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浅识

宋晨光
font print 人气: 18
【字号】    
   标签: tags: , ,

何谓天人合一?天之大,人之小,如何合一?尽管现代科学还无法对天人合一的实质进行研究,但中国古老的科学早就有了非常系统的一套方法,如《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天,万物从沉睡中苏醒,如新生而欣欣向荣。这是天地在春天所展示的气象,人在春天的时候,要晚睡早起,悠然的舒展身体,缓缓的漫步于天地之间,使人体内阴阳精神气血顺应春天的运行规律,勿与之相背逆,这便是春天的养生之道。由此可以看到,古人在春天时,是如何与天合一的。

天人合一,其实,就是人要按照“道”行事,《黄帝内经》曰:“道者,圣人行之,愚人佩之。”对天人合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从中医的角度来讲,中医以阴阳五行为根本,所以顺应了阴阳五行的运行规律,就可以得到一个健康的身体。

天有不同的天,那是道在不同层次的体现。比如中医的五行学说认为,五行的关系是相生相克,互相制约的。在这一层道理中,就是你制约我,我制约你,通过相互制约维持一个暂时的平衡。但从法轮功的修炼讲,那个理就不适用了,法轮功的修炼是以宇宙最高特性“真善忍”为根本的,修炼者要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能以恩报怨,以善待恶。有什么问题了,自己找自己没有符合“道”的地方,修正过来,从而向更高层次升华,与更高的天合一。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中讲,“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提挈天地,把握阴阳。那是超越了天地阴阳境界的,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其寿命超过了天地,天地会有极限,但真人没有。所以向更高境界升华,得到的不是更好的吗?

--转载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国有着5000年的古老文明,道家的天人合一,返本归真,佛家的天堂地狱、善恶报应、生死轮回,及儒家的“仁、义、礼、智、信” 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忠孝节义、师道尊严,这些都是普世的美德,代代相传。传统文化的伟大力量,几千年来维系了中华民族的生存与繁荣。
  • 中国人认为“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因此故宫的结构是模仿传说中的“天宫”构造的。
  • (shown)中国古人认为,五行是产生自然万物本源的五种元素,一切事物的来源都是如此,色彩也不例外,并与天道自然运行的五行法则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 (shown)琴之音韵清雅绵长,琴之文化博大精深,是古人心目中的乐器之王,现代称之为“古琴”或“七弦琴”。
  • “正”、“和”、“同”体现在正统文化和文艺、艺术的一切因素中。
  • “德”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和“道”字组成一个整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中国五千年辉煌的传统文化只是追求一个德字,讲究一个德字,不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它们各自的文化都是建立在德字上。
  •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根本区别,就是突出人内在的精神超越。它要求通过内在的精神超越达到道所要求的境界。
  • 中国古代服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服饰文化璀璨华美,丰富多彩,同时也是中国历代文化艺术的组成部分。
  • 君子、小人之别不是绝对的。君子与人为善,包括对小人在内,不能嫉恶如仇。19世纪美国总统林肯在第二次就职演说中讲“对任何人都不怀恶意,对所有人都心怀慈悲( With malice toward none,with charity for all.)”,这应该也是我们理解本章的题中之义吧。
  • 君子为什么能“温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为君子“志于道”。本篇是讲“为政”的,君子“温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还不够,所以本章强调了第三点——“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样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畅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