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蘭政府2009年預算案出臺

【大紀元5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陶意綜合報導)5月28日,政府財政部長比爾?英格利許(Bill English)公佈了國家黨上臺後的第一個預算案。這個預算案的公佈,由於成為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對新西蘭進行信用評判的重要參考,因而備受各界關注。儘管英格利許否認預算案與評級沒有關係,本週早些時候他還與來自標準普爾的管理人士會面。

在28日預算案公佈後,標準普爾隨後將新西蘭的信用評級由負面恢復到AA+穩定級。該機構認為預算案表達了一個外觀還合理的經濟前景。

政府2009年的預算赤字預計為$29億,以後兩年分別是$77億和$92億。綜合看來,本次預算案重新規劃了今後的投資重點。教育領域中的社區教育、兒童早期教育等項目,社會發展以及外交領域內等多個項目預算被消減,政府花費的速度也將放緩。在一些健康部門、研究項目、ACC等部門或項目則獲得了資助。

以下是2009年財政預算的主要內容,包括了健康、教育和司法方面等的數據。

2009預算案要點

推遲減稅 國家黨大選前許諾的在2010-2011年的減稅政策將被推遲進行。此舉可為政府節省約$9億元。未來預算中是否進行減稅,也將視承受能力而定。

冷藏養老金 工黨政府期間被稱為『卡倫基金』 的龐大養老投資基金計劃,在本期預算中受冷遇,只獲$2.5億註資。原本每年向該基金投入$23億的計劃,可能在未來11年裡都不會出現了。此舉可為政府在今後11年裡,減少$195億的債務,是這次預算案中最令人驚訝的決定,也招致工黨猛烈批評。
社會福利不變 學生津貼、家庭工作計劃和養老金維持目前狀況不變。養老金仍為稅後平均收入的66%。
健康、教育、國防和司法投資 在未來4年裡,向地區性部門等衛生部門增加$30億投資。教育領域的$16.8億將主要用於學校建築和現代化。

司法方面的$9.5億則將使警察和偵察人士受益。預計到2011年底,在大奥克蘭地區曼奴考市會增加300名警察,全國其它地區也會增加300名。其它措施還包括增加監獄、購買電擊(Taser) 槍。
國防部門在未來4年獲投資$3億。

房屋隔熱保暖補貼 總計$2.43億的資金將被用於補貼對2000年以前所建房屋的隔熱保暖處理。政府對每所房屋的補助最多可為$1800。預計新西蘭全國有18萬戶符合補貼標準。持有社區服務卡的人士可以另外多獲得的$1200。

KiwiSaver不能再用於支付房貸

稅收部長彼得?鄧恩(Peter Dunne) 在28日表示,從今年6月1日起,停止儲蓄計劃KiwiSaver中用於支付房屋貸款的用途。不過,這項政策變動只會影響到100萬該儲蓄計劃中的600名用戶。

財政部長:沒有驚訝的預算

在控制債務水平陰影下出臺的2009年度財政預算,正如同財政部長比爾?英格利許在本週早些時候所說的那樣,是一個沒有驚訝的預算,是一個可以估計到的預算,也是一個保持平衡的預算。
預算的目標是在短期時間內,在經濟衰退的時候對國民起到保護作用。而在3-5年的長期時間內,將花費和債務保持在可以控制的水平之內。他對此政府可達到這一目標表示滿意。不過,他認為新西蘭不會在5年時間內重回到預算盈餘的水平。

總理約翰?凱伊(John Key) 也在本週重複表示,在目前經濟時艱時期,沒有更多金錢可以花費。目前的關注點是避免信用降級。因為那樣的話,將會使得房屋貸款增加1.5%。他認為新西蘭是在處理一個自1930年以來的最糟糕的經濟情況。

對於工黨批評政府過分注意信用評級的說法,英格利許表示不同意。他認為評級機構處理全球各個債務水平昇高的國家情況。政府的關心之處在於使新西蘭的債務水平可控制的範圍內,因為將來是新西蘭人要償還這些債務。

工黨:應當注重就業

在預算案公佈之前,工黨指政府被標準普爾的評級迷惑住了,因而對降級過分在意。工黨認為同其它許多國家相比較,新西蘭的一項債務水平是世界上最低的,因此仍有花費空間。預算案應當注重創造更多工作機會。根據工黨方面提供的數據,失業率是7%的時候,失業福利將每年花費$8億,9%的時候將每年要花費$10億。

2009年──新西蘭經濟困難的一年

28日公佈的預算案中的數據顯示,從現在到2010年3月份,經濟將萎縮0.9%,隨後將是下降1.7%。到2010年9月份,失業率將達到高峰,為8%。今後兩年的赤字將會持續增加。這種狀態可能會持續達10年。政府的債務到2016/17年將會達到高峰,為國民生產總值 (GDP) 的43%。

政府預計將在2010年中出售大約所持有的$85億債券,以彌補預算赤字。這將是新西蘭政府有史以來最多的一次性債券出售。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FDIC:美銀行業首季轉虧為盈 壞帳有增無減
加安全部長:中俄網攻大膽 新軍備競賽成形
日對奧巴馬總統提名羅思擔任駐日大使表歡迎
振興經濟找死人幫忙 澳洲政府退稅鬧笑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