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瑞芳.笼山保甲路(子寮古道)

Tony 撰文、图、摄影

人气 27
标签:

笼山保甲路,是昔日瑞芳海滨里通往九份的一条旧路,因为起点在笼山路,所以被称为“笼山保甲路”。

笼山保甲路,又称“子寮古道”。子寮是旧地名,瑞芳的海滨里与九份地区,昔日都属于基隆堡仔寮庄,1904年出版的《台湾堡图》,就已绘出这条古道。早期九份的居民透过这条古道,从基隆山山脚下的仔寮港补给民生必需品。

笼山保甲路不只是仔寮庄的保甲路而已,更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先民古道。《平溪十分寮胡氏族谱》记载其祖先胡文隈公于嘉庆末年(约1810~1820年)来到平溪十分寮开垦,以抽藤为生,每五天挑一檐野藤,沿着石碣后大山、八分寮经瑞芳来到海滨的仔寮港,将野藤转运至厦门贩售。

当年胡氏祖先所走的路线,可能是仔寮附近的“跌死猴坑古道”,但亦间接佐证了一、两百年前仔寮港已是附近山区物产的集散地,则子寮古道应已有相当久远的历史,日据时代更辟建为庄内的保甲路。

仔寮,又称“碱仔寮”,是指熬碱的草寮。碱仔即碱块,是古代重要的民生用品,主要用途为去污剂,类似肥皂的功能,又可以作为食物的添加剂,用来保鲜或添增食物口感,例如碱粽。当时的仔寮,先民就以制碱、抽藤,兼种植大青、蕃薯等作物,而在这块土地安身立命。


深澳铁路海滨站旧月台

笼山保甲路的起点,约位于滨海公路74.5K的海滨里,就在深澳石油港旁。从海滨站公车站牌旁空地的斜坡车道上去,随即可看见深澳铁路海滨站的旧月台。

深澳线铁路,建造于日本时代昭和11年(1936),路线从基隆的八尺门,沿着海滨至水湳洞,因水湳洞上方有著名的金瓜石矿山聚落,而被称为“金瓜石线”。

光复后,台金公司承接这条铁路,后来因营运不佳,无力经营,改由台铁接手。台铁将铁路的路线修改成由瑞芳至水湳洞,改称“深澳线”,以运煤货运为主,客运为辅。

随着瑞芳矿业逐渐没落,再加上滨海公路的开通,深澳线铁道的货运及客运量都大幅下滑,不符经济效益,最后不得不走向停驶的命运。海滨站已废弃多年,如今虽然火车不再来,但海滨站旧月台经过整修,以保存深澳线铁路的历史记忆。

笼山路从月台旁经过,续往上行,这段产业道路较狭窄,已不适合车行,且道路愈来愈窄,抵达尽头,折而向左,爬上一小段石阶路,就是笼山保甲路的登山口了。

这段约10来分钟路程的上坡路,笼山路旁侧的山坡地有一排排废弃的房屋,有的已夷为平地,而大多仅剩断壁残垣。这些房子沿着山坡而建,自上而下,超过十排的房舍,每排或三、四户,或五、六户,可能是昔日的矿工寮。海滨里这附近有龙辉、大福、建基的煤矿矿区。采矿结束后,人口外移,才造成整个聚落被人遗弃。一整片荒废的空屋伫立于冬日的芒花野草中,更增添了一份凄怆与沧桑的气氛。


沿着笼山路的山坡,废弃的房屋(2)

沿着笼山路的山坡,废弃的房屋(1)

——————————————————————————–


笼山保甲路,路况良好。

进入古道之后,惊讶于路况相当良好,没有杂草丛生或荒凉的景象,且古道宽阔平缓,脑海泛起昔日的日本巡警骑马巡逻于保甲路的情景。

笼山保甲路是今年才首度出现于登山网站,是很晚才被发现的一条古道,难得拥有如此良好的路况。联络海滨与九份的北35乡道开通后,虽然取代了古道,然而这条古道并没有被遗弃。

山脚下的居民仍然使用这条古道,从山上的溪流接管引水至海滨地区,做为民生及灌溉使用。因此多年来这条古道仍有农民持续使用及维护,因此路况才能保持良好。

沿途有不少农径叉路,也可看见有小竹林、姑婆芋、驳坎、池塘等古道及农垦的遗迹。虽然叉路不少,但不难辨识主路,只要跟着登山条前行即可。

从登山口出发,前行约15分钟,遇见一棵两、三人才能合抱的巨树,古道旧石阶就从树旁绕过。续行,又路过一小片野姜花的叉路,取右行,不久,再越小溪涧,过一座坟墓,总计约20分钟,抵达了青云殿。青云殿,位于北35乡道旁,是一间金碧辉煌的大庙,约建于1970年代。在庙旁的凉亭停留休息。

过了青云殿,进入了笼山保甲路的后段。古道入口位于青云殿左侧(面对青云殿的右侧)的柏油路小车道,上行十几公尺,即可看见右侧的山径。进入古道,经过菜园及蓄水池后,续往上走,几分钟后,即接上一条水泥产业道路。


青云殿。

笼山保甲路,路况良好。

——————————————————————————–


水泥小产道左侧山径进入古道末段,直行亦通往九份。

沿着水泥车道上行,路过一处基地台反射板,抵达基隆山西峰。西峰的基石就位于道路左侧小径进入约20公尺处。

基隆山西峰,海拔240公尺,有一矿务课基石(第三百九十号基石)。旁边另有一石柱,刻着“共业主‧颜云年、苏维仁、盛‧地界”。虽是基隆山西峰,林间没有展望,也没有登顶的感觉。

