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称子曰:与中共有关的大学必存风险

人气 18

【大纪元2012年06月08日讯】(大纪元记者李晓宇综合报导)由于巨大的经济利益,多年来中共对澳洲政界、商界、学界及社会其它方面的渗透都非常的厉害。澳洲第一个孔子学院–西澳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于2005年5月20日。迄今澳洲已经有十二所大学成立了孔子学院,还有十所中小学设立了“孔子课堂”。然而,孔子学院进入澳洲以来,一直遭到民间和媒体的口诛笔伐。

澳媒的幽默–子曰:与中共有关系的大学必存风险

2007年11月18日,澳洲时代报发行量最大的周末版同时刊发两篇文章,披露澳洲各大学设立孔子学院的背后因素。此前一周,该报还报导了中共就孔子学院向澳洲政界施压的内情。

时代报的文章用了一个很诙谐的标题《子曰:与中共有关系的大学必存风险》(Confucius say … universities at risk in link-up with Chinese Government),文章前澳大利亚驻香港总领事、悉尼大学客座教授梅卓琳(Jocelyn Chey)的话说,澳洲的大学用中共政权的钱建立孔子学院,将面临失去学术自由的风险;与中共合资办学很可能使澳洲大学的院系成为中共的宣传机构。她并警告澳洲的大学应严格的保护其自治性和学术自由,她说:“澳洲的大学应当了解这些孔子学院背后的政治原因和策略动机。”

梅教授还说,利用教育和文化来获得国际影响力的办法是中共外交策略的一部分,这种“柔力外交”主要用在有大量华人社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与美国有密切关系的亚太国家。澳洲符合全部上述3个条件,是中共“柔力外交”的重点目标。她说:“当孔子学院寻求作为一所大学的主流活动的一部分进行教学或研究时,学者应该意识到潜在的偏见。”

另一篇文章的标题《伟大的哲学家成了党的帮手》(The great philosopher comes to the aid of the party)也充满讽刺意味。文章说,共产党曾经非常仇恨孔子这位思想家和哲学家,毛泽东在1974年至1976年间发动了批孔运动;文化大革命期间,红卫兵杀害了许多儒家学者,砸坏了大量庙宇和孔子塑像。但现在中共则利用孔子之名实施其“柔力外交”策略。

而在此前一周,时代报周末版刊发长达两版(头版和内页整版)的大手笔文章《恃强凌弱》(Hard Power, Soft Targets)详细披露了中共软硬兼施渗透澳洲社会各个领域的手法与策略。文章直接点明澳中关系是金钱关系。墨尔本市政府议员布润德里( Fraser Brindley)说:“中澳关系是由金钱包起来的,人权问题对他们而言是忌讳之词。”

孔子学院聘用原则触犯澳洲反就业歧视法

2008年6月,汉办给悉尼大学提供20万澳元经费设立孔子学院时,也引发澳洲社会很大的关注。梅卓琳教授接受媒体采访时再次强调说:“如果孔子学院的教学计划是支持文化学术和社团交流,那将是非常有价值的。但是如果这些学院因和中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的密切关系,而产生政治上的歧见。好一点会损害学术研究。最坏的会导致沦为为中共作宣传。”

时任中共驻悉尼总领事邱绍芳公开声称,如果孔子学院接纳那些对中国在法轮功或藏独政策上持反对意见的学生或教师,中国政府将不会善待这些学院。

澳洲法律专家认为,孔子学院的管辖机构——“国家汉办”所规定的教育人员聘用原则有触犯澳洲反就业歧视法之嫌。

孔子学院的管辖机构汉办对教师员工的聘用原则中有一条:志愿当教师者必须“没有炼法轮功的记录”或参与任何其它被中国政府认为是“非法”的组织。

按照这条原则,澳洲社会中相当一部分人将被排除在孔子学院的聘用之外,其中包括参加各种基督教教会教徒和民主团体的人士,也包括在澳洲的法轮功修炼者。

阿德莱德大学的斯德沃特(Andrew Stewart)教授是工作场所和就业歧视法的专家。他认为根据澳洲法律,国家汉办按此聘用原则聘用教师并派往澳洲从事教学,是触犯了澳洲的“地方反歧视法”(the local anti-discrimination laws)。他说:“如果你用这样的原则在为澳洲的雇主雇用工人,你当然就触犯了反歧视法。”

他说,即使管辖机构是在海外,本地(澳洲)的雇主依然受反歧视法的制约。“有很多澳洲人是在跨国公司工作的。但聘用他们的实体是一个澳洲子公司,不管它是一个大学或是其它的机构。”

民间请愿抵制“孔子课堂”

2011年新南威尔士州教育与社区部孔子学院成立后,同年7月得到中共提供的22万澳元经费,推出“孔子课堂”试点方案。“孔子课堂”的方案是在中小学宣传推广中共设定的文化课程,首期试点学校共七所:两所小学和五所高中。

