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贵族 民众谈论中国有无上流社会

人气 131
标签:

【大纪元2011年02月17日讯】(大纪元记者文华综合报导)近日法国媒体报导称,2010年中国奢侈品消费高达400亿欧元。尽管贫富两极分化加剧,波斯顿咨询公司预测三年内,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不过很多人表示,中国富豪们无论穿戴什么都无法成为真正的上流人。相对于西方上流社会肩负的文化和道义责任,中国最多只有上层社会,而无上流社会。

仅在英国圣诞期间,中国游客就花费了10亿英镑购买奢侈品,“震惊”伦敦商界。据《广州日报》调查,多达59%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已经存在一个上流社会,不过人们对上流社会的定义却大不相同。在问卷调查中,选择上流社会意味着“虚荣”的占了8.7%;偏向于外在内容的“高级社交圈”、“高贵的形象”、“对精致生活深有研究”和“高尚的礼仪规范”分别占了29%、11.2%、13.4%和14.6%;偏向于价值观层面的“更多社会责任”为23.1%。

2008年《新周刊》推出了一个封面故事:扮“上流社会”。文章认为:“中国无上流。相对于西方延续百年的上流贵族制,所谓中国的上流社会只能是一种形容,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社会形态。他们中包括权贵、新富、知识精英、艺术家与娱乐明星等以低调谦称的人群。他们自谦是半上流社会,其实充其量是‘扮’上流社会。因为上流社会讲的是文化和责任方面的属性,而上层社会是按地位和权力来划分人群的。”


财富并不代表身份。(网络图片)


西方上流社会承载文化与责任

三、四百年前的欧洲,当平民在财富上晋升成为新贵后,他们在地位上却无法赢得社会的尊重,因为财富并不是身份的象征。在传统观念中,贵族之所以“贵”,不仅是因为他们有钱,还因为他们对自己统治的社会承担着一种家长式的责任。

为了证明自己的社会价值,新贵们大量从事“亏本买卖”:革新技术、修建基础设施、从事福利事业、争当公共领袖,为平民争取权益。在经济上获得了对贵族的明显优势后,新贵富人们马上就发展出自己的新格调:节俭。他们模仿贵族修建乡间别墅,却明显突出朴素的风格。他们日常的生活开销也是体面而节制,他们甚至在媒体上刻意炒作贵族的奢华,并用自己勤奋、简单的生活方式与之进行对比。

最终他们形成了新型的上流社会:同样是有钱人,“但我们对社会更有益”。这种节制、负责的上流文化,特别是在一些新教国家,逐渐演化成了统治文化,主宰着现代上流社会和中产阶级的道德。在许多发达国家,富人自己花钱小心翼翼,但给社会捐款则争先恐后。在美国人们谈一个体面的富人,很少谈他或她住什么房子、怎么花钱,而是谈论这些人都捐了什么。

中国上层:有钱露在外面

欧洲新贵用承担责任的方式,在道义上让自己更加合法,而中国新贵则用获得权力认可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财富。在中国,每当有一个阶层或者一个富起来的人,首先想到的却是向权力寻求庇护,获得权力的认可,在中国的新贵们看来这样才更具有合法性,也更有保障。

有人说,因为中国自古以官为富、以官为贵,所以中国很难有西方那种上流社会。“如今的中国富人,瞄准国际的奢侈标准斗富,主要还是因为他们的行为在国际上不被西方上流社会所接受,于是更要争着挤入人家的圈子,非要花钱给人家看,殊不知越是这样,自己就越成了文明的上流社会的贱民。”

外国上流社会是看不见的阶层,而中国“上流社会”习惯把地位穿在身上、顶在头上。一位美国蓝领这样对比说:“西方富人的豪宅,大多建在远离人群的地方,他们喜欢隐匿在山里,要么就远走希腊或加勒比沿岸的小岛,他们往往‘谨慎得几乎一言不发’。他们压根就不想让人知道他们的存在。而中国人相信,自己的衣着与消费方式能充分展示你的身份和社会价值,他们习惯把成功和金钱穿在身上、顶在头上。”


中国贫困两极分化。富人们为炫耀,争相购买奢侈品。(网络图片)


中国富人:“有钱没势不如穷”

自古对于权贵与盗贼而言,富人无疑是抢劫的对象。历史上不仅有专门劫富的“抄家皇帝”,更有打劫富人而流芳千古的草寇。而且每个新王朝、新政权的产生,其合法性都确立在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基础上,造反者“放粮”,篡位者“分地”。富家用几代人努力积累的财富可在一夜间化为乌有,甚至搭上身家性命。所以人们说,“有钱没势不如穷”。

古语讲,有恒产者才有恒心,没有安全感,无法造就真正的上流社会,中国贵胄有“改朝换代”之大限,财富有“不过三代”之宿命;中国难以产生类似欧洲那种比比皆是的世代相袭的家族庄园,显然是官方“患富”和民间“仇富”的结果。

如今中共统治下的中国富人新贵们,在政治上和文化上向来无所建树,甚至这群人连阶级都称不上。没有恒产,他们只能走“捞、花、逃”三步棋。“中国没有上流社会,只有上层社会,因为上流是文化和责任属性,而上层是地位和权力属性。”


图为唐朝的上流贵妇们。(网络图片)

当今中国没有上流社会

其实翻开中国历史,中国曾经有过承担道义的士大夫阶层,也有过富豪名流的上流社会。很多人把中国上流的消失归罪于中共对文化的破坏。“文革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中国的贵族早就成跪族了,上流社会的根早就断了。而活跃于时尚界、上流阶层的所谓豪门、名媛无非就是权贵和资本结合的受益者。他们向往欧美但身在中国,他们挂靠欧美又在中国显摆。他们有的只是形,而无欧美上流社会的魂,更无中国传统贵族的根。”

“上流社会至少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有民众评论说:“在中国的城市中,能找到种种‘上流美’的痕迹,不择手段挤入上流的富人们,惟独没学会上流的精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顶天立地,是谓上流。可我们看到的往往相反:富贵必淫,贫贱必移,威武必屈。”

中国最大右派章伯钧的女儿、《往事并不如烟》的作者章怡和女士,每次去医院看望朋友,都会亲自下厨,备齐四样菜品送至病房。她认为,对美食的热爱和研究以及拥有一手好厨艺,是大家闺秀的必备。在她看来,“北京的四合院都应该拆掉,现在的人不配住。”她的一本书名就叫《最后的贵族》,言外之意,现在大陆再也没有精神贵族了。

相关新闻
在上流社会里--谈英式宴客之道
讽刺上流社会虚假 香港剧团快乐王子本周上演
许纯美上电视节目 分享上流社会教战守则
亚曼尼不止是上流社会的梦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