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人在反思网络神话的崩溃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6月4日讯】当Internet狂潮退去,在美国的技术“麦加”──硅谷,人们说,他们已经幵始学会不担心,他们爱上了崩溃。此话是真是假,已经无从考证,也没有人关心。但是,实际的情况是─

每隔两年左右,硅谷这座世界上最知名的期货工厂都会推出一套新的不朽理论。1997年,当第一位.com百万富翁从桌子底下爬出来套上新经济苍白的光环时,流行的理论是“网络改变一切”﹔1999年,从旧金山到圣何塞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的每一位产品经理都意识到他是一位企业家,他们的理论是“我们不是为了钱”﹔到了2001年,当整个“网络神话”土崩瓦解时,硅谷又诞生了新的真理:崩溃是件好事。

崩溃带来的“好处”

值得争论的是,“崩溃是件好事”的信条比前几次理论更牢固地植根于硅谷人的心中。在Internet最疯狂的日子里,有怀疑论者认为Internet几乎改变了一切﹔而私下里,有玩世不恭者承认,他们还有他们所认识的一些人,是在为钱而干。但是此次“崩溃是件好事”的思想却把各种人统一到了一起,不管是投资人还是.com小伙子,不管是富人还是不那么富的人,不管是技术人员还是商务人员,甚至不论是智者还是愚者,从气息奄奄的Internet公司老板到工程师,到眼看着自己的账面财富挥发殆尽的.com中层,都在讲这句话。

旧金山一位.com公司CEO说:“旅游观光的都走了,留下还干的是那些不为赚大钱的人。”

“这儿就像一个旅游胜地,所有游客都是听人说好才来的,等到了这儿一切拥挤不堪,什么都得排队,”Sun微系统公司CTO Greg Papadopolous说,“我们成了外来谋生者。”

“死木已被清理完毕,”一位程序员说,“现在好人聚集在好的项目下。”

而一位已被.com公司解雇的斯坦福大学毕业生说:“商界一批相当发达的人呼啸而来,下山抢钱,但并不知道自己是在做什么。”

一位“下岗”的程序员说:“希望这有助于培养自己的性格。”

话是这么说,但是,1万亿美元的账面财富随风而去,成十亿美元的风险资金有去无回,最终清盘人能得多少还是个未知数,这种“性格培养”是否太昂贵了点?

但不管怎么说,这是一段有趣的故事,是对一段迷茫时期的令人宽慰的平静描述。我们曾被龙卷风吸入高空,落下来一看正站在古朴纯真的堪萨斯大地上。这没什么不好,对吧?现在,当一场尘埃落定之后,我们又可以回去设计软件或建公司了,就像以往一样。

失落的硅谷人

硅谷人士称,别的不说,崩溃强化了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每过一段时间就需要强调一次。风险资本家取出当年的报告,证明Internet泡沫正如20世纪90年代初的零售业泡沫和80年代的PC泡沫。这场大规模的重新洗牌──财富向新一茬Internet亿万富翁转移的运动,现在终于停了下来。发财的算你走运,没发财的算你倒霉。硅谷的生活法则就是彻头彻尾的个人主义──要怪衹能怪自己。如果能用一点幸灾乐祸的心理抚平自己的伤痛,就听听这个故事吧:那个花814万美元买下《独立宣言》原件的David Hayden,现在他的股票跌了95%,信用卡也被银行封了,银行还卖了他附属担保的股份。

尽管大家都说崩溃是件好事,现在一切都不错,但言谈话语中难以掩饰硅谷人普遍存在的失落感。如今硅谷半数的有趣主张都出自Sun公司。2月底有记者访问Sun时,Sun公司CTO Greg Papadoplolous没等互相介绍完就在白板上描绘这里呈几何级增长,那里有指数级增长。这位CTO想说的是“Internet没死”,“我们就像军火商,我们不关心谁输谁赢,衹要有仗打就行”。

就在Sun解释其强大的计算机需求不会下跌后两周,Sun宣布销售收入剧减。这是典型的硅谷作风──人人都说泡沫经济破灭是件好事,崩溃毁了别人,饶了自己﹔但话未说完,魔鬼便找上门来,似乎已看透他们虚张声势自我壮胆的心理“素质”。

有人将病人对待绝症的心理反应阶段与崩溃反应做了比较:否认→恐惧→然后是应对。但问题也不尽然。现在很少听说有人在“应对”,很少听说有人承认“失去了理智”,“被贪婪的投资家所影响”,“忘记了这完全是技术上的事”,“向愚蠢主意投了钱”等。崩溃是件好事,但下一步该做些什么,几乎无人提起。当现实的重炮惊醒人们的美梦时,人们突然感到生存的沮丧,一切都失去了干劲。

其实不都是钱的问题,当然有些人是损失了大把的钱。但承认要“改变生活方式”的不过是少数亿万富翁。比如说Ariba软件公司CFO Edward Kinsey所持股票缩水80%之前,花2200万美元从Larry Ellison手中买下地产,当时还是颇具豪情的。所以说某些否认和恐惧与财务灾难有关。

