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 道德经(51-60)

老子
font print 人气: 109
【字号】    
   标签: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老子 道德经(51-60)
五 十 一 章
道 生 之 , 德 畜 之 , 物 形 之 , 势 成 之 。 是 以 万 物 莫 不 尊 道 而 贵 德 。 道 之 尊 , 德 之 贵 , 夫 莫 之 命 而 常 自 然 。 故 道 生 之 , 德 畜 之 ; 长 之 育 之 ; 亭 之 毒 之 ; 养 之 覆 之 。 生 而 不 有 , 为 而 不 恃 , 长 而 不 宰 。 是 谓 玄 德 。

五 十 二 章
天 下 有 始 , 以 为 天 下 母 。 既 得 其 母 , 以 知 其 子 ; 既 知 其 子 , 复 守 其 母 , 没 身 不 殆 。 塞 其 兑 , 闭 其 门 , 终 身 不 勤 。 开 其 兑 , 济 其 事 , 终 身 不 救 。 见 小 曰 明 , 守 柔 曰 强 。 用 其 光 , 复 归 其 明 , 无 遗 身 殃 ; 是 谓 袭 常 。

五 十 三 章
使 我 介 然 有 知 , 行 于 大 道 , 唯 施 是 畏 。 大 道 甚 夷 , 而 人 好 俓 。 朝 甚 除 , 田 甚 芜 , 仓 甚 虚 ; 服 文 彩 , 带 利 剑 , 厌 饮 食 , 财 货 有 余 ; 是 谓 盗 夸 。 非 道 也 哉 !

五 十 四 章
善 建 者 不 拔 , 善 抱 者 不 脱 , 子 孙 以 祭 祀 不 辍 。 修 之 于 身 , 其 德 乃 真 ; 修 之 于 家 , 其 德 乃 余 ; 修 之 于 乡 , 其 德 乃 长 ; 修 之 于 邦 , 其 德 乃 丰 ; 修 之 于 天 下 , 其 德 乃 普 。 故 以 身 观 身 , 以 家 观 家 , 以 乡 观 乡 , 以 邦 观 邦 , 以 天 下 观 天 下 。 吾 何 以 知 天 下 然 哉 ? 以 此 。

五 十 五 章
含 德 之 厚 , 比 于 赤 子 。 毒 虫 不 螫 , 猛 兽 不 据 , 玃 鸟 不 搏 。 骨 弱 筋 柔 而 握 固 。 未 知 牝 牡 之 合 而 朘 作 , 精 之 至 也 。 终 日 号 而 不 嗄 , 和 之 至 。 知 和 曰 常 , 知 常 曰 明 。 益 生 曰 祥 。 心 使 气 曰 强 。 物 壮 则 老 , 谓 之 不 道 , 不 道 早 已 。

五 十 六 章
知 者 不 言 , 言 者 不 知 。 塞 其 兑 , 闭 其 门 ; 挫 其 锐 , 解 其 纷 , 和 其 光 , 同 其 尘 , 是 谓 玄 同 。 故 不 可 得 而 亲 , 不 可 得 而 疏 ; 不 可 得 而 利 , 不 可 得 而 害 ; 不 可 得 而 贵 , 不 可 得 而 贱 。 故 为 天 下 贵 。

五 十 七 章
以 正 治 国 , 以 奇 用 兵 , 以 无 事 取 天 下 。 吾 何 以 知 其 然 哉 ? 以 此 : 天 下 多 忌 讳 , 而 民 弥 贫 ; 人 多 利 器 , 国 家 滋 昏 ; 人 多 伎 巧 , 奇 物 滋 起 ; 法 令 滋 彰 , 盗 贼 多 有 。 故 圣 人 云 : “ 我 无 为 , 而 民 自 化 ; 我 好 静 , 而 民 自 正 ; 我 无 事 , 而 民 自 富 ; 我 无 欲 , 而 民 自 朴 。 ”

