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经济战开打 谁更受伤?

人气 5

【大纪元2012年10月17日讯】(新纪元周刊296期,记者高紫檀报导)日本加快了推进钓鱼岛的国有化进程,再次引发了中日钓鱼岛争端,使两国关系渐趋对立,表现在经济层面。随着双方争端的持续升级,外界也开始关注,如果中日发生贸易战,谁会更加受伤。

9月份以来,由于日本加快了推进钓鱼岛的国有化进程,再次引发了中日钓鱼岛争端,使两国关系渐趋对立,表现在经济层面,中国已经对日本不断施压,中国大型 银行取消了参加将在东京举行且备受关注的世界银行和IMF年会;中国多地博览会也取消了日本企业的参展;中国大陆海关也加强了日本产品的通关手续。

两国此前均爆发多次示威游行,互反情绪高涨。有分析预计,随着事态的发展,未来中日争端或将持续升级,双方发起经济摩擦的可能性远比直接发动战争的可能性要大。

中日两国目前被称为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过去10年间,中日双边贸易额增长了两倍,2011年达到3450亿美元。而且中日经济互相依赖的程度很高。 日本是中国第三大出口市场,仅次于美国和欧盟。中国也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此外,研究指,日本在中国的投资和技术提供了1000万个工作机会,而廉价的中 国产品给普通日本家庭节省了很多开支,中国的稀土也是日本(要)进口的重要战略资源。

因此,随着双方争端的持续升级,外界也开始关注,如果中日发生贸易战,谁会更加受伤。

中国对日本经济存在隐性依赖

中国大陆有观点认为,日本经济对中国高度依赖,中共官方《人民日报》海外版近日甚至发表文章称,中国大陆一旦对日本扣下“经济扳机”,日本将不堪一击,要做好“倒退20年”的准备。不过,此结论被认为过于夸大。

根据中、日官方的统计,2011年,中国对日贸易额在中国国际贸易中的比例,已经从2002年的16%,减少到2011年的9%。而日本对中贸易额在日本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例上升到20.6%。

从上述数据中确实可以看出,日本对中国市场的依赖要比中国对日本市场的依赖度要高一倍。

不过,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在BWCHINESE中文网撰文认为,中国对于日本有着“隐性依赖度”。因为日本对中国出口的产品主要是半导体和各类电子产品,以及制造高尖端产品的精密机械。

换言之,支撑中国这一“世界工厂”的基础材料,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日本。阻止日本产品的进口,也就意味着,中国在减少出口贸易额,让本来已经滑坡的中国出口贸易雪上加霜。

以风靡世界的美国苹果公司的iPhone5手机为例,其核心零部件来自于日本,占到整台手机零部件总数的37%。这种手机是在中国组装的,作为“中国制造产品”,再从中国出口到世界各国。

卡死了日本核心零部件的进口,后果可能中国出口额因此减少,像苹果这样的外资公司就会将生产基地从中国撤离。因此,中国若对日本实行经济制裁,也意味着同时在打压中国自己的经济。

日本对中国的资源依赖逐年减少

中国大陆也有分析认为,中国的稀土及各种矿产资源对于日本的制造业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原材料。日本虽然拥有比较尖端的技术,但日本生产的产品及零部件的原料大部分来自中国,如果没有这些原料进口,日本的经济将受到严重损失。
而中国商务部官网援引《日本经济新闻》报导,日本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正在逐年降低。今年上半年日本从中国进口的稀土金属总量为3007吨,所占比例为49.3%,自2000年以来首次降至50%以下。而在2009年之前,日本的稀土资源90%以上都需要依靠从中国进口。

而且,自2010年中国限制稀土出口以打击日本后,已经使依赖中国稀土的日本企业改变策略,寻找新的稀土来源和开发新技术减少对稀土的依赖。2011年日本进口中国稀土同比大幅减少34%,今年预计还将大幅减少。

