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超国民待遇”下月终结 拟撤出中国

人气 9
标签:

【大纪元2010年11月19日讯】下月起在华外企将被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不再享受“超国民待遇”,这意味着过去近30年用“市场换技术”而给予外企“超国民待遇”的时代正式终结。与此同时,经历了30年市场改革之后,许多在华外企也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障碍,拟撤出中国。

中国撤消对外企的优惠政策

据新华网报导,中国将于下月开始对在华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这意味着中国境内所有内外资企业统一了全部税制,外资享受“超国民待遇”的时代正式终结,将让内外资企业在同一平台上展开竞争。

因为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外资企业投资难度较大,所以中国为境外投资者提供了以税收减免为代表的“超国民待遇”政策保障。在中共的统治下,中国的商业环境注定是官僚、贪腐、不透明与高风险的,而在一个扭曲不正常的环境中,过去对于外企的种种优惠,就是针对这种不正常商业环境所给予外企的风险津贴。

外企考虑撤离中国

中国的商业环境无法预测

中国撤消了对外企的优惠政策,而另一方面,外企也在考虑撤离中国,因为中国的市场环境不透明,商业环境无法预测。7月,英国《金融时报》以头版头条报导了通用电气董事长兼CEO杰夫‧伊梅尔特(Jeffrey Immelt)对中国的抱怨:在中国做生意不像以前那么容易了。德国西门子公司CEO罗旭德(Peter Lscher)及巴斯夫公司主席贺斌杰(Juergen Hambrecht)随后也表示了自己的担忧。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4月份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指出,“我第一次听说有(外国)企业考虑完全撤离中国。它们之所以有这种想法,并非因为它们无法与本土对手竞争,而是因为它们厌倦了在一种无法预测的商业环境里苦苦挣扎——在这种商业环境中,它们失败的可能性似乎被人为地加大。我还听说一些大型企业准备制定战略,将未来的部分投资撤出中国,转投其他亚洲国家——那里市场环境更加透明,也更容易预测,这意味着更为安全和稳妥的投资机遇。”

2010年4月,中国发布了针对外资的文件表明,中国对高科技产业、服务业、节能和环保产业的海外投资表示欢迎,但对重污染和高能耗及产能过剩的产业的投资则受到限制。外企要从劳力密集、高污染的产业转型到技术密集、高效率的产业,对于政府治理的效能、透明度、与可预测性的要求就越高。而中共不能提供如此商业环境,这显然是外企考虑撤离的主要原因。

外资监管环境会进一步恶化

在欧盟商会的调查报告中,40%的企业认为在未来的两年里,外资所处的监管环境会进一步恶化,而所谓的监管环境的问题主要包括自由裁量式执法、登记程序、知识产权保护、签证和工作许可证审批以及地方对国家标准的执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很多企业认为,在环境法规方面,中国政府对外资企业的执法力度要比本土企业大得多。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薄弱

知识产权问题也是外资企业抱怨比较集中的领域,近90%的美国在华企业表示知识产权对其业务有着重要意义,其中有70% 称知识产权“非常”或“至关”重要。

如上文提及的《金融时报》7月文章所报导,伊梅尔特在一次晚宴上对意大利的商界领袖们说,外资企业在华开展业务越来越难了。伊梅尔特认为中国正在系统化地攫取他们的技术,然后利用这些技术在中国及海外市场上与他们竞争。微软公司CEO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甚至在All Things Digital技术大会上表示,中国薄弱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将会拖累科技产业的发展。

据西门子公司发言人的说法,德国公司希望在中国被同等对待,技术转让应严格遵守自愿原则,而且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应该得到加强。

相关新闻
中共颁新规  外企商业机密受威胁
外企在中国遭遇瓶颈
纽时﹕外企对中国限制感到恼火
乐安:外企工资“超低空飞行”怪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