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圆人团圆【风俗篇】
悄悄的,随着八月淡淡的桂花香,中秋节也飘然而至了。有夜色为伴,月亮总是美丽的;满怀心事有月亮倾听,也是动人的。诗人总爱对着圆月吟诗作赋,使月亮被蒙上了一层神秘、朦胧的美,更添加了中秋节的浪漫情怀。
【中秋话月】(上)令人向往的美丽传说
中秋节是个充满了诗情画意,又富含浓浓人情味的节日。“中秋”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中春,昼击土鼓,吹豳诗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所谓中秋,是因我国古代时把黄历每季定为三个月,分别是孟、仲、季。因为黄历八月十五是秋季的正中,故八月十五被称为“中秋”,或“仲秋”。
农历七月又叫“鬼月”,人们对鬼有一种莫名的敬畏,所以七月很多热闹的祭拜、民俗活动,自然也以鬼为主了。
黄历五月五日为“端午节”,是我国重要及盛行的节日之一,与新年、端午节、中秋节并列为民间三大民俗节庆。
清明节又到了。相传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岁时礼俗】气清景明话清明
】“清明”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在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时序到了季春,春暖花开,万物在气清景明的大地中,显得特别清洁明朗,所以称为清明。此时的春郊,被茂盛的繁花绿叶点缀得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加上气候合宜,正是适合人们出外郊游的最佳时机,所以也有所谓的“春游”、“踏青”等习俗。
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如中国北方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在传统的习俗中,黄历七月俗称“鬼月”,也就阴间里所有无人祭祀的孤魂野鬼,全被放出来觅食,从七月一日到七月三十日,鬼门关闭才重返阴间。
相传自南北朝起,黄历七月七日是天上牵牛星与织女星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俗称“七夕”。逐渐也成为中国的“情人节”,情人在这一天互赠信物结缘,两情久长绵延。
节气准确的表示着一年中气温变化的关键日,为人们一年之中有规律的生活与农耕,提供了最好的依据。
“三九”是指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约在1月中下旬。人们常用“三九严寒”、“数九寒冬”来表达天气的寒冷。
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重阳节又名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它的命名由来是这样的:古人称单数为阳数,双数为阴数。九月九日,月日并阳,所以称为“重阳”。重阳佳节的起源根据《二十四史》大约可以追溯至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