此外,对于稀土资源来说,中共官方《人民日报》曾发表文章承认,日本在过去的10多年间低价购买了大量高质量的中国稀土,并加以储备,足够用上几十年。

相反,中国的稀土企业早已生产过剩,加上经济衰退,价格已经一跌再跌。中共新华社报导,稀土主要产地之一的江西省,用来制造节能汽车高性能马达不可或缺的 氧化镝,今年9月一吨的价格跌至300万元人民币,只剩去年高档价格的三分之一。强力磁铁的原料氧化钕,9月价格也跌到每吨36万元人民币,半年跌幅 38%。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甚至期盼日本企业多多购买以摆脱困境。如果中国政府再打出“限制稀土出口”牌,根本无法威胁到日本,甚至中国企业受到的打击更重。

其它大部分矿产资源,目前价格也都在低位,中国并不具备垄断优势,日本也可以轻易在其它国家找到替代。

中国经济外贸依存度远大于日本

中日贸易战若爆发,由于日本掌握核心零部件及关键技术,中国的整体出口市场必将受到影响;而日本在资源找到替代进口国以前,出口同样会受到影响。双方的外贸依存度则将对本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2011年中国的GDP为7万2960亿美元,据中国海关统计,2011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3万6420.59亿美元,贸易顺差1551.41亿美元。外贸依存度为49.9%,其中出口依存度为26.0%。

同年,日本的GDP为5万8723亿美元,据日本海关统计,2011年日本货物贸易进出口16789.7亿美元,贸易逆差316.6亿美元。外贸依存度为28.6%,其中出口依存度为14.0%。

从外贸依存度上来看,中国对海外市场的依赖要超过日本近两倍,双方发生经济战后,中国经济受到的冲击要远大于日本经济受到的冲击。

中国对日本出口 大于日本对中国出口

单单以中日互相之间的出口贸易金额来讲,中日停止贸易后,中国也并不占便宜。

根据中国海关的数据,2012年1~6月,中国向日本出口736.4亿美元,同比增长8.1%;从日本进口883.5亿美元,同比下降6.2%。日本海关 的数据显示,2012年1~6月,日本向中国出口735.4亿美元,同比下降6.2%,从中国进口912.9亿美元,同比增长7.0%。

由于香港的贸易中转作用,两国的海关数据并不相符。如果以两国的进口额为准进行计算,中国实际贸易顺差为29.4亿美元。

如果中日发动贸易战,单从出口金额而言,中国的损失更大。
另外,从趋势上看,中国市场对日本的重要性正在下降。数据显示,日本上半年贸易出口增长4.2%,其中对美国出口增长达到24.2%,照此趋势,美国很快将取代中国成为日本第一大出口国,而且,日本对东盟各国的出口也是大幅增加。

但与此同时,日本对中国出口却降低了6.2%,可见日本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正在减小。同时,由于上半年中国对日本出口增长7.0%,表明中国对日本的市场占领更有优势,一旦停止,中方自然损失较重。

日企撤走 中国GDP将减少 千万人失业

日本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已经超过600多亿美元,直接或间接创造近1000万就业,中日合资企业如广汽丰田、东风日产等,都是当地的利税大户。而中国在日本的投资除了18万亿日元(2011年末数据,约2300亿美元)债券以外,用于生产的工厂及创造的就业均可忽略不计。

日本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已经超过600多亿美元,直接或间接创造近1000万就业,中日合资企业如丰田,是当地的利税大户。(Getty Images)

由于中国大部分所谓日企,实际是中日合资企业,由日方提供核心技术和零部件。中国社科院的经济学家计算后发现,砸一辆丰田汽车中国损失60%,日方才损失40%。

中共央视网评中由邱天人撰稿的一篇文章称,如果没有了日企,中国整个经济和税收首先会减少。以广州市的汽车产业为例,2011年,广州GDP为1.23万 亿元,广州汽车产值维持2010年水平为3000亿元,占GDP的24%。同时汽车产业也是广州的第一大税收来源,其中广汽丰田纳税87.87亿元,东风 日产加上单独核算的风神汽车纳税接近80亿元,广汽本田黄埔、增城两个工厂的纳税额总共约为60亿元。三者相加纳税接近230亿元,当年广州税收为 1021.2亿元,占比约22%。

