝術展開幕式後,對大紀元記者談起今年1月份在多倫多上演的神韻新年晚會,記憶仍然很鮮活。「它的豐富、深度和美,超越了時間。」 科特斯說。
  • 近日,希望之聲記者專訪了旅居德國的著名哲學學者仲維光先生,他以一個自然科學和哲學知識份子的角度,談了他對神韻和新唐人國際系列大賽的認識和感受,他認為,神韻和新唐人國際系列大賽的歷史意義驚天動地。
  • 近日,希望之聲記者專訪了旅居德國的著名哲學學者仲維光先生,他以一個自然科學和哲學知識份子的角度,談了他對神韻和新唐人國際系列大賽的認識和感受,他認為,神韻和新唐人國際系列大賽的歷史意義驚天動地。這是專訪的下半部份。
  • 天雨聆窗至,
    仙音奏婀娜。
    玉珠繽紛落,
    清純自婆娑。
    神韻演天籟,
    心弛憶磅礴。
    喚汝歸切切,
    普度升佛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