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象徵(四)

終極象徵---象徵神
趙雅博
font print 人氣: 122
【字號】    
   標籤: tags: , , ,

藝術史上象徵的實例

試著閱讀一下藝術史,我們就像經歷一次最美好的象徵世界的愉快旅行(註23)。這是一部既豐富又廣闊的字典。往更深處說,它能使我們完全感覺得到,我們這個世界,是上帝所創造,整個都在象徵他。你如果相信神,你會覺得我們活在神的包圍中。不信呢?這個象徵又如何象徾呢?你可能就是百思不得其解的黑漆一團了。

一個普通人具有理智的,不能沒有反省,他很自然的將會歸於神(秘),而終於一個「終極象徵」。如果一個遵從經驗、著手實驗的科學家,他對這個世界象徵什麼,縱使不注意,他下意識或不覺會說出,有一個象徵的極致。人只承認純具體,最明顯不過的,其實你已經在無意中說明,你承認有超具體與超感覺,因為這個承認,不是來自感覺、經驗,而是超覺的,表徵所落實的,不是具體,而是超越,提升到無形像無聲響。

我們在象徵極豐盛的藝術史中,簡要的分析一些作品:

教堂的壁畫

十二世紀的一幅畫:創世紀,上帝(天主)作為在創造宇宙和救世主的一幅名畫,象徵畫中主角是萬能和至上神。這種畫很多是以各色碎石鑲嵌而成。以歐洲中古世紀為多,另有繪畫和浮雕。大都是在天主教的教堂中出現。教徒們進入教堂中, 首先迎面看到教堂的高牆部分。內容大多是創造宇宙的畫面,我們且舉出約西元1123年的達悟Tahull聖克萊夢特教堂的壁畫《耶穌像》為例:耶穌坐在一個崇高而華美的寶座上。右手祝福世界,左手拿著福音書,我們看到的文字是「我是宇宙之光」,這幅畫像象徵天主的三位一體,是教會的基礎及中心思想。光環中顯出十字架,其下有希臘字A與W,意為「開始、終結」(啟示錄1.8,21.6,22.13)。這些象徵,表達了耶穌為首領的意思,也涉及並突出耶穌是救贖世界的人。


1123年Tahull聖克萊夢特教堂的壁畫《耶穌像》

另有聖特樂斐羅瑪教堂中,在雅蕾斯地方(12世紀)有圖。聖堂的主宴大門上,也有創世像出現:正面型。紀念羅馬凱旋門,象徵著被釘十字架的耶穌勝過罪惡與死亡的勝利紀念。在創世像的兩旁,出現了四福音聖徒的象徵:馬可由雄獅象徵,馬太由天使(原該是人)作象徵;,約翰則以老鷹象徵,路加由牛來象徵。這四象徵是取自厄則吉爾先知的天目所見。在教會藝術史,或作品上,一直廣為流傳。舊約整個都是為新約作象徵。其來有自,並非向壁虛構。

繪畫作品


格呂內瓦德 《耶穌苦像》 1515年

耶穌基督被釘死在十字架,一般稱為苦像,有很多繪畫、雕塑的作品。我們以格呂內瓦德(M.Grunewald,1475-1528)的作品有圖,來說明象徵。事實上,這樣的表現無法與象徵分開,看作品時,直覺被其象徵吸引。格呂內瓦德這幅畫,完成於1515年。這一作品,我們注意施洗者約翰的面容,他用手指,指著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Christos是國王的意義),另一隻左手緊握舊約全書。舊約的重心是象徵:耶穌以天主而人的身份降生,成為救世者、贖世者(一般只知耶穌是救世者,而不知他是贖世者),新約也被稱為福音,福音的施洗者約翰講述基督時說:「看,天主的羔羊,除免世人的罪」(註24),羔羊在施洗者約翰的腳邊,臨近一個十字架和一隻聖杯,給彌賽亞作象徵,彌賽亞是「痛苦之人」(請看斯人,滿滿著痛苦)。這種指定,在舊約早已由先知指出了,指出的方式,是透過勒肋味禮儀贖罰的奉獻。


