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11年汽车市场:中国魔力渐消

人气 3
标签: ,

【大纪元2011年01月03日讯】2011年中国汽车产业正面临严峻的考验:一系列的外部政策和竞争环境都在发生或酝酿激变。中国车市在连续两年的狂飙之后将驶向何方?德国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国汽车市场2011年增幅将跌至15%,2012年和2015年分别下滑至10%和8%,“过去那些增长异常强劲的辉煌时代结束了”。

中国汽车市场魔力渐消

华尔街日报援引罗兰贝格报告数据称, 欧洲汽车供应商总收入中14%直接来自中国,是2007年7%两倍;再加上欧洲出口销往中国的汽车,总比例是18%左右。同样受益的还有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和本田汽车等公司。

报告指出,2010年中国乘用车销量约增加35%,2009年增幅为51%,2001年至2007年期间平均增幅为35%。2015年中国乘用车数量将会达到1,870万辆。

上周二,中国政府证实将停止小型车购置税减征政策。周四,首都北京官员说,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状况,会将明年新发放牌照数量限制在24万个,不到2009年北京销售的约75万辆车的三分之一,引发了外界对其他城市也许会效仿的担忧。

过去两年“井喷” 带来问题重重

过去两年中国汽车市场“井喷”,2009年首破千万辆,2010年直逼2,000万辆,国家给出购置税减征、以旧换新、汽车下乡、节能汽车优惠补贴等政策,中国汽车业成了全球最大新车市场。

虽然中国汽车业数量膨胀,但并不能掩盖其所处产业链低端的窘境与结构性产能过剩的风险。与此同时,汽车产销高速膨胀为大城市带来的交通拥堵、空气污染以及能源安全问题接踵而至。

以石油供应为例,发展改革委有关人士介绍,2009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3%。2010年国内石油消费继续快速增长,1~10月份进口原油1.98亿吨,同比增长20%。预计2010年石油对外依存度将接近55%,石油安全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

另外,由于相关补贴政策设计、执行层面的问题,节能汽车补贴等刺激政策一度被某些经销商“念歪”,没有补贴到消费者兜里,反而成了补贴经销商的“小棉袄”,间接减弱了市场竞争。

从汽车厂家和经销商的角度看,减税等刺激政策的逐步退出意味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水涨船高和利益均沾将成为过去,如何严格把控产品质量,改善售后服务质量成为竞争的关键。

再者,财政部2010年末宣布,自2011年1月1日起,将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统一按10%的税率征收车辆购置税。至此,近半年来业界一直在推测的车市刺激政策的退出终于落下了“第一只靴子”。

2011年,北京的停车费也将大幅上涨。而在国内最近一次的成品油调价中,北京93号汽油每升的价格已“破7(元)”,以北京上涨后的停车费计算,这意味着,一辆百公里油耗10升的家用小汽车每百公里油资、停车费、过路费等费用相加极有可能将逼近百元,届时,1公里1元钱的用车成本使车主可以直接将汽车的里程表换算为“支出表”。

在中国,用车的高成本时代悄然而至。外界认为,中国汽车市场的“火爆”状态就此结束。

相关新闻
票贵民众“被高速” 戳穿高铁90%上座率
自行车平交道等电车  被车追撞入轨2死1伤
纽时:北京堵车减发牌照 车厂转战广州
节后旧电器回收拉开序幕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