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防高铁地层下陷 安全值非保证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3月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汪淑芬台北6日电)高铁通车4年多,云林及彰化地层下陷问题一直存在,虽然交通部及台湾高铁公司都强调仍在安全范围;但也有学者以意大利水坝山崩及国道3号走山为例认为,安全值不等于安全保证。

近几年,台湾高铁委托工业技术研究院监测高铁路线地层下陷情形,监测范围从彰化到高雄,大约每隔30公尺就有1处检测点,其中云林是高铁沿线地层下陷最严重的区域,彰化也列为严密监控区。

交通部高速铁路工程局表示,超抽地下水是地层下陷的主要因素,因很多水井会影响农民灌溉用水及工业用水,虽然部分水井已封闭或迁移,但数量不多,下陷问题仍持续。

交通部上周召开检讨会议,召集人交通部次长张邱春说,多数区域地层下陷有趋缓,去年有几处虽恶化,但仍在安全范围内。

台湾高铁也表示,当监测达到一定警戒值前,会增加高铁行驶安全措施,但仍希望政府改善超抽地下水问题。

张邱春坦承,地层下陷是整个国土保育问题,封井的权责涉及经济部、农业委员会及地方政府,交通部只反映实际监测情形,并期待改善,但不能指挥其他单位。

台大地质科学系教授陈宏宇表示,现在环境的变迁,很多科学数据都已不再是绝对的保证。陈宏宇以去年国道3号基隆汐止段的走山事件为例指出,走山发生在1个无风无雨的晴朗天气,根据教科书记载科学实验的结果,岩层破坏角度达到25度以上时,山坡才会滑落;不过,国3走山的顺向坡滑落角度却只有16度,代表科学数据已受到挑战。

陈宏宇再以世界著名的意大利vaiont水坝为例,vaiont 1960年启用,不久后发现水坝后方的山坡出现移动,因监测结果移动幅度不大,并合理认定都在安全掌控范围内,一直不以为意。就在1963年11月,1个晴朗天气的晚上,大量山崩,导致水坝的水大量溢流,淹没城镇,有2500多人死亡。

陈宏宇指出,向来被认为是死火山的台北大屯山,国家科学委员会也已建置预警观测站,这些都显示,科学不断在进步,加上气候变迁,过去的科学证据对现在很多现象都无法解释得完美,“科学上的安全值不再等于安全保证”。

陈宏宇认为,云林地层下陷不是地质问题,很明显就是超抽地下水未改善,政府应认知清楚,以解决问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