杜勒(A. Durero,1471-1528)的作品:「彌格大天使攻擊毒龍之戰」

杜勒(A. Durero,1471-1528)的作品:「彌格大天使攻擊毒龍之戰」見圖。整個一部舊約,都在象徵彌賽亞,救贖者,新約最後一書啟示錄乃預言之書。在不信教者來看,乃是精彩神怪故事,但也完滿了正義真理:正勝邪亡。啟示錄是基督宗教最後的一部經書,也是最富有象徵內容的書,也是末世學,對於世界終了,雖然是以象徵方式寫出,但是其所發生的各種事實,篤定寫出,毫無遲疑;並且針針見血,就象徵主義來說,實是光華四溢。在組織上,更是天衣無縫,渾然一氣,一個完整印璽的密封,出現杜勒圖片上,象徵成了經典,而且完全符合啟示錄所呈現的典型,也成為後世的傳統。

基督教的藝術傳統,無論文字、或圖畫,發掘了啟示錄豐富的象徵。杜勒這件作品,十分適切的構成了攻擊怪龍的版畫系列。啟示錄上這樣說:天上發生了戰爭,彌撒亞和他的天使,一同與那隻龍交戰,他們攻打了大龍和牠的嘍囉,最後龍和牠的狗黨失敗了,天上已經沒有牠居留的地方。

杜勒的創作並不止於此,他不止製作有關天上神與魔的交戰的象徵版畫,同時他也顧及到人類的現實情況,與宇宙方面有關的戰鬥關係。使用聖保祿的說法,不只是「血和肉的戰鬥,而是反對率領者、掌權者,反對這個世界的黑暗統治者,反對在天界中的牛鬼蛇神」。然而出現在畫面下方的一般人民,沒有理會到上方高處的恐怖戰爭:居民們在自己的家中,在自已的船上,還覺得海灘安全無虞,平平安安的睡他們的大頭覺。背叛耶穌的伯鐸就是這種狀況,他自恃己力,不理會上方的情形,「耶穌對他說:西滿、西滿,魔求得了許可,要篩他們像篩麥子一樣」(路二二31)。

杜勒另有巴比倫大淫婦,四匹馬等圖片象徵…

音樂作品「賦格曲」

名音樂家巴哈,近代做彌賽亞合唱曲最早的一人,他是最早音樂歌曲上唱出象徵的人,他的遁走曲「要愛你的上主」,我們在此引用作為音樂上象徵的一個實例(注25),愛上帝的誡命,巴哈以遁走曲(或稱賦格曲)的方式,來象徵真主。步高佛對它作了一個注解說:「聖經關於神的那些節目太重要了,因為是有關於教義的緣故。巴哈對這一誡命的表達,常是用遁走曲或輪唱曲作象徵,無論是遁走曲或輪唱曲,顯然都是由音組成的最嚴格的形式」(注26)。

對第一誡的語言,是以吹小洋號來解釋,奏的是合唱。這些都是十誡,重新涉及十誡本身,小號的旋律是取自愈來愈強的輪唱曲,從低音開始,以一個特殊的為人所知形開始。步高佛加上了幾句話:「一切的價值都出現為重複的,有這十條誡命,就足夠做為全部歌詞的基礎了。在這樣的情形下,實際上,人生的基礎也就完成了」(註27)。小洋號,接連下來,巴哈便完成了象徵天主的崇高,並且在很多機會,也成了天主自己的聲音。合唱的旋律發出了十次吟咏,十條誡命也成了十個神祕寓言。在信仰的象徵中,表達基督宗教精神的實際,巴哈的歌和祈禱,在音樂歷史上,也就成為獨樹一枝,無人能比了。

與神接近

西方的藝術傳統,不管你承認或不承認,事實上,與神是非常緊密的,和宗教的象徵說發生著關係。不是基督教而傳佈開的還有希臘的奧林匹克神話。基督教建立以後,承襲猶太教並改善而擴大,並且也接受了希臘的藝術。其內容的豐富與崇高,到了近代,藝術家極力擺脫宗教的氣氛,然而實際上宗教藝術精神,一直在新鮮的活耀著。

有眼人不能避而不見,寫作人誰能硬不理會–深札心中、意識中的宗教性?這是仍活躍在下意識的事實。普桑的風景畫以榮耀神(天主)為目的,真正藝術家,不能不走這條路。普桑傾全力在表達大自然的美,大自然的美乃是神的美的外向,而藉畫製作成人為美,讓我們見證自然它的豐富而慷慨的喜悅。

由於將這些作成象徵,未能見神妙而精神的完成,因而追求更高美或絕對美的心意是不會停止。然而如果放棄與基督藝術的親密關係,所預見的結果,西方一定會是在象徵藝術方面的文盲。在基督教有改革派以後,非宗教神職以外的平信徒,研讀新舊約人加多了,特別是說英語的國家,像彭洋(Bunyan)的著作「朝聖者」一書中充盈是比喻象徵。在新舊約的解釋上,以比喻以象徵作解,較前加多了很多,打破了過去的嚴整的邏輯和神學解釋,俗化了解經,成為自由。以自己為主,不再請求權威,當然,期間有不少新意,但也不免有礙於教義之處,彭洋將朝聖者的中心生活經驗,放進和使用象徵的語言,直到永光的大門為止(註28)。今天的人普遍能閱讀,能否看到這個象徵呢?

