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4亿年的活化石 金门鲎旅游亮点

人气: 226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6月27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倪国炎金门27日电)被誉为“滩地活化石”的海洋生物“鲎”,台湾本岛已经少见,在金门外岛却有丰富的族群,与先民生活息息相关,金门县水产试验所进行保育,希望成为夏日生态旅游亮点。

金门县水试所所长王汉文说,“鲎”为海洋底栖性无脊椎动物,又称做“马蹄蟹”,追溯其祖先,可是早在4亿年前的古生代泥盆纪出现,因此,被动物学界称为“滩地上活化石”。

“鲎”的外形酷似钢盔,因此,金门人给了“钢盔鱼”的昵称,而且经常是雌雄成对出现,又称为“鸳鸯鱼”、“夫妻鱼”。

王汉文指出,“鲎”对于栖息环境十分敏感,为生态指标生物,早期台湾西海岸常见,但受到栖地开发破坏、以及工业污染,现在成为稀有动物,反而是金门没有工业污染,加上列为复育的生物,还保存着丰富的族群。

金门先民早期拿扁担巡江,潮间带都可看到“鲎”的足迹,与生活息息相关,其中,大金门西北的古宁头到西南的水头潮间带,为“鲎”群产卵主要栖地,“水头鲎”一词更形容水头的鲎群最丰富、成为当地特色产业。

地方文史工作者林金荣指出,早期资源缺乏,“鲎”被先民宰杀烹食后,鲎壳被用做家户盛水挹汤的厨具,并且衍生不少的俗谚,例如,“鲎子鲎孙”形容子孙繁衍;“鲎脚鲎摇”意指笨手笨脚;“捡到死鲎”是说运气好、不“捞”而获。

尤其是,林金荣说,宰杀鲎要有功夫,否则下刀错了部位,就会被鲎尿污染,整只报销不能食用,因此,民间耳熟能详的谚语“好好鲎,杀到尿流”,意思是提醒做事情要用心,否则会暴殄天物,充满先民智慧。

“鲎”虽然不是保育类野生动物,但有鉴于台湾地区族群稀少,金门却当作是复育的海洋生物看待,在金门县政府大力宣导和生态保育观念抬头下,“鲎”已经不再是餐厅的食材,逐渐成为地方观光资源。

王汉文表示,金门县水试所每年至少培育20万尾稚鲎实施放流,自民国88年底依渔业法公告古宁头海域800公顷的范围做为鲎的保育区明令禁捕,辅导民间成立鲎巡守队,今年并开始进行“鲎”的生态习性追踪调查研究,加强保育工作。

金门“鲎”的特殊生态和造型,每逢放暑假吸引台湾亲子造访,其中,以金城镇南门浯江口到水头潮间带为主要赏鲎场所,金门县水试所说,6至9月为鲎产卵期,成鲎会爬上滩地高潮线下蛋,提醒游客赏鲎不要抓鲎,让“鲎子鲎孙”在金门生生不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