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君子之过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font print 人气: 112
【字号】    
   标签: tags:

【原文】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1)焉。过也,人皆见之;更(2)也,人皆仰(3)之。”(《论语·子张第十九》)

【注释】
(1)食:同“蚀”。
(2)更:改也。
(3)仰:仰望。

【语译】
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好比日蚀月蚀一样。他犯的错,人们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他。”

【研析】
此章以“日月之食”来比喻君子之过,颇为贴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出自《左传》,是传统文化中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成语,后来多用作“知错能改”。西晋时的周处,年轻时曾因为祸害乡里而被当地百姓将其与猛虎、恶龙同视为天下三害,深恶痛绝。后来百姓们设法让周处除去猛虎、恶龙。周处在除害过程中醒悟到自己也属百姓们痛恨的三害之一,决心痛改前非,最后成为一个受人敬佩的人。俗语“浪子回头金不换”,也是赞扬这种“知错能改”的可贵。因此,一个人从认错到改过,就好比日蚀月蚀的产生到消失的过程一般,让人一目了然。因此,若能痛定思痛改过,一样会受到人家的尊敬。

【延伸思考】
1、你觉得犯了错而不愿意认错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2、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是不是代表我们对于错误不必耿耿于怀,反正懂得低头认错就好?

【相关资料】

恕以待人 知过即改

恕以待人,知过即改,是儒家的待人之道。

王安石和苏轼是北宋时齐名的文章大家,二人都曾师从欧阳修。在他们之间曾有这样一段故事。

苏东坡原来是翰林学士,后被贬为潮州刺史,他一直认为是因为揭了王安石的短而遭此报复。三年刺史任满,苏东坡回到京城。一日去拜见王安石,在书房等待时,苏东坡偶然看见砚台底下压着一首没有写完的诗稿,题目叫《咏菊》,但只写了“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两句。东坡心想,按常理秋天才刮西风,菊花开在秋天,老了也只是枯萎,不会落花瓣的,于是挥笔依韵续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听。”写完不等见到王安石就走了。

王安石看到苏轼续的诗,笑了笑,接着写起奏章,他建议皇上让苏东坡到黄州当团练副使,皇帝批准了。东坡对此很不满意,到任后心事不在政事,经常游山玩水,饮酒赋诗。一天,有好友来看他,东坡忽然想起他后园的几株黄菊,于是,便邀好友一同去玩赏。前天刮了大风,这时只见满地铺金,而菊枝上一朵花也没有了,苏东坡惊讶不已,半晌说不出话来。

此时苏东坡才明白王安石让他到黄州任职的真意,原来是让他来看菊花的。东坡认识到错改了王安石的“咏菊”诗,马上想向太师赔罪。后来他找机会赶回京城,到相府见了王安石,对错改诗句一事,拜伏于地,表示谢罪。

王安石笑着说:“你没看见过菊花落瓣,不怪你。”这样,两大名家,一个知过即改,一个恕以待人,在诗坛上留下一段佳话。

(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6/9/23/40097.html)

【课后作业】
哪一种人可能最不容易认错?

--转载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柳下惠当狱官,三次被黜免。有人说:“你为什么不到别的国家去呢?”柳下惠答说:“我用正道事人,到哪里不会被黜呢?如果我用枉道来事人,又何必要离开祖国呢?”
  • 一条扁嘴鲶鱼与一条蓝鲶鱼体型不相上下。凶猛的扁嘴鲶鱼死死咬住了蓝鲶鱼的头,扁嘴鲶鱼吞不下蓝鲶鱼,蓝鲶鱼也挣脱不了扁嘴鲶鱼的嘴,两条鱼就这样僵持浮上了水面。最后,两条鱼可能都会成为人类餐桌上的美肴。
  • 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走过,他唱道:“凤凰啊,凤凰啊,你的德运怎么这么衰弱呢?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今天的执政者危乎其危!”孔子下车,想同他谈谈,他却赶快避开,孔子没能和他交谈。
  • 儒家认为,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要能做到“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孔子便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者。所以,他感到自己有承担社会责任的心,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辞辛苦地周游列国四处呼吁,为天下太平而努力,这是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 在《礼记.学记》中提到,在古时候的家庭中,如果父亲是当铁匠冶炼金属的,他的子弟因为从小看惯了这种熔合的技术,所以比别人先学会用兽皮缝合成袍裘,以作为日后学习的基础;同样的,一个造弓的能手,他的子弟也会先学着用竹、柳等柔韧的物品来编制畚箕,为将来造弓踏出第一步。
  • 袁盎,字丝,西汉时楚地人。他的父亲以前曾与强盗为伍,后来搬到安陵定居。在吕后时期,袁盎做过吕后侄吕禄的家臣。后来汉文帝即位,袁盎在哥哥袁哙的保举下,得以担任中郎的官职。
  • 赵高是个生性贪诈有野心的人,一心想要篡夺秦朝大权。秦始皇去世后,次子胡亥继位,即秦二世,赵高则当了丞相,可是赵高根本不把胡亥放在眼里。
  • 战国时代,赵惠文王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和氏璧,秦昭襄王知道后,很想得到这块玉,便派人捎信给赵王,愿意以十五个城池换取和氏璧。赵王左右为难,送的话担心秦王不守信用,不送的话又担心强大的秦军来侵略。于是大臣缪贤建议赵王请蔺相如前来商讨应对之策。
  • 唐朝武则天称帝时,有一位名叫娄师德的宰相,他待人宽厚有度量,由于十分爱才,也屡屡举荐人才。
  • 微子是殷商末代皇帝纣王同父异母的哥哥。纣王继承了帝位后,荒淫无道,微子几次劝谏,纣王都不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