近代的象徵例子

西方的藝術傳統,不管你承認或不承認,事實上,與神是非常緊密的,和宗教的象徵說發生著關係。不是基督教而傳佈開的還有希臘的奧林匹克神話。基督教建立以後,承襲猶太教並改善而擴大,並且也接受了希臘的藝術。其內容的豐富與崇高,到了近代,藝術家極力擺脫宗教的氣氛,然而實際上宗教藝術精神,一直在新鮮的活耀著。

有眼人不能避而不見,寫作人誰能硬不理會–深札心中、意識中的宗教性,這是仍活躍在下意識的事實。普桑的風景畫以榮耀神(天主)為目的,真正藝術家,不能不走這條路。普桑傾全力在表達大自然的美,大自然的美乃是神的美的外向,而藉畫製作成人為美,讓我們見證自然它的豐富而慷慨的喜悅。

盧奧(Rouault)的象徵論:盧奧悲劇中的小丑,它在藝術哲學上是表現主藝的主張並倡導者,也就是象徵的表現主義者,對現代藝術上有著相當巨大的影響。在我們這個時代,他的倫理與精神悲劇的象徵的著作,風行一時,為象徵這個藝術園地,開拓了更大更深入的幅員。盧奧也是寫實派的理論家,他不隱善,但也不肯不揭發現代在精神和風俗習慣的惡,不以美的形式來美化現代。在他油畫中婦女們,都是一些古怪的,沒有多少真實性,在廣漠享樂污泥骯髒的享樂的黑死病與腥臭的水中,帶著唯一的幻想在漂浮著;而藝術家給我們描畫的法官,只是無法無天的一個社會的木偶人,是盧奧一群小丑嗎?啊!他們統統是實實在在這樣的,一群魑魅魍魎,他們不能笑也不能使人笑,只能哭。對盧奧來說,我們的世界是醜陋的,是一個在其中只有小丑哭的世界。盧奧是誠實人,自畫像以醜像出現,痛哭世界的敗壞。 
另有雷捷(E.Leger1881-1955)的著作(註29)「機械文明」一書,在20世紀的藝術家中,雷捷可以說是對工業革命的成果,十分激賞的一位。雷傑加入當時流行的立體主義,使用立體主義的方法完成他的機械象徵論。機械是人創造的,人-機器這個二合一,成了辯証的(dialectic)組合。

某種方式下,我們也稱機械是一種受造物(creative),這個由人所創造出來的受造物–機械–翻過來也創造人的新世界,改變世界的條件,也改變了人的生活與思想和行為。當然這並不是機械所作,而是人使用它,但導致一些對機械對或不對的認知。

雷傑的作品,至少還沒有將婦女、植物、彩雲一起也機械化。他將工人分解形式,弄成與機械管路,結構在一起。在1926年,他構想並指導了一個芭蕾舞;命名為《機械的芭蕾舞》,他對芭蕾舞的詮釋,並不如同狄嘉正牌的舞娘們,而是機械舞女。

紀元前的象徵實例

象徵藝術的實例,不但中古時代有許多,在紀元前,亞歷山大里的猶太人斐龍,已舉有相當多的實例。他在許多著作中提出,他的反弗拉古、世界的永恆、特別說法、世界的創造、論十誡,都有象徵的詮解。我們引用有趣的一例。

斐龍創世紀的說解中,我們可以讀到:亞當,樂園內智慧與肉體的自由。夏娃,感覺或感覺的能力。蛇,淫樂和誘惑,亞當陷入牠的圈套。加音,象徵罪惡。樂園中的四條河,象徵四樞德。結約之櫃,是智力世界的象徵。三位古聖祖,象徵從三個方式中,解開罪過,而使靈魂回向於上帝。雅各象徵苦行主義,努力、工作與自制。亞巴郎象徵知識與教育。衣撒各,符合自然的生活。割禮是放棄逸樂,以便再投入上帝的懷抱,適應自己生活程序。

斐龍不但有能力將摩西和合於哲學,而且還能夠在摩西中找到希臘重要哲學;這是說,也能使哲學成為象徵的。上帝創造人,人產生哲學,這不也是上帝存在的象徵嗎?

