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存媒體主流 光碟仍具不可取代地位

人氣 6
標籤: ,

【大紀元4月3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30日電)隨身碟是否會取代光碟成為儲存媒體主流這樣的議題,常被拿來討論,但就現今消費者與內容提供者的使用習性,光碟在多媒體影音的領域,依然具備不可被取代的地位。

當光碟進入到藍光 (Blu-ray)世代後,二者的區隔將更為顯著。

從消費者使用習性來看,根據拓墣研究機構資料中可看出,快閃記憶體 (Flash Memory)約70%的應用,是在數位相機、MP3、手機及汽車導航等攜帶型產品上。

主要的原因在於Flash Memory的特性為體積小、省電、抗震等優勢,相當符合攜帶型產品的需求;也因此Flash Memory主要運用於攜帶型產品及暫存的需求。

從每單位儲存成本每GB來看,光碟依然是最便宜的產品,(每GB單價2.12元),雖然藍光碟片 (BD-R)每GB的單價 (4.8元)尚比硬碟 (3.99元)來得高,但現今藍光正跨入到高速成長期的階段,價格逐漸普及是可以預見的趨勢。

因此待BD-R全面普及後,每GB單位成本肯定將會比硬碟 (HDD)更低,更將遠低於隨身碟的94.31元,也因此若單就以儲存成本來看,隨身碟很難追上光碟的成本優勢。

光碟片業者表示,當使用者把資料儲存於USB碟上轉給別人時,使用者還是會把USB碟拿回來,當動作還未完全改變時,隨身碟要取代光碟還有一大段距離。

因為光碟就是傳遞資料最好也是成本最低的媒介。

再從未來發展性來看,當前消費3C產業 (台灣以外)正因應數位轉播革命風潮,帶動相關週邊產品的銷售,加上當消費者把家中顯示從CRT(監視器)更換到TFT(液晶顯示器),基本上就構成更換藍光訊源的需求。

因為即使最低階的TFT TV(液晶電視)都具備了720P的HD畫質規格,因此當前的DVD解析度是不足以對應,這是為何許多消費者在更換了TFT TV後,覺得家中電視畫面差了,最主要是因為訊源的解析度未升級所致。

當前跨入到FULL HD的世代,唯一獲得八大影業等內容提供者所認同且推廣的儲存媒介就只有藍光,加上在今年CES最受注目的家庭劇院3D影像演進,藍光光碟更扮演了不可或缺的地位,未來家庭多媒體發展,依然是以光碟為主軸前進。

從光碟規格特性上來看,相關業者表示,為何光碟在1999年快速竄紅,千禧年將至資料備份的需求是原因之一,此外,一次記錄型光碟在燒錄封存後,資料是完整封鎖在光碟裡,無法再被修改,也因為這個特性使得病毒無法入侵記錄在光碟裡的資料。

加上可以快速複製、體積小、耐候性佳、保存期限長等優點,光碟目前還是內容傳遞者選擇成為店頭銷售多媒體影音的首選。

相關新聞
電腦小百科:危險的18個小動作(下)
紐約擬啟動燃煤電廠碳儲存計畫
集邦:4月下旬16Gb MLC合約價 再漲8.57%
巨擘欠飛利浦授權金 判付八億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