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援助海地重建 新希望村完工

人气: 1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7月17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黄旭昇新北市17日电)中华民国援助海地地震灾区重建的“新希望村”已提前完工,这是中华民国红十字会与外交部,援助海地的第一案,也落实国人与政府的人道援助行动,让海地灾民感受台湾的爱。

海地首都太子港(Port-au-Prince)在2010年1月12日发生芮氏规模7的大地震,海地是中华民国的邦交国,震灾后,总统马英九承诺兴建“新希望村”,提供灾民居住。

负责兴建新希望村的海外工程公司(OECC)今天受访表示,接受红十字会与外交部共同出资550万美元委托,以统包(设计含施工)方式兴建,去年7月初正式开工,全力赶工后,已提前2个月完工。

位于海地中北部高地阿迪波尼(Artibonite)省Savanne Diane地区的新希望村,距离海地的首都太子港,约有150公里,由于路况非常差,交通运输不方便,单程要4至5小时车程,相当偏远。

工程人员形容,刚开始时好像是“披荆斩棘”,有些还泥泞无法通行,相对影响大型施工机具与设备进入。不过,仍克服困难,在占地约30公顷的基地,辟建成生活机能良好的永久屋与公共空间。

希望村内不但有笔直的6米道路,礼堂、教室、集水区、发电机房、水塔、厕所,每个独立农舍以蓝色浪板做为斜屋顶,有隔热效果。

这些棋盘式兴建的永久屋,将可提供200户农户居住,约1000人。在生活机能方面,每户独立的农舍还配备壁挂式太阳能照明设备,白天吸收太阳能,提供夜间照明。

海外工程公司董事长夏培麟表示,太阳能电灯来自于台湾大厂的产品,也让援外的外汇部分回流国内,且透过“基础砌砖工人训练计划”,提供灾民以工代赈的方式协助兴建“新希望村”,创造当地就业机会。

夏培麟说,特别加强新希望村的耐震设计,工程也通过财团法人台湾营建研究院的验证、业主红十字会的验收。

他表示,这项国人规划、设计的国际重建案,透过民间企业参与,不仅交给邦交国有品质的建设工程,也创造当地的就业机会,并提供台湾的工程人员从事国际工程的成长机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