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頭現瑪瑙和古幣 居民日日尋寳

標籤: ,

【大紀元10月13日訊】長江江津區白沙沱渡船碼頭水域沿岸數年前曾驚現罕見瑪瑙,激發了一些人的尋寳熱情。目前數十人攜小鏟每天在此地在鵝卵石中尋找或挖坑,雖沒尋到第二砣瑪瑙,卻挖出了眾多古幣。專家認為此水域以前極可能有運寶船沉沒。

據重慶晚報報道,數年前,當地一艘采砂船老闆陳增剛偶然得到一砣類似雞蛋的怪石,後來包裹怪石的鈣化疙瘩脫落後,石頭不僅通體透明還散發出類似晚霞的光亮,文物專家鑑定為罕見瑪瑙。由此,每天都有人來江邊尋寶,且每天都有人挖得數量不等的古幣。

十幾人挖坑尋古幣

白沙鎮是長江上游的知名古鎮。12日中午,儘管時值午飯時間,活躍在濱江路岸邊的人仍有十二三個。小鏟、小桶或塑料袋是他們的必備工具。這些人或躬身或站立,眼睛始終盯著岸邊鵝卵石堆或沙地。

原來,數年前,當地一艘采砂船老闆陳增剛偶然得到一砣類似雞蛋的怪石,後來包裹怪石的鈣化疙瘩脫落後,石頭不僅通體透明還散發出類似晚霞的光亮,文物專家鑑定為罕見瑪瑙。由此,每天都有人來江邊尋寶。

這天幹得最起勁的是一個30多歲的男子,叫劉成彬,他穿著齊胸雨褲,涉水站在沒過膝蓋的江水中,鏟子把鵝卵石一塊塊挖出堆在岸邊。偶爾,他會撿起1個古幣,在水裡洗淨後丟進桶內。身邊的塑料桶內,除石塊外,古錢幣有四五十個。從古幣顏色看,屬黃銅鑄造,有些幣面可見清晰「乾隆通寶」字樣,有些則模糊不清。

這些人中,最有名的是一個叫吳老五的人。他從鵝卵石中拾得的古幣有二三十公斤。最多一次,拾到的古幣裝了足足半桶。

沿這裡往上遊走去,涉水挖坑者還有3人。「露水的不曉得被挖了好多遍,被水淹的地方古幣才可能多些……運氣好的話,肯定能挖到寶物。」正挖坑的古姓男子戲稱。

撿到的怪石透亮現霞光

「硬是怪哈,這玩意兒會發出像晚霞一樣的光。」當陳增剛掏出那個形似雞蛋的怪石時,街上不少人奔來,看後嘖嘖稱奇。「放水裡後撈出來,發的光更好看。」陳增剛說著,就把怪石放進臨街門面的一個水桶浸泡。五六分鐘後,嘖嘖稱奇者更多——類似霞光的顏色不僅更艷,而且很柔和。

陳增剛今年41歲。他說,六七年前他在濱江路外一處叫橋板石的水域經營采砂船。當時在船上打工的有7個夥計,「每人都撿到了不少古幣,古幣埋在鵝卵石和沙裡,有時還有一些破碎的瓷碗或杯子。這個東西是偶然發現的,當時只覺好奇,撿回家給玩娃耍。現在娃兒不耍這東西,我卻發現它越來越光滑,還透出紅光。」

「你這個石頭肯定是寶物,很像傳說中的龍珠。」岸邊,一個老漁民仔細看了看老陳手裡的怪石後說。他認為,龍生活在大江大河,江裡發現「龍珠」很合邏輯。

白沙沱水域曾百舸爭流

白沙鎮濱江路岸邊咋會出現如此眾多的古幣?江津區文管所所長張亮稱,清乾隆年間至解放初期,白沙鎮一直是長江上游頗為發達的商業碼頭,街頭商輔、洋行和典當行林立,江中運輸布匹等貨物的船隻眾多,用百舸爭流來形容當時的繁華一點不誇張。

張亮認為,大量古幣從江裡或岸邊發現,唯一可能和合理的解釋便是:極可能是運輸貨物或寶物的船舶觸礁沉沒——白沙沱水域曾暗礁不少,至上世紀90年代才陸續炸掉,航道才變得寬闊。而商船的沉沒時間應該是在清朝。

老陳手中的怪石到底是啥物?張亮仔細觀察後認定屬罕見瑪瑙——個體較江邊偶爾發現的瑪瑙大出很多,且顏色較純正。由此,他認為,老陳手中的這砣瑪瑙有類似雞蛋的形狀,意味著它沉睡江底前,極可能已被人工打造成富人玩物,後在一次商船或運寶船觸礁後沉江。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希望之鑽」藍寶石的傳奇歷史
都市綠寶石  珍貴樹木保育研習熱烈展開
中石油「團購房」網友熱評抒發不滿
流當珠寶精品  千萬祖母綠寶石特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