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相聲史《早期相聲》

漢霖民俗說唱藝術團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早期名家︰
後來還有一位單口相聲名家,藝名“馬麻子”,擅說《古董王》。見於單唱鼓詞《風流詞客》,他演出時,「剛一到,就擠擠擦擦,座兒滿堂。邊凳以外人無數,圍了個風雨不透似人牆。」…「好話之中必摻著趣話,他嘔的那古板之人都笑斷了腸。」…「學學生咬文咂字忒酸狂。」…「學小媳婦嬌聲嫩語不柔不剛。」顯然,他是精通說、學、逗、唱的相聲名家。

據說,當時護國寺廟會有倉兒和王麻子兩個相聲場子,以當場抓哏取勝。王麻子自編自唱「太平歌詞」,他編演的《火燒西什庫》、《搶當舖》說的是有關義和團的故事。

*相聲藝人︰
民間藝人的特點是流動性大,不論「撂地」還是茶館、書場,哪裡掙錢多就奔向哪裡。張笑俠﹙人名﹚《相聲總論》載云︰「相聲以前只是在王公府第中的堂會中有,外間少見。後來學者眾多,堂會又少,實在不足維持生活,慢慢的便在台上說。又過了幾年,便跑到天橋地場上說去了。所以有一般人全管他們說相聲的叫做『叫花子』的。」

其實,從子弟票友轉變為自食其力的藝人,和流落街頭的「叫花子」完全是兩回事。

*詼諧對白︰
三十年代《半月劇刊》一卷五號載有蒼生《相聲者的幽默》中說︰「故都天橋有藝相聲者,以大煙的掌故編了段詼諧的對白︰
……
甲︰中國從什麼時候起才有鴨片煙?
乙︰虞舜時代就有鴨片。
甲︰您有什麼考證。
乙︰《四書》上說︰『大舜又大焉﹙煙﹚。』
甲︰大舜吸鴉片煙嗎?
乙︰會吸,不會燒。
甲︰怎麼知道他不會燒煙?
乙︰《書經》上說︰『舜使益掌火。』要是會燒,就不用益代他掌火了。
甲︰除大舜之外,還有吸鴉片煙的嗎?
乙︰文王、孔子都吸,孟子還有販賣煙土的嫌疑呢!
甲︰這話未免污衊聖人了。
乙︰文王西土之人也,文王能吸西土。
乙︰孔子曾對門人說︰『二、三子以我為隱﹙癮﹚乎?吾無隱﹙癮﹚乎爾。』想是孔子吸煙並未領照,怕人檢舉,所以一口賴掉,就不承認有癮。
乙︰孟子也說過︰『述有土,此有財。』這明擺著是想販煙土發財啊!
甲︰噢,那除了文王、孔子之外,還有吸鴉片的嗎?
乙︰古之君子都是戒絕復吸,經過三次勒戒的。
甲︰有什麼根據?
乙︰《四書》上說︰『君子有三戒。』
甲︰那他們用的煙土從何而來?
乙︰都是小人販賣的。
甲︰有證據嗎?
乙︰《四書》明明說是︰『君子懷德,小人懷土。』不販賣,為什麼把煙土藏在懷裡呢?
……」

這個小段今已失傳,以其文謅謅的詞句來看,當是「清門」子弟的創作。

﹙待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什不閑”︰
    清代康熙年間,“什不閑”已在北京流行。李聲振《百戲竹枝詞》中“什不閑”注云︰「鳳陽婦人歌也。設一桁﹙橫木﹚,若椸枷﹙類似衣架﹚然,上鐃、鼓、鉦、鑼各一。歌畢,互擊之以為節,名打“什不閑”。演員五至八人,演唱群曲《四喜》、《八掌》、《架子曲》等,發展過程中逐漸與“蓮花落”合流,成為“蓮花落”的開場群曲。
  • “太平歌詞”是用兩片竹板伴唱的北京民間小曲,是從“蓮花落”的曲調演變而來的。金受申﹙人名﹚《北京風俗曲》中指出︰
    「『蓮花落』與『什不閑』腔調相同,實有分別,一個人手敲竹板唱的為『蓮花落』。幾個人分唱,加上插科打諢的為『什不閑』,又名『拆唱蓮花落』,有時還可以加鑼鼓。」
  • 太平歌詞”裡面有一段《虎不拉訴功》,據說腔調受了北京“夯歌”的影響。“夯歌”也叫作“打夯歌”,是瓦匠頭兒領唱的小曲,邊勞動邊歌唱,自娛娛人。
  • 相聲號稱語言藝術,傳統相聲裡除了《俏皮話》專門用俏皮話組織成“包袱”外,其他段子裡也常常使用俏皮話。俏皮話,又叫“歇後語”,是民眾群體從生活經驗和生活感動中萃取的結晶,充分體現了民間幽默與智慧。
  • 以上我們介紹過各種被“相聲”藝術汲取營養的表演形式;包括評書、拉洋片、變戲法、數來寶、什不閑、蓮花落、太平歌詞、練把式、俏皮話…等等。其實對“相聲”藝術繁衍成長具有重大影響的還有“現掛”﹙即興發揮、即興表演,臨時現場抓哏﹚和“抓哏”﹙抓取引發笑料的題材﹚;此二者是直接從生活中汲取營養,也可說是更廣泛的“博採眾長”。
  • 相聲裡的“現掛”有兩類;一是根據時代背景,事先略作準備,上台加以發揮。另是事先沒有準備,台上見景生情,即興編演,藝人稱之為“撞出來的包袱”。此外,甲或乙臨場發現對方出了差錯,即時予以提醒或彌補,也屬於現掛。
  • 相聲演員上台表演,常常結合前場演出情況隨便議論幾句,以便穩定觀眾的情緒。
    即興創作的“現掛”反映了相聲的“現實主義”傳統。相聲必須愛觀眾之所愛,急觀眾之所急,代表他們的意願,反映他們關心的時事問題和生活問題,才能引起他們的“共鳴”。而“共鳴”,正是一切藝術形式特別是喜劇藝術,取得成功的前提。
  •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相聲的「說」、「學」、「逗」、「唱」,與「全堂八角鼓」有密切關係;也可以說,「全堂八角鼓」是相聲說學逗唱的「根」。因此,下文將對「全堂八角鼓」的形成和發展、以及對相聲說學逗唱的影響,略做介紹。
  • 「拆唱八角鼓」包括「說」、「學」、「逗」、「唱」、「吹」、「打」、「拉」、「彈」八項技藝,其中又以「逗」最為重要。從現有的資料看,丑角的「逗」與相聲所使用的“三翻四抖”、“諧音打岔”、“俏皮話”等十分類似。「拆唱八角鼓」丑角的「逗」,可能源於北京流行的「高腔戲」的丑角的插科打諢。清初,北京盛行高腔,並有「八角鼓岔曲」即源於高腔脆白的說法。
  • 北京圖書館藏有清代前因居士手稿本《日下新謳》一百六十首,其中一首描述民間藝人在雜耍館作藝的情形︰「萬年茶社好風光,雜耍紛陳歡樂場。八角鼓停碟子李﹙人名﹚,象聲接上畫眉楊﹙人名﹚。」詩下有註︰「萬年茶園,在鼓樓前,常以各班演劇。如遇無戲之日,則陳雜耍,然非技之最精者,不能登場供應。碟子李,畫眉楊,皆雜耍中著名專精一技之人也。」

    這裡提到的「象聲」,就是後來單口相聲的一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