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湾雷震馆揭牌 马英九鞠躬致歉

人气: 1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7日报导】(大纪元记者沈玉清综合报导)台湾雷震纪念馆暨雷震研究中心7日揭幕,总统马英九除亲临揭牌,也再度用深深一鞠躬,向雷震家属与所有曾为自由民主奋斗过的人士,表达他的歉意与敬意。

马英九:向为自由民主奋斗过的人士鞠躬致歉

据中央社报导,纪念民主斗士雷震逝世33周年,雷震纪念馆暨雷震研究中心7日上午在台湾政治大学社会科学资料中心正式揭幕,马总统亲临揭牌。总统致词时说,3年前雷震逝世30周年时,他曾到南港墓园表达诚挚的歉意跟敬意。如果雷震在天之灵知道,今天的台湾实际上已实现雷震当年以入狱10年牺牲所争取的民主与自由,相信雷震应可感到欣慰。

马英九总统表示,在政治大学设立雷震纪念馆与研究中心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政大原来是中国国民党的党校,他也兼任国民党主席,参加这个典礼代表他个人一直都觉得,过去对雷震是很对不住的,他在此向雷震家属与所有曾为自由民主奋斗过的人士,用深深一鞠躬表达他的歉意。

总统说,今天他一方面是中华民国的总统,另一方面也是国民党主席,向家属致歉,是希望大家了解,“我们面对历史没有任何的禁区,让我们诚实面对、诚实认错、诚实道歉、诚实改错”。

人权保障应是政府未来发展的重要项目

总统说,台湾曾经发生过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事件,国家与社会都付出惨痛代价,所以人权保障,应该是政府未来国家发展一个重要项目;不但要做到人权保障,而且还要跟世界接轨,跟全世界国家采取一样的标准。

总统表示,政府对二二八事件与白色恐怖都做了相关的赔偿或补偿,两个基金会也在他的坚持下继续运作;政府也进一步发掘事实真相,有一些文件在过去几年出现,让专家能更进一步了解当时发生的经过。

总统指出,这整个过程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所谓转型正义的实践,碰到不论是二二八事件或白色恐怖事件,“面对历史,我们就事论事;面对家属,将心比心”,有这样一种情怀,才能走出阴霾,真正迈向和谐社会,这不是容易的事,需要很长时间、很多耐心与更多爱心。

他表示,对这些曾为台湾自由民主奉献过青春,甚至于生命的人,不要让子孙忘记,因为“历史过错或可原谅,历史教训不能遗忘”,也唯有这样的态度才能真正把国家带上自由民主境界。

雷震女:为台湾和谐 选择原谅

雷美琳稍早致词时表示,选择3月7日开馆,是因为她的父母都在这一天过世;今天是她父亲逝世33周年,虽然这个纪念馆“姗姗来迟”,至少她等到了,不会带着遗憾离开。

雷美琳说,父亲在牢里曾跟她说过一句话,“他们把我的杂志和党整垮了、搞垮了,不必为我感到悲哀,应为我从容取义而感到骄傲”;因为骄傲,雷家的儿女和孙子们,都以是雷家一分子感到骄傲。

不过,雷美琳认为,马总统在百忙之中要参加这场盛会,“我也觉得前人犯错,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他(马总统)身上,有点不公平,有点不忍心”,所以为了台湾的和谐,“我选择原谅”;她也不希望马总统背这么沉重的包袱。

雷美琳说,希望不论蓝绿,有更多一点有良知的政治人物,让台湾更和平、更美好。

雷震生平

雷震,1897年出生于浙江省长兴县。曾历任制宪国民大会副秘书长、行政院政务委员及国策顾问等要职。于1949年1月国民党内外多数人主张蒋中正下野时,雷震与王世杰、胡适均为反对蒋氏下野。来台后亦拥护总统蒋中正及国民党从事改革与反攻大陆,1949年11月20日在国民党当局的支持下,与胡适等人在台北创刊《自由中国》半月刊,欲藉宣传自由民主来对抗专制的共产政权。

1950年1月在改造方案会议中,雷震力主军队国家化的必要;1950年代中期《自由中国》的社论,屡次为文批判国民党政权并提出改革之道,与当局的冲突愈演愈烈。1953年3月起雷震陆续被免除国策顾问、中央银行监事、国民大会筹备委员等职,1954年底被注销党籍。

1960年地方选举后,雷震结合高玉树等台籍政治人物积极展开筹组“中国民主党”活动,不能见容于当局,9月4日被台湾警备总司令部以“涉嫌叛乱”为由拘捕入狱,其后遭判处十年有期徒刑,是为“雷震案”。

1970年刑期期满出狱,雷震已高龄74岁,行动仍受监视,1971年台湾丧失联合国代表权,国际局势日益险峻,雷震撰写《救亡图存献议》,希望政府速谋政治与军事改革,以民主法治应付危局。雷震出狱后,一直病魔缠身,1979年3月7日病逝于荣总,享年83岁,火化后葬于南港“自由墓园”。

台湾二二八事件回顾

二二八事件是台湾于1947年2月底发生的大规模民众反抗政府事件,以及其后3月至5月间国民政府派遣军队对台湾人民进行一连串镇压的清乡事件,其中包括民众与政府间的武装冲突、军队镇压平民、当地人对新移民的攻击,以及台湾士绅遭军警捕杀等等情事。

该事件的导火线是1947年2月27日发生在台北市的一件私烟查缉血案而引爆冲突,触发2月28日发生台北市民的请愿、示威、罢工、罢市。同日,市民聚集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抗议,竟遭公署卫兵开枪射击,从此该事件由请愿转变为对抗公署的政治性运动,并爆发自国民政府接管台湾以来因贪腐失政所累积的民怨、及台湾人和外省人之间的省籍冲突。抗争与冲突在数日内蔓延全台湾,使原本单纯的治安事件演变为社会运动,最终导致官民间的武装冲突与军队镇压。此事件造成许多伤亡,数字众说纷纭,而各方统计的死亡人数由数百人、数千人、一万余人、至数万人不等。

(责任编辑:孙芸)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