但对于更多的人来说,过去4年的工作白干了。那些勇敢的MBA青年,那些中层经理、最终被允诺期权的工程师、没日没夜编写HTML代码的小伙子们,还有那些绞尽脑汁解释持久光明前景的思想家、没有丝毫赢利希望而发明全套评估企业方法的财务专家们等,他们一起扬帆远航,一路顺风,半途风止,现在进退两难。

最茫然无助的是那些28岁的副总裁们,这些新鲜出炉的斯坦福或其他名校的MBA,一路奋斗到.com公司高层,不久前还是国家的希望,现在随Internet崩溃而玉石俱焚了。这些人有些来自顶尖的商学院,有的从Microsoft、P&G、Mckinsey等著名公司跳槽而来,但就连他们也免不了被解雇的命运。创业的喜悦已消失得无影无踪,那段经历对他们来说已变得无关紧要。

对于这些MBA们,原来所指望的成功就是神奇的3个字──IPO:融资4000万美元,股票上市当天暴涨。现在,成功来自做好每一天的工作,幵好会,表现出吸引力,当好创业者,这话有人相信吗?

谁真的发财了呢?一位曾经在几家上市公司工作过的编程员说,是那些风险资本家,其实他们早就是富人。还有就是高层主管们,他们在此之前也是富人。此外有少数是首批雇员。工程师们大多蔑视泡沫经济唯利是图的动机。以设计Macintosh用户友好界面而出名的编程员Andy Hertzfeld说,最优秀的工程师从不为钱所动,而商人才为钱而来,因为他们是商人。

记者与编程员们交谈时,明显感到他们信心不足。当问及硅谷有哪些新的真正创新的东西,工程师们很难列举一项自己愿意参与的项目。一位颇受尊敬的编程员说,重大发明的时代已经过去。2月中旬在旧金山举行了一次“联网”聚会。带红点标志牌的.com公司下岗员工与带绿点标志的招聘人员见面。前者人多,后者人少。媒体到了很多人,闪光灯不断。

二十多岁的.com公司员工们很清楚,过去两年是反常的畸形时期,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与局外人一样高兴地看到泡沫经济幻影的破灭。他们不再相信Internet企业家再造企业的宣传,不再相信空降到硅谷的那些MBA和推销专家兵团。

局外人也在反思

硅谷以外的许多地区都认为,Internet狂潮实际上是某些老谋深算的硅谷钱贩子(传说中的风险资本家)精心策划的一场骗局,目的在于侵吞国民财富,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令人难以相信的是,硅谷那么多人成功而高效地干起了莫名其妙的自己欺骗自己的勾当。

事实正是如此。因为诱惑力太大了。什么诱惑?钱。别听那些什么“为的是将来给孙子讲Internet革命时我干了点什么”一类的话。

一位人类学家说,硅谷的生活常被描绘成带有冒险色彩,但那些Internet创业者的风险有谁真正能够体会呢?他们会不会在两年后凭自己的本事赚更多的钱呢?

是的,Internet淘金者们和工程师们,还有许多.com公司员工们将会赚更多的钱,到那时,“崩溃是件好事”讲起来才更有说服力。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新经济令人困惑 硅谷投资之父问.com是啥 (6/4/2001)    
  • 法轮功硅谷五博士谈科学 论高维空间和元神不灭 (6/4/2001)    
  • 微软中国:南北硅谷不必相互取代 (6/2/2001)    
  • SUN公司总裁 (5/31/2001)    
  • 美H─1B签证高科技员工梦断硅谷 (5/31/2001)    
  • 网络诈骗硅谷最多 高科技摇篮也是高智力犯罪摇篮 (5/30/2001)    
  • 经营惨淡 思科(Cisco)出租硅谷房地产 (5/29/2001)    
  • 在美国实力雄厚的印度裔 (5/29/2001)    
  • 华裔在硅谷已站稳脚跟 (5/28/2001)    
  • 硅谷重返人间 (5/25/2001)    
  • 硅谷新生婴儿就有电子邮箱 (5/25/2001)    
  • 经济低靡担心失业 硅谷心理诊所人满为患 (5/24/2001)    
  • 深圳高二学生发明“脚用鼠标” 硅谷获大奖 (5/22/2001)    
  • 硅谷已陷入自1990年以来的最大衰退 (5/22/2001)    
  • 加州小城欧文正逐渐成为新硅谷 (5/17/2001)    
  • H-1B美国梦被击碎 硅谷技术移民卷铺盖回家? (5/17/2001)    
  • 硅谷大公司重新排座次 华人企业脱颖而出 (5/17/2001)    
  • 十万火急,亚洲IT人才严重短缺 (5/16/2001)    
  • 头号PC制造商戴尔(Dell)全面撤离硅谷 (5/15/2001)    
  • 综述:全球九大新兴高科技城市 (5/8/2001)
  • 相关新闻
    综述:全球九大新兴高科技城市
    头号PC制造商戴尔(Dell)全面撤离硅谷
    十万火急,亚洲IT人才严重短缺
    硅谷大公司重新排座次 华人企业脱颖而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