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楼价——泡沫还是真实反映

成交量低 楼价不跌反升 前所未有 业界报告分析非泡沬

人气 36
标签:

【大纪元2012年09月15日讯】(大纪元记者吴雪儿香港报道)仲量联行在最新出版有关香港住宅物业市场的白皮书中指出,香港住宅市场的炽热气氛并非泡沫,而是对香港长远经济基础的一种现实反映。而香港楼市最近出现了成交量低,但楼价不但不跌,反而上升的现象,是从未有的,与香港的经济及政府推行的政策有关。

白皮书指出,过去几年,尽管外围环球经济不稳定,香港的健康就业环境及稳固收入增长为住宅物业市场带来支持。处于历史新高的就业率、持续的低失业率,以及高收入家庭的大幅上升,均为住宅物业市场需求及价格带来实质的支持。香港经济在过去十多二十个月仍相当稳健。

在美国、欧洲甚至中国大陆经济都出现放缓的迹象时,香港楼市也不排除有其隐忧。不过,在政府推出冷却楼市措施后,以及环球经济不理想的情况下,仲量行仍然觉得香港高昂楼价非泡沫,是因为整体香港的劳工市场不错,而失业率也是前所未有的低位,约在3+%左右,以世界标准仍属低位,而去年的平均工资增长是17年新高。

工资升 结婚生仔增买楼需求

仲量联行大珠三角洲研究部主管陈锦平补充说,去年政府实施最低工资,但这并非反映过去两年工资增长最多的一环(薪金收入为约8千到1万5千元或1万5千到1万9千元),相反是在高收入家庭,即5万家庭收入一环的增幅多了。

5万元家庭收入亦是供私楼能力的一个较好门槛,因为政府推出居屋的家庭收入门槛是3万元或以下,超过居屋收入限制,也可以购买“置安心”,收入上限为4万。

收入5万元的家庭,较对上4年的数目升了35%,约增多了8万6千个家庭,当中有超过6万个家庭增幅来自2011年。由此可见私楼市场是多了一班可以负担买楼的家庭。

多了可负担供楼的家庭却没有在楼市成交量方面反映出来,而是出现背道而驰的情况。过去15年,5万元家庭收入,有一个1比0.2的家庭收入对住宅成交的比例,现在因为成交量低,家庭数字高了,所以这个比例也比以前高,反映不合理情况。

除了收入外,结婚和孩子出生会提高租买住宅或换楼需求,由2000年打后,结婚数字和本地出生率可以引来1.1的住宅成交率,但在2011年政府推出额外印花税(SSD)及相关的控制楼宇买卖的措施后,以上的比例即跌到了0.8。

紧缩政策压制购买意欲

从实际数字来看,白皮书指出,尽管住宅物业的价格从2011年初至2012年中上升了13%,整体的销售额却从2010年平均每月11,000宗下降至过去18个月(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以来平均每月仅7,000宗,这是15年来首次在物业价格和销售额之的反差,部分原因是香港政府的紧缩政策引致,此外,2011年也出现了结婚及生育的历史新高,但这却没有反映在住宅物业的销量上。仲量联行相信,住宅物业市场实际上存在着大量用家需求被压制的情况。

仲量行香港董事总经理兼资本市场主管曾焕平表示:“无论置业或更换物业/提升居住环境,用家的需求都受到政府紧缩的政策压制,而潜在买家及业主则在经济不明朗的情况下保持观望态度。如果就业市场没有出现显着的裁员潮,这些积累起来的用家需求将会为物业市场提供相当大的支持。”

分析:供不应求致楼价升

有金融界人士表示,中产平均月薪4万元,但要花其中的四成六、四成七供楼,相对来说所占比率颇高。至于楼市有没有泡沬的问题,他不以为然。之所以有泡沬是因为有很多投机人士炒卖楼市,令楼价波幅很大,才形成泡沬。按照目前香港楼市来看,自推行SSD后,投机人士并不多,短线炒卖的人很少。

他认为,楼价升的原因是供求问题造成的,楼宇供应量未能满足市民及内地投资者的需求。他指大部分买家都是长线投资者,原因之一是现在息口(按揭利率)低,买楼收租可以抵销通胀,且有稳定的收入,收入也比把钱放在银行赚取利息要高;第二,纵观环球,经济萧条,没有其它可供投资的商品,相对于股市,买“砖头”是比较稳定的投资;第三,港元与美元挂钩,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令货币贬值,所以握有实物有对冲的作用。