返回产业道路,续前行约一分钟,左侧另有一条子寮古道支线,也可通往海滨里(台二线约76.8K处),《台湾堡图》也有绘出这条古道支线。续行水泥产业道路,约三分钟,看见左侧有山径,入口挂着不少登山条。

转入这条山径,即进入笼山保甲路的末段。若续行产业道路,则接北35乡道,路口有一座“吟龙亭”,再沿着北35乡道,即可抵达九份的台阳停车场及竖崎路的老街入口。若不想通过笼山保甲路末段的小墓区,则可选择沿着这条水泥车道走出去。

进入古道末段,一小段陡上之后,山径随即变为平缓。约五分钟,经过一座坟墓后,行经一小段幽雅竹林路。接着,路旁连续出现几座坟墓,有昭和年间的古墓。古道愈近九份,山路变为宽阔,满地枯叶,踏踩时,沙沙作响,有冬日的萧瑟,而路旁山壁,不时可见凿洞安置的骨灰瓮,更添一份寂寥的古道气氛。

不久,古道抵达终点,与基隆山登山步道交会,离基隆山登山口仅十几公尺而已。基隆山正进行步道整修中,登山口已封闭。步道上堆叠着木材,准备施工之用。预定明年二月底施工完成时,基隆山登山步道才会重新开放。


笼山保甲路终点(左),与基隆山登山步道交会(远处为基隆山)

从基隆山登山口漫步来到九份老街。这时才上午九点,九份的汽车路,也显得空荡与安静。在旧道口的便利超商,买了杯现煮的咖啡,坐在观景亭,眺览九份山海景致。和煦的冬阳,微凉的山风,静坐望山看海,心情感到怡然与自在。

望向基隆山的脉棱,视线移向半山腰的青云殿,再延伸至山脚下的海滨里。刚才走过的笼山保甲路就隐身于这片绿色的山林里,蓦然心情感动了起来。

九份附近,算是相当热门的山区,多年来,多少山界豪杰人物在此地出入,然而笼山保甲路却迟至今年才被山界所发现及注意到。可见台湾虽小,然而多山,山林处处藏宝,若要认真探幽寻奇台湾的山林古道,恐怕用一生的时间也无法走透透。这么美好的土地,实值得我们好好的去发现与认识。

喝完咖啡,逛进安静的九份老街,重游几处旧地。九份难得如此清静,就只有早到的香港及日本游客各一团而已,漫步基山街、竖崎路,重访老街几处景点,翁山英故居、升平戏院、彭园、台阳矿业公司瑞芳办事处,如今都已被列为历史建筑。升平戏院经过整修,还举办了电影放映会,戏院前铺了红毯,与昔日来时门前杂乱、机车杂停的景象迥然不同。

走下竖崎路,参观台阳公司瑞芳办事处之后,从台阳停车场,续走北35乡道。来到吟龙亭,转入水泥路产业道路,不久就接回来时路,抵达基隆山西峰,至青云殿,然后循原路,返抵海滨里的海滨旧月台。然后沿着月台前昔日的铁道旧路,走往海滨,顺道去参观瑞芳蝙蝠洞公园。


九份眺望。


九份眺望。

——————————————————————————–
旅游日期:2009.11.30 (写于2009.12.07)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 http://www.tonyhuang.idv.tw/ @

【路程时间记录】
深澳线海滨旧站—14分钟—登山口—6分钟—池塘—8分钟—巨树—6分钟—野姜花叉路(取右)— 2分钟—越过小溪—1分钟—高墓—8分钟—青云殿—10分钟—产业道路—5分钟—基隆山西峰 —1分钟—庚子寮古道支线叉路口(取直)—3分钟—转入山径—16分钟—基隆山登山口,约80-90分钟
九份台阳停车场—6分钟—吟龙亭—15分钟—青云殿—30分钟—深澳线海滨旧站,约50分钟。


笼山路上回望滨海公路。


笼山保甲路,路况良好。


古道途中的巨树及古朴石阶。


笼山保甲路后段的入口,在青云殿左侧的小车道旁。


爬向上方的产业道路。


水泥小产业道路。


基隆山西峰颜苏共业主基石,就在水泥小产道路旁约20公尺处。


笼山保甲路末段


幽致的竹林路。


古朴的古道气氛。不过沿途路旁也有古墓及骨灰瓮。


古道终点,就在基隆山的登山口。远处为基隆山。


清晨安静的九份。


竖崎路。


翁山英故居。电影悲情城市的拍摄场景,现为九份茶馆(历史建筑)。


升平戏院(历史建筑)。


彭园,昔日台阳矿业附属医院(历史建筑)。


台阳矿业公司办公室(历史建筑)。


吟龙亭,位于北35乡道旁,右侧水泥小车道通往基隆山西峰。


水泥小车道,通往基隆山西峰,并接回笼山保甲路。


回程,笼山保甲路一景。


海滨站前的马路,是昔日的深澳线铁路旧迹,通往蝙蝠洞。


蝠蝙洞。蝠蝙不知何处去?



蝠蝙洞附近的海岸。远处为深澳岬角。


子寮古道(台湾堡图)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汽车维修问与答 - 喷油嘴Fuel Injector 漏油
抛砖引玉-“淡兰国家步道”刍议
台北平溪.竿蓁坑古道-古桥解谜
梁静茹大年初六出嫁  婚宴20桌仅邀亲朋好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