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曉明:問罪AIG獎金無非是一場政治秀

袁曉明

標籤: ,

【大紀元4月3日訊】美國是一個法治的國家,所以,奧巴馬不能阻止AIG公司向管理層發放獎金。奧巴馬的經濟顧問拉裡‧沙姆爾在週日的電視對話節目裡承認,AIG與僱員有獎金的合同,政府不能去取消那樣的合同,總統的權力也在法律的管轄之下。

毋須置疑,AIG不應該用政府「救濟款」給管理層發獎金,但更需要質問的是,為什麼AIG會與其高級僱員訂立那樣的合同,不管公司盈利還是虧損,公司高官都能夠拿到百萬美元的獎金。一般來講,大多數美國人並不痛恨公司管理層領獎金,在公司盈利的情況下,公司所有的員工都應該拿到獎金,管理層的責任大,自然他們要拿到更多的獎金,但在公司虧損幾百億、接受1700億美元的政府拯救、許多員工丟掉工作的情形之下,公司的高官還要領百萬美元的獎金,那樣的合同實在是在獎勵不良的行為。

過去的兩個星期,AIG1.65億美元的獎金佔據了美國媒體的頭條,AIG的那些得到獎金的管理人員成了人民公敵。華人一般不過問政治,但對於AIG的罪過也有極大的憤怒,在中餐館吃飯的時候,我聽見鄰桌的一位同胞發怒:「也太不像話了,他們還要發獎金」。那位華人沒有提AIG的名頭,但這些天,只要聽見 「獎金」二字,就應該知道是在問罪AIG獎金了。這些天,AIG的總部大樓門前有不少人抗議,AIG還收到對領獎金者的死亡威脅,AIG的CEO艾德華茲‧裡迪被拉到國會山上去接受審問,民主黨的國會議員巴裡‧弗蘭克對裡迪大喊:「把拿獎金的人名單交出來。如果你不交名單,我們可以通過司法程序拿到。 」裡迪也提高了聲音:「你有權去拿到名單,但你要保證我們員工和他們家人的人身安全。」接著,裡迪讀了AIG收到一封死亡威脅信,寫信人稱要找到領獎金者住在哪裡,威脅他們以及他們家人的安全。

從表面上看,在AIG獎金問題上,奧巴馬政府以及國會的政客比如弗蘭克等,他們似乎是在為選民吶喊,為選民聲討AIG的獎金「罪行」。在提審裡迪之後,美國國會通過了一個特殊的法案,對AIG的獎金徵收90%的獎金稅,幾乎就是完全沒收所發的獎金。那麼,美國選民是不是要對政府如此的做法心存感謝?沒錯,許多美國人在感情上似乎得到了一些安慰,但從根本上講,所謂的AIG獎金之罪是奧巴馬以及國會政客們製造的政治秀,其目的在於轉移美國選民的視線。據美國媒體報道,幾個星期以前,在給AIG300億政府「救災款」的時候,奧巴馬政府就知道AIG的獎金合同。此外,在國會通過刺激方案的時候,他們並沒有在獎金的發放上做出任何限制,也就是說AIG等的獎金發放得到了奧巴馬政府的認可。在媒體爆出AIG獎金之事以後,奧巴馬政府、國會的政客則做出一副憤怒樣子,把美國選民的憤怒轉移到AIG的上面,美國政府本來是AIG獎金之罪的製造者,在上演這一場政治秀以後,美國政府以及國會卻成了懲罰AIG的「英雄 」。

如果說AIG的獎金發放是在獎勵不良行為,但與美國政府對AIG的拯救相比,那實在是小巫見大巫了。去年9月,美國政府讓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倒閉,但卻向AIG注入850億美元,表面上看,美國政府是在拯救AIG,在桌子的下面卻是把政府的救市資金搗騰到別的公司,奧巴馬上任後,美國政府繼續向AIG注入資金。《華爾街日報》在3月17日發表社論《AIG真正的罪行》,《華爾街日報》指出,至今,美國政府向AIG注入了1700億美元的資金,對AIG的拯救根本沒有得到股東的同意,政府正是利用對AIG的拯救,把AIG當成一個資金的中轉站,通過AIG把資金轉到其它的銀行和機構。從去年9月16日開始,AIG已經向其它機構、公司支付出1200億美元,其中,歐洲的銀行拿到200億美元,投資銀行高盛公司也拿到130億美元。如果美國政府不救AIG,無疑高盛等機構都會蒙受更加慘重的損失,那應該是他們冒險行為所需要承擔的後果,但美國政府卻通過AIG用納稅人的錢去為高盛等的不良行為等買單,而高盛等卻也沒有向自己的員工少發獎金。也許是巧合,最初力主拯救AIG的財政部長保爾森正是前高盛公司的CEO。

通過在AIG獎金之罪的政治秀,奧巴馬政府以及國會山的政客也許認為美國的選民都那麼愚笨,看不透他們的計謀,其實,美國的選民的政治智商並非是奧巴馬等想像的那麼低,他們知道1.65億美元與1700億美元的區別,他們知道AIG再壞,也就是搞去1700億美元,而奧巴馬政府卻要在今後幾年搞出9萬億的財政赤字。沒錯,奧巴馬仍然有眾多的追隨者,但美國有一句俗話:「你也許可以多次蒙騙一些人,但你不能每一次都蒙騙所有的人。」越來越多的美國選民看出AIG政治秀後面的真實面目,過去幾個星期,奧巴馬的民意一直在走低,3月24日的民意已經下跌到50%,對於剛上任的總統來說,50%的民意認可已經是相當的糟糕。此外,在對國會的民意調查上,民主黨也在不斷走低,美國選民知道,要限制奧巴馬政府以及國會民主黨的過度權力,需要在中期選舉的時候把國會交在共和黨的手裡。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正是有這樣的歷史,克林頓上台後,他也是雄心勃勃地推行民主黨的政策,一年多後,選民把國會交給了共和黨,從此,開始了兩黨在以後6年的合作與制約,居然辦成了減少開支、改革福利制度的許多實事。同樣的,美國選民需要給奧巴馬以及民主黨的過度權力進行限制。

--原載:《袁曉明Blog》,2009-03-31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袁曉明:美國需要又一個「新政」嗎?
終結華爾街亂象 美政府下猛藥
防肥貓  投資機構籲股東反對瑞銀新薪酬制
不退優厚退休金 前RBS執行長家遭攻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