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三代联手 打铁转型文化产业

人气: 59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29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李锡璋台中市29日电)农业时代,打铁曾是一门专业技能;如今,打铁店逐渐成为夕阳产业。台中市庆隆打铁店力挡没落,1家三代接力传承,不畏辛苦,致力维系并转型为文化产业,让打铁声不会消失。

台中市南屯区万和宫一带是发展较早的地区,虽然受到现代化及工商业的冲击,地方人士仍然致力保存传统,不让传统产业被时光吞噬。

传统商业转型为现代商业较不困难,但是辛苦又耗费劳力的打铁店则不受下一代子孙欢迎,南屯的打铁店因而一家一家关门,原本的打铁街已不再出现此起彼落的打铁声。

“当初在万和宫附近,打铁店林立,南屯路宛如一条打铁街,可是工业发达后,打铁店很难抵挡没落的趋势。”创设庆隆打铁店的蔡庆隆感慨道出打铁店的没落历史。他说,打铁虽是一项专门技能,却需耗费较多的劳力,许多打铁店家的子女较不喜欢传承这项传统家业,学习打铁的人渐渐减少,打铁街已失去往日的光彩。

庆隆打铁店成为万和宫一带仅存的打铁店,至今已超过1甲子,成为硕果仅存的打铁店。蔡庆隆说,打铁已经难赚到大钱,但如果跟上时代潮流、努力经营,还是可以继续营运下去。

庆隆打铁店已传承至第3代,蔡庆隆之子蔡添顺说,打铁虽然辛苦,但必须与时俱进,不能一直停留在传统打铁的阶段,还是要引进机器取代人力,否则难以维持竞争力。

蔡添顺已经完整接下庆隆打铁店的主要工作,让蔡庆隆得以放下手中重锤,分出心力从事公益与文化事务,并参与万和宫的庙务,且不必担心打铁店的前途。

第三代的蔡进永原本从事贸易工作,25岁的他决定回家学习打铁技艺,继续传承打铁的产业与使命,不让打铁业在南屯消失。

蔡进永说,打铁的确是相当辛苦的工作,现代的打铁店不能再用劳力经营,必须引进现代化经营的观念,也要善用机器代替人力,如此才能让打铁店得以持续经营。

他认为,打铁已是相当难得一见的技艺,值得加以保存,并应转型为文化产业,如此才是打铁店的未来走向。


台中市南屯万和宫附近的庆隆打铁店,是当地硕果仅存的打铁铺,“锵锵锵”的打铁声,打响庆隆的名声,继前正副总统陈水扁、吕秀莲后,副总统萧万长(中)29 日也慕名登门参观,并肯定蔡家三代传承传统产业的用心与努力。(中央社)


蔡庆隆也认为,打铁店的“打铁”将变成一项文化表演,让现代人还有机会见识到这项传统技艺,并努力从中开发文化财。

庆隆打铁店力抗没落有成,已化身为南屯一带的特色商家,名声也远播台北,包括前总统陈水扁、前副总统吕秀莲及副总统萧万长,都慕名登门参观,让打铁店的招牌更闪亮。

“只有夕阳事业,没有夕阳产业。”蔡庆隆说,只要经营得法,并跟上时代脚步,打铁的传统产业也可以继续传承下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