注釋:

註23:研究這個重要題目要從師瓦利(美)和亞蘭蓋博朗Jean Chevalier,Alain Gheerbrant的象徵辭典開始,海德格出版,巴塞隆納,1986年。在論象徵方面,到今天它仍是最好的經典。  
註24:拉丁文,出現的在約翰的右邊上面而底下的一段:「他該增長,我要減少」(洛.3.30)  
註25:在這短短的陳述中,我們是追隨了步高佛的分析,步氏的分析是卓越的文章:在巴洛克音樂中的比喻(象徵),瓦布爾格與谷爾道學院期刊三,1939—1940年。見郝思白著:藝術中的意義與真理(引用30-39頁)。  
註26:同上註,14頁。  
註27:同上註,15頁:在步高佛的歌詞和注解中,同樣的引用了生命記的原文32章46—47行,摩西給以色列的說話:「我今天告誡你們的一切言語,記在心中,也吩咐你們的子孫他們要遵行這法律上一切的話,因為這是為你們,不是空洞的話,而是關係你們的生命。」
註28:朝聖者的進步,作者彭洋,基督教育的全國基金會,瑪西沙出版,德拉瓦城,1968年,11頁。
註29:雷捷的體系,乃是機械化的文明。他設定的觀念,乃是一個宇宙的副本的觀念;宇宙機械化,觀念也是機械化。說是古典與新人文主義的文明,然而雷捷的錯誤不只是歷史價值的錯誤,而是在事實的真實性上,虛構一個夢想。雷捷沒有放棄他的神秘偽造,他這樣作的緣故,是希望開闢一個契機。參見查理亞爾剛,近代藝術,道萊斯出版,卷2,549頁。
  
@ <--ads-->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象徵』這個希臘字,指的是一半,它是一個符號(符號不一定是一個具體實在物,也不一定是文字;它有不指定的意義,但卻不是無意義)。符號,在人們用它作為指示「非本意」的時候、用作象徵意義時,則稱它為另種符號。皮爾士說:「一個符號(在使用它作為象徵意義時)能夠被詮釋為一個習慣或一個自然的布局的成果(成為象徵的意義)」。
  • (大紀元台中記者站報導)久聞神韻晚會盛名的南投縣議員周義雄,在國內外親戚朋友極力推薦下,3月5日晚與夫人從埔里開了差不多一小時四十分鐘車程到台中中興大學惠蓀堂觀賞演出,看完後他表示:「難能可貴,不虛此行」。
  • (大紀元記者孟憲騰台中報導)台中教育大學美術系主任黃嘉勝3月6日欣賞神韻國際藝術團在台中第三場演出。他相當喜歡結合現代數位科技的動態天幕設計,看到如此精采的天幕是他此行最大的收穫。
  • (大紀元記者李大衛台中採訪報導)3月6日晚間東海大學附屬國小音樂老師張上民,在台中中興大學惠蓀堂觀看了來自美國神韻藝術團的演出,中場時他接受記者採訪時,非常讚賞神韻藝術團美好豐富的演出,特別是加進了天幕的運用。
  • 2009年3月6日晚,神韻紐約藝術團在倫敦的第五場演出在觀眾熱烈的掌聲和歡呼中圓滿結束。神韻晚會全善、全美的舞台藝術和中華神傳文化令現場觀眾如癡如醉,全體觀眾用持續熱烈的掌聲和此起彼伏的叫好聲來表達對神韻藝術團的喜愛和感激之情。
  • 3月5日晚,紐約神韻巡迴藝術團首次在羅德島州首府普羅維登斯市的普城藝術表演中心(PPAC)演出。
  • 神話是宗教象徵的形式,神話的素材大量使用在詩的創作中。各國的古代都有神話,而以西方希臘最多。神話豐富藝術、詩、雕刻,也包括了哲學。
  • 2009年3月6日晚10點多,美國神韻紐約藝術團在倫敦的第五場演出在觀眾的如雷掌聲中圓滿結束,內涵深厚,技藝精湛的演出,獲得觀眾深深的喜愛。
  • 國立台灣博物館舉辦「捷克城堡與堡邸特展」(Czech Castles & Chateaux),展期自6月13日起至11月30日止。歐洲中世紀城堡台灣巡禮,有近百件捷克珍貴文物精彩亮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