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研究:川震主因天然氣擠壓爆裂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9月16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十六日電)中國大陸四川省汶川大地震造成嚴重傷亡及破壞,一般認為地震成因是板塊擠壓形成,但中國專家研究獲得突破性發現,認為四川災區地下大量天然氣體經數千年擠壓引發岩層爆裂,才是汶川地震發生主因。

中國官方統計,五月十二日汶川地震遇難和失蹤人數共八萬七千多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人民幣八千四百五十一億元。

據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網站消息,所長朱日祥率領約二十人的綜合考察組,六月十四日起對汶川地震災區次生地質災害展開綜合科學考察。

研究小組發現,發生地震的龍門山區地底充滿高壓天然氣體,並佔據地下數個岩石空隙形成巨大氣囊,當氣囊內的高壓天然氣體積壓一定程度至衝出地面,造成空隙爆裂擠壓岩層,導致山體崩塌、地裂地鼓、大量山體開裂與鬆動,形成大地震。

一般因板塊擠壓而成的地震,震動時間較短,而汶川地震時間長約二至三倍,小組認為是數個岩石空隙先後在天然氣壓下爆裂所致。同時,災區地上也看見據信是從地底爆出來的煤層等碎石,與天然氣爆裂的假設吻合。

專家組成員、香港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副教授岳中琦舉例指出,位於映秀縣地底的氣囊內高壓天然氣體爆出,在地下沿斷層向東北及西南方向傳播,引發附近北川城、桂溪等地的高壓天然氣囊相繼爆裂,導致附近地表的巨大破壞,如山泥傾瀉及建築物嚴重損毀。

而映秀西南的中央及山前斷裂帶災情較輕,小組認為正是由於附近的大邑、窮西、平落壩等地有開採天然氣,使該地氣壓不高,未形成氣囊,因此未造成嚴重影響;而江油一帶情況也一樣,這兩個區域沒有巨型地表破壞或破壞度較輕。

岳中琦說,此次出現毀滅性倒塌的建築物,多建在煤層、空隙、岩石洞室等地質上,相信兩者有密切關係。由於天然氣體需要長期積壓,汶川地震後,未來一百年四川不會再發生規模七以上的地震。

目前,專家小組正計畫將研究資料交給中國官方並於科學報刊發表,預料對災區重建選址及開採天然氣都有參考價值。

相關新聞
川震死者家屬抗議遭驅 地震三月停救濟 捐助未到災民手
川震百日祭奠 遇難家屬遭大批警察監控
汶川震後最強降雨  地質災害致部分道路阻斷
雲南盈江兩天三震 一人死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