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天子敬神畏天

font print 人气: 47
【字号】    
   标签: tags: , , ,

中国历朝历代的帝王虽贵为天子,却皆敬神畏天,要亲自祭祀天地神明,祈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等。遇天灾人祸,更要祭天敬天,大赦天下,施行仁政。

历朝历代有许许多多的祭祀,祭祀天地日月、风雨雷电、江山社稷、太岁土地、三皇五帝、祖先等,但最重视祭天。

天坛是中国古代帝王祭天的场所。自天坛建成至今,曾有23位皇帝在此举行过682次祭祀大礼。祭天一般在每年冬至日举行,祭前三天皇帝先在紫禁城内斋宫斋戒两天,在祭前一天皇帝要身穿龙袍衮服到中和殿行礼,晚上到天坛,住在天坛内的斋宫。祭祀当日,皇帝在礼部诸官的引导下行各种祭礼。

明清两朝主要祭祀的内容和等级为:“明初以圜丘、方泽、宗庙社稷、朝日、夕月、先农为大祀,太岁、星辰、风云雷雨、岳镇、海渎、山川、历代帝王、先师……为中祀,诸神为小祀。后改先农、朝日、夕日为中祀。凡天子所亲祀者,天地、宗庙、社稷、山川 。”

各种祭祀活动都有固定的场所。紫禁城中建圜丘坛以祭天,建方泽坛以祭地,建朝日坛以祭日,建夕月坛以祭月。四坛中以圜丘坛规模最大,祭祀仪式最为隆重。同时,设社稷坛行社稷之祀,设山川坛行山川之祀,建先农坛于山川坛内,皇帝在此行亲耕之礼,建蚕坛,行祀先蚕之礼。

属于国家重大祭祀活动的还有宗庙之祭。建太庙,于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年凡4次,为祭祀之日。同时于宫中建奉先殿,以备皇帝和皇室成员随时拜谒。还于寿皇殿、安佑宫等处供奉祖先像,由皇帝及近支郡王定时拜谒祭礼。

--转载自明慧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华大地被称之为神州,从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燧人、伏羲、神农三位神人的出现,神也将陶器制造传给了人。陶瓷中蕴含着不同时代的文化,凝聚着历史的真实;各个朝代中陶瓷器的造型、制作工艺以及装饰,其工艺水准和艺术品味以及独特的韵味和魅力,都无不体现出不同朝代之特点以及蕴含其中的文化内涵。
  • 制陶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手工业,西周青铜器铭文中就有了“陶”字。
  • 秦代陶塑突显生动、开朗、写实的风格,西安发现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形象生动逼真,充分显示出秦代陶塑的精湛技艺。
  • 汉代时期的陶制品无论在质地、品种、工艺以及装饰手法等诸方面都非常繁盛。
  • “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和“道”字组成一个整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中国五千年辉煌的传统文化只是追求一个德字,讲究一个德字,不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它们各自的文化都是建立在德字上。
  • 三国、两晋时期,江南陶瓷业发展迅速,相继在萧山、余姚一带出现了越窑、瓯窑、婺窑等著名窑址。
  • 古诗的律与韵不是古诗本身的特点,而是汉语及文字的抑、扬、顿、挫的规律在古诗体裁上的自然体现。自然、无为是古诗的特性,其实也是中华神传文化之共性,而古诗最能体现传统文化半神文化的特点。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瑰宝,并赋予人们许多处世的哲学与智慧。逐渐被人遗忘的“古琴”就具有这样的功用。
  • 唐代手工业产业的空前繁荣,这与当时朝廷对手工业发展的重视是分不开的,官府设置“将作监”、“少府监”等政府机构,对陶瓷、金工、漆器、染织等进行管理。
  • 道就是德,德就是道,道德一体;道就是心,心就是道,道心不二。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和根本内涵,这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迷人之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