新南威尔士州政府证实,中共方面提供的课程内容过滤了天安门事件、台湾问题和法轮功等中共侵犯人权的课题。

新洲教育部门此举引发民间强力反弹,澳洲民众迅速征集到2万个签名,呼吁取消“孔子课堂”。绿党新州立法委员帕克(Jamie Parker)先生向州议会提交了民众的请愿书。帕克先生表示,在公立学校的中文教学是重要的,但是应该让学生学习“如实反映中国历史”的文化,如涉及到像天安门事件,西藏文化或法轮功这样的问题。此外,这些中文教学是否应该独立于外国政府和中共的影响。

新南威尔士州绿党议员凯伊(John Kaye)说,单纯轻信的学生被灌输了有关中国历史、人权和世界事务的“主观”观念。他说:“因为严格把关会触怒中共当局,在探讨有争议问题的课程设置上失衡,这些问题诸如侵犯人权和台湾问题等。”“中国语言教学和文化很重要,但确定哪些可以在新南威尔士州的教室教授的权利受到了侵害,这引起了社会公众的愤怒。”

澳洲民众对政府接受中共的经费,并在澳洲的教育体系中推行将“孔子学说”作为外包装的中共教育感到不满,民间这份2万签名的请愿书迫使新南威尔士州议会不得不对推广“孔子课堂”进行辩论。

潜在的法律风险——诽谤罪

绿党议员帕克告诉新州议会说:“学生们学习语言时询问关于中国文化、传统和历史的问题是很自然的。”“易受影响的学生,可能因此接触到关于中国历史、人权和世界事务的扭曲的观点。”他说,来自中国的老师都经过政治审核,不会在课堂上涉及像西藏和法轮功这样的敏感话题。

有人认为孔子学院没有什么值得争议的,就像法国文化协会这样的欧洲语言加文化的推动器,孔子学院也是类似的机构,不过就是变成中国的而已。澳洲国立大学的博士研究生麦克.丘奇曼(Michael Churchman)认为二者不是平行的关系。

他在中国遗产季刊(China Heritage Quarterly)中写道,“孔子学院和其他国家支持的机构,如歌德学院和法国文化协会之间的区别是,孔子学院是在现有的国际教育机构中成立的,因此人们广泛怀疑,这一机构的目的对于促进人们对中国和中国文化本身的兴趣还在其次,更主要的是确保这种兴趣是沿着中共党和国家的批准的指导路线进行的。”

“国际上对孔子学院扼杀所在大学学术讨论的潜在问题已经有很多议论,尤其是中国共产党认为不适合讨论的一长串主题,如台湾的地位、西藏、法轮功、人权、民主的改革等。”

哈珀(Paul Harpur)是一名律师,也是昆士兰科技大学的国际就业法专家,他举例说,如果在“孔子课堂”上,有学生问法轮功或其它中国政府视为敏感的问题,老师也许会按照中共的说法和国家汉办的规定来回答,这就构成了“诽谤罪”。他还说,国家汉办歧视性的就业规定,会对本地雇主造成触犯当地法律的风险。他说:“雇主或老师很有可能遭人起诉……这不是一个好的状况。”

梅卓琳认为:由于孔子学院与中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的密切联系,可能导致大学的研究“降质”,在最坏的情况下可能还会产生有目的宣传。

澳洲第一家孔子学院–西澳大学孔子学院成立7年来也一直试图推广“孔子课堂”,但直到去年12月才与一所中学订立协议。该院院长克切勒切纳(Philip Kirchlechner)表示,有阻力。他认为“麦卡锡”理论在起作用:中国共产党在统治中国,所以孔子课堂代表共产党花钱在我们的学校做宣传。

澳洲孔子学院教什么——纽卡斯尔计划

丘奇曼在6月份发表的文章中预测:“如果‘孔子学院’是独立的组织,如同英国委员会或法国文化协会一样,那么其对教学内容的限制或许不会令人如此不安,但在大学中纳入这种机构的危险是:时间一长,大学可能会开始依赖他们,尤其在中国语言课程和其他与中国有关的课程上。

“当教学和研究的资金不足时,未来存在这样的风险,就是把中文以及与中国相关的课程全包给孔子学院的教师。如果这样的事情真的发生了,对于大学的教学内容会产生非常可悲的影响,教学的主题可能会被限制在中共当局接受的范围之内,或者导致持有不同观点的老师被排斥在外。”

丘奇曼不知道的是,纽卡斯尔大学已经在悄悄的将他的预言变成现实。

纽卡斯尔大学成立于2008年。一个调查艺术学位前景的审查小组在去年4月份的报告中说:“审查小组相信这个机构对于中国学科和学生将创造强大的资源和焦点,考虑到这一点,小组强烈建议,科系与孔子学院之间建立强有力的工作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把这一科目发展为主课。”

于是不属于孔子学院的李霞执教的中国课程主修课被取消,直到“增添适当资历的人员加强这一学科,并且在孔子学院的指导下进行。”同年10月17日,纽卡斯尔大学教育和艺术系批准了这个想法,并补充说主修课应该被“孔子学院提供的副修课所取代。”

李霞说,学术的独立性受到威胁。纽卡索大学是在提议“将有关大学独立的某些原则性领域,像学科的大小、工作人员的适合性、人员的资历、研究领域、教学内容和方法等,转移给一个非学术的外国机构”。她说,中国自己的学者和大学都不会容忍这种情况发生,她还列举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将德国歌德学院迁到校外,理由就是“避免对外界的依赖和干扰”。