与此同时,在华的日企工作的员工数量庞大,一旦这些日企停工停产,大量中国工人就业也将成为问题。如果日本企业撤走,1000万失业人员将成为中国的巨大问题。

中国抛售日本债券的后果难确定

从中国商务部旗下的国际贸易学院研究员金柏松的评论中可以看出,中国也有一种观点,考虑利用其拥有的18万亿日元债券(约2300亿美元),用最有效的方式对日本经济进行打击,比如通过大规模卖出日本国债在日本引爆财政危机。

持有抛售债券打击日本经济这一观点的人认为,如果中国开始大量卖出日本国债,其他债权人会一个接着一个地争相卖出日本国债,并在几分钟时间内毁灭日本金融市场。
金柏松认为,这样“很明显中国可以沉重打击日本经济,但对自己伤害不大。”

但这一观点也被认为具有不确定性。

根据日本央行数据,截至6月底,日本国债总余额为940万亿日元,海外投资者持有比例上升至8.7%。据此计算,中国的18万亿日元国债仅占全部日本国债总数约1.9%。

靠抛售1.9%的日本国债能否引发日本债权人争相抛售实在是个未知数,有分析认为,如果中国白菜价抛出日本国债,也有可能引发抢购,甚至日本银行可以低价买进国债来抵消中国抛售的影响,不但捡到便宜,而日圆的下跌也将是日本政府乐于看到的。

如果出现上述结果,中国的抛售日本债券则等于是把钱扔到了大街上,一堆人偷笑。

日本比中国更能接受经济低速增长

由于中日经济已经高度融合,中国被越来越多的日企看做是重要的市场。

从2007年开始至今,中国一直是日本的最大贸易伙伴,是日本最大的进出口市场。日本引以为豪的汽车、电子、动漫及游戏等产品在中国市场非常受欢迎,中国也是上述日本较具竞争力的产业的重要海外市场。

号称“世界液晶之父”的夏普曾经如日中天,但夏普在百年“华诞”之际却陷入生死存亡之境。中国市场早已成为占夏普海外收入近半的最大市场,夏普仍然希望开发新品低价占据中国市场,能够走出巨亏泥潭。

虽然尚未如夏普那样濒临破产,但同样巨亏的索尼和松下在激烈竞争态势下也都有意进行产业转型。而关键市场也押宝中国。

毫无疑问,中日假如贸易爆发冲突同样将给日本经济造成巨大损失,但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认为,日本经济已经保持了20多年的低速甚至是负增长,日本社会制度与民众心态,已经能够适应这一种低速增长。

但是,中国GDP的增长率如果下滑到5%,或者4%,那么中国需要付出的社会成本将是巨大的,这不是“勒紧裤带”可以解决的问题。在当今的中国,是经受不起低速增长的。

旅美经济学者程晓农在接受法广采访时甚至认为,中日贸易战对于中国来讲,真正的损失不是和日本贸易战的损失,而是一旦中国破坏了这个国际规则之后,将引起 全世界对中国的投资环境的恐惧和担忧,会引起其他国家各种资本大笔外逃,本来中国现在的经济就已经很糟,大批外资撤退对中国经济的伤害就不是中日贸易这点 小小的影响了,它会导致中国整个经济瘫痪。

知名评论员文昭认为,假如中日爆发经济战,双方的承受力关键是要看哪一方的政治结构稳定。而中国大批工人失业后,并没有完善的失业保障,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将严重受到冲击。◇

本文转自:新纪元第296期
更多精彩文章请访问新纪元网站:http://mag.epochtimes.com
新纪元杂志PDF版订阅(52期10美元)

相关新闻
领土争端:日本记者一句话让中国人“沉默”
胡平:中国会成为负责任的大国吗
钓鱼岛危矣!日政府找到1953年中共卖岛证据
港媒:二战后绘制世界地图 日领土不含钓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