五 十 八 章
其 政 闷 闷 , 其 民 淳 淳 ; 其 政 察 察 , 其 民 缺 缺 。 祸 兮 , 福 之 所 倚 ; 福 兮 , 祸 之 所 伏 。 孰 知 其 极 ? 其 无 正 也 。 正 复 为 奇 , 善 复 为 妖 。 人 之 迷 , 其 日 固 久 。 是 以 圣 人 方 而 不 割 , 廉 而 不 刿 , 直 而 不 肆 , 光 而 不 耀 。

五 十 九 章
治 人 事 天 , 莫 若 啬 。 夫 唯 啬 , 是 谓 早 服 ; 早 服 谓 之 重 积 德 ; 重 积 德 则 无 不 克 , 无 不 克 则 莫 知 其 极 ; 莫 知 其 极 , 可 以 有 国 ; 有 国 之 母 , 可 以 长 久 ; 是 谓 深 根 固 蒂 , 长 生 久 视 之 道 。

六 十 章
治 大 国 , 若 烹 小 鲜 。 以 道 莅 天 下 , 其 鬼 不 神 ; 非 其 鬼 不 神 , 其 神 不 伤 人 ; 非 其 神 不 伤 人 , 圣 人 亦 不 伤 人 。 夫 两 不 相 伤 , 故 德 交 归 焉 。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隐世2000年,在特殊的时代被重新发现,神秘的羊皮古卷,记载的是神的预言?为什么教廷却不敢承认它的存在?
  • 至今无解的神奇传承,目不识丁却能唱颂数百万文字的英雄史诗。西藏说唱艺人的背后到底有什么神力相助?
  • 蔓延中的疫情方兴未艾,人类在力寻出路之余,其实,还得回归原点,重新审思自古以来瘟疫的真实面貌,才能找到正解良方。
  • 江浙一带有一个人叫郑夷甫。他少年有为,令人羡慕。嘉祐年间,在高邮做官。后来遇到了一个有功能的人,可以推算人死的时间,没有不准的。郑夷甫叫他一算,原来自己只能活35岁。他一下子就开始感伤起来。有人劝他学一学《老子》或是《庄子》来给自己宽宽心。后来听说有一个和尚,坐在那里和别人谈笑中而圆寂。郑夷甫听了感叹说:“我不能长命百岁,那也要象这个和尚一样,也就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到了那个日子前十天,他四处走亲访友道别。到了那一天,他沐浴更衣,来到屋外的一个亭子里,亲自叫人打扫烧香。就在挥手指画之中,突然就死了。
  • 中国的学术界对于梦溪笔谈评价极高。或是“知名度最高,影响最大,传播最广”,或是“我国古代科学的杰作,是世界科技史上的一份宝贵遗产”。然而,对照学者的评论与梦溪笔谈原文,我们不难发现,学者们一律对梦溪笔谈中记载的神秘现象避而不谈。其中原委,这里先不论。我们将整理出梦溪笔谈中记载的一些神秘现象,和一些现代科学置之不理的科学方法。
  • 《梦溪笔谈》中详细记载了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的工艺过程。活字印刷的出现比西方约早400年。以下是书中所述的活字印刷工艺过程。
  • 当今有一个叫巴格思特的美国科学家发现牛舌兰花象人一样有感情。一千多年前,沈括在《梦溪笔谈》里讲述了一个虞美人草闻乐起舞的动人故事。
  • 阿胶
    编者的话:现在的人都认为现代科学很发达,是古人难以想像的。但从宋朝沈括所着《梦溪笔谈》中记载的宋朝以前在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地理学、地质学、气象学、生物学、医药学、考古、语言、史学、文学、音乐、绘画以及财政、经济等等的发现和成就来看,事实并非如此。通过介绍《梦溪笔谈》,我们与读者分享中国古代科学的成就。
  • 北宋科学家沈括在其巨著《梦溪笔谈》第二十一卷《异事异疾附》中描述了一件奇事,其中所述的湖上明珠不由得不让人想起今天被广泛关注的飞碟。
  • 《帝鉴图说》插图《望陵毁观》,描绘唐太宗体从魏徵劝谏,拆毁了台观。(公有领域)
    唐太宗尝言:“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如果有这样的一个暴政,不仅“防民之口”,官员们还肉麻的为暴政歌“功”颂“德”,这样的政权又能维持多久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