学院和大学中国科系之间的合作是常见的。但正统的做法是,大学必须保留其对认证课程的控制权,学科的协调人必须由大学委任。

墨尔本现在总共有三所孔子学院。“但每个机构似乎有各自的重点”,墨尔本大学的孔子学院主任芭芭拉.希尔德(Barbara Hilder)说。

传统中医是皇家理工大学孔子学院的重头戏,墨尔本大学孔子学院则针对企业。

希尔德女士表示:“我们的重心是提升澳洲商界的技能,我们的客户大部分是澳洲上市公司200强的企业,但我希望更多中小型企业也能使用我们的服务。” 重要的是,一些语言和文化知识,可以使他们在中国谈判和打交道时,收到显着的成效。

讽刺的是,在过去几年中,恰恰相反,需求都是从另一个方向而来:中国大型公司计划投资澳洲,他们对澳洲商业文化和监管环境的细微差别感到疑惑,因此找到希尔德。“这几乎与孔子学院应该做的背道而驰。”她说。

西澳的孔子学院在针对企业方面还包括帮助新兴的矿业公司获得中国的订单。西澳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克切勒切纳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他在80年代早期曾在北京学习过。之后他进入了铁矿石和钢铁行业,担任力拓(Rio Tinto)公司驻上海的执行总代理,后来接任他的即是被捕的胡士泰(Stern Hu)。

新南威尔士大学已经有很成熟的中文学习的课程,所以孔子学院现在的重点是其它院系如法律、科学和工程。

昆士兰大学中文学习课程也是有悠久历史了,而孔子学院当时的主管陈鹏(Peng Chen)向其科学系、工程系和信息科技系的学生提供特别的课程。包括相关领域的翻译和口译、去中国进行研究实习、帮助澳洲毕业生和中国的大学院校合作或者在大陆职业人才市场获得一席之地。

在昆士兰,孔子学院还拷贝台湾办事处的做法,到中小学校以开展文化活动,如教扇子舞、打拳、做灯笼等。

一位在布里斯本教授中文和日文的老师说,孔子学院去年出资50万澳元给昆士兰教育部的外国语言中心,以培训的名义,召集昆士兰所有外语老师,实际上却是在收集这些老师平时如何教学的信息。孔子学院的不专业足见一斑。

糟糕的简体字

在其发表于中国遗产季刊的论文《孔子学院和中国语言控制》中,丘奇曼说,孔子学院宪章中规定的第十个原则是必须教授简体中文。“它同时禁止教授学生依然在台湾、澳门、香港和非中共控制的华人社区广泛使用的正体字。”

他辩论说,那些只认识中文简体字的人只能被看作是“半文盲”。“熟悉中文正体字最重要的理由是可以阅读中共政权以外的,不管是香港还是台湾,或是其它任何地方出版的文献。”“很多关于中国时事的丰富、详尽的学术分析,在中国大陆被禁止发行的,只能在中国大陆以外以正体字出版。”

同时,那些不能阅读正体字的人被排除在中国古代丰富的文化遗产之外。“许多中国古典文献的最好版本都是以正体字印刷,许多关于中国哲学和历史的现代学术讨论也是一样。”“令人感到讽刺和扭曲的是,通过将正体字从教学大纲中排除,孔子学院实际上确保了非中国学生在阅读严肃的学术著作和相关的古代材料时感到困难,从而较少的了解儒家思想。”

梅卓琳说:“但是学习语言不仅仅是一项技能,”“语言是文化的媒介。”“不是简单的说你要教中文,而是你要教什么样的中文,使用什么教科书,这是政治考量。”

那么接受孔子学院教育的客户怎么说的呢?他们说:糟糕的教学使中文比实际更难学。

顾问玛格丽特.贝恩(Margaret Byrne)显而易见是一个不满意的客户。拥有社会语言学背景的她在悉尼经营一家小型的咨询公司UGM Consulting,为澳洲人如何在中国做生意提供咨询。两年前她为她的团队报名参加了悉尼大学的孔子学院,他们想学习的是如何在中国进行社交对话。

贝恩博士说,“那是非常负面的经历,他们上了一堂课后就退出了,因为太差劲了。” “英语背景的人士、初学者、与那些中文背景想要提高写作水平的人被放在同一个课堂上。老师很注重语法,但对英文中没有对应的词汇却不做什么解释。比如她会说,‘这是一个量词,指任何物品时要用这个。’”

“教材的质量很差。”

“老师想要教写作,不顾班上讲英语人士的反对,因为这比他们想学的社交会话技能难太多了。这位老师之前在中国是这样教学生的,所以她也要用这种方法教他们。适合成年人的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没有,取而代之的是很多朗诵和重复。”

(责任编辑:贝利)

相关新闻
孔子学院教学控制言论 澳民众连署吁取消
孔子学院聘用原则触犯澳洲反就业歧视法
台湾书院PK孔子学院 美国关注中国文化
孔子学院禁谈西藏 违反美国法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