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匯率的因素

有效管理財富,通膨安啦!(7)

預期以及除此之外的其他情報

王國強

標籤:

影響匯率變動的第二個因素,就是人們的預期,但這種預測是人們根據從前的匯率變化,進而推測未來的匯率,基本上很不可靠。而事實上,也只有在預料以外的金融政策變化,才會影響到匯率。
………………………………………………………

人們的預期心理/匯率變動

影響匯率變動的第二個因素,其實是人們的預期。從每日的匯率變動幅度,就能看出人民幣同美元的兌換比例始終不斷地在變動中。而這種變動,事實上正好反映出人們對世界經濟及各國金融政策的預期心理。

人們對未來的預期,多半是基於最大範圍內,考慮當時狀況後的預測並且合理成型的。今後人民幣也許會升值,也許會貶值,即便是最有力的預測也有落空的時候,例如出現「未預料」的人民幣升值或人民幣貶值。因此,我們才會說:「預測是不安定、不確定的。」

匯率的未來變動,由預期以外的情報所左右

人們藉由從前的匯率變化來推測未來的匯率,其實是不可靠的。例如,至今的利率一直都在上升,但是不能憑此就確定往後的匯率仍將持續攀昇。人們按照之前的情報就預測並期待匯率仍會上升,而在產生這種期待的時候,往往是因為匯率處於上升階段。人們忽視了真正影響未來變化的資訊,往往是預料不到的。

當市場事先已正確預測到「中央銀行」即將改變金融政策時,我們才會發現政策變動對匯率毫無影響。因為對政策即將變動的正確預測本身,也會作為資訊同時被傳遞到匯率市場,影響於焉產生,所以當新政策真的開始實施時,影響多半已然失效。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只有在預料之外的金融政策變化,方纔會真正影響到匯率。而也只有在這時,政策變化越大,匯率的變動才會跟著越大。

決定匯率的因素

匯率長期變動的原因

在解釋各國匯率之間的變動上,購買力的「平價理論」實是最簡單、最能解釋長期匯率變動的說法,它揭示了購買力平價(PPP; Purchasing Power Parity)是長期影響匯率的一大重要因素。
………………………………………………………

購買力平價

影響匯率的第三個要素,就是各國的物價水準差距。例如同樣的漢堡,中國是每個10元,美國則是每個1美元,這時的匯率就是1美元兌10元人民幣;而這種匯率就是基於購買力平價推算出來的結果,是在考慮不同國家的物價水準後,代表了相同產品在不同國家中的價格比例的匯率。

決定長期性匯率變動的要素

假設生產出來的所有產品,都將被用來進行對外貿易,那麼長期看匯率就是由購買力平價所決定的。例如某一時間點的匯率是1美元兌20元人民幣,這時中國漢堡企業比起在中國銷售,應該會更傾向於在美國開展銷售。在中國賣10元一個的漢堡,一旦出口到美國就能賣到50美分一個,比起美國本土每個1美元的漢堡,價格上就佔盡了優勢,銷售自然更加容易獲利。

以上這個例子,對於其他產品也同樣適用,可以藉此推測中國將會加大出口,企業也會因為海外銷售的營利而累積出大量的美元外匯。企業需要在外匯市場上賣出美元並且換回人民幣,這樣一來,外匯市場中的美元供給量增加,人民幣升值、美元貶值,進而推動匯率產生變動(例如1美元兌15元人民幣)。

所以長期來看,除非達到購買力平價水平(Purchasing Power Parity),否則中國向美國的出口速度不可能減緩。

當然,現實中並非所有產品、勞務都能用於自由對外貿易中,因為還會有關稅等人為因素的限制。除此之外,產品、勞務的運輸成本在上述例子中,也從未被考慮進來。因此有一點仍能肯定的,那就是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是長期影響匯率的一大重要因素。@待續…

摘 自 《圖解通膨-快樂生活經濟學》 寶鼎出版社 提供(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新紀元】謝田:七年之癢與十年之昧
中國大量財富過度集中 激化社會矛盾
中國9成億萬富翁為高幹子女
危機就是機會,問題就是財富(8)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