谈到楼宇成交量减少问题,他认为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目前楼价比较高,要储到首期供楼并不容易。例如三百万的楼要拿出约一百万首期,并不是很多人能做得到。买家想楼换楼,换比较大的单位,按揭成数却只有五六成,即使卖了原先单位赚了一笔,但因楼价高企,投资买入新单位,便要向银行借更多钱,而且要承担楼价升跌的风险。

他说,政府目前可以做的是透过税收遏抑楼价,即征收SSD。至于对汇率和利率干预,政府已放弃了。而对目前积弱的政府来说,不可能推出辣招、杀手锏──征收资产增值税。

对于一些买家有持钱不买楼的观望态度,他认为是心理因素,觉得目前楼价偏贵,观望政府会不会出招遏抑楼价,或等超低利率环境改变,如2014年量化宽松减息周期完结后,息口上升,买楼再不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投资产品时,再考虑买楼。

若再深入探讨,他认为,其实是人口政策问题。政府错误估计家庭人口结构改变,对房屋需求增加,加上高地价政策,致供求失衡,投资环境改变。另外,约20%内地投资者来港买楼(2011年之前可以透过买楼投资移民香港,以及香港楼市质素比内地好,且资金可自由流转),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香港本地房屋市场的供应。

社会稳定 楼市不会大跌

浩德行创办人黄许多那认为,低利率,致使有些人认为买“砖头”才能保值。但问题是很多人根本拿不出首期,反而楼换楼要比首次置业容易,买家通常能付得出首期,所以近期楼换楼的成交量亦不少。

按她的观察,并非如外界所言有人抢住买楼,而是买家有实际需要买楼。发展商针对的客户也有所不同,现在供应的一手盘大部分是豪宅,甚至帮忙申请二按,供楼换楼客选择。

她认为政府不会推出极端政策打压高企的楼价,因有楼人士并不希望楼市大跌,政府亦不希望重蹈董建华时代的覆辙,让楼市大跌产生大批负资产人士。除非社会发生严重大事件或动荡事件,如六四事件,致使港人对楼市失去信心,令买家觉得楼市不能保值或升值时,楼市才会大跌。

目前有心但无能力付首期的上车客在利用政府征收SSD的这两年储蓄首期,等两年后楼宇供应量增加再伺机入市。从这几年楼价的走势观察,楼价不会突然间下跌,顶多是慢慢下跌。

投资者转“摸”地铺赚快钱

由于炒楼花或二手楼因额外印花税(SSD)及其它费用、以及买卖手续繁复、出租又有租约束缚等已没什么利可图,人们开始炒细价写字楼、厂房及地铺,去“摸货”(短炒,买回来成交之前加价出售)。例如以300万元买回来,立即加价50万、80万卖出去。至于地铺等的价位,并不像住宅般完全由市场来决定,亦有个人喜好因素在内。

另一名地产代理表示,有买家在观望,见楼价在这几年间有一定升幅,从投资者角度,在这个时间入市,信心不大。而有需要上车的用家人数比较少,都陆续入市,尤其是新婚夫妇都会尽量筹到首期买楼,不会理会楼价的高低。

二手盘源少 在打心理战

她说,目前最大问题是二手盘源“少得好夸张”。主要是已持有物业业主担心放售单位后,未必能买回同样合心意的单位,而且拿着那些钱不知道还能投资做什么;同时他们对楼市前景看好,认为不会大跌。所以暂时都不想放盘。至于一手市场,发展商推出的呎价相对不低。新盘有两类,一是用家,另一是投资客。

从报告看,本港整体工资加幅并不算很大,但供楼开支及租金开支等对市民来说都不是很轻的负担。

对楼市升跌的看法,她说,目前大家都在观望,看政府会推出什么新政策,她认为即使政府会推出新政策,但也不会太大干预市场。若细心分析梁振英政府的“新十招”,实际上并没有帮助中下阶层市民置业。增加土地供应,那是三、五年后的事,未能解燃眉之急;即使三、五年后提供几千个新单位,但亦不足以应付需求。而明年实行5,000名额白表人士可无需补地价买二手居屋,反而推高了居屋的价钱,也因此推高了私人楼市的价钱。

大家都在观望的其中一个原因是,特首梁振英“成日口口声声话一有什么变化,就会出手,所谓的出口术”。其实最重要是整体楼市的气氛,若大家一起沽货,楼市就会“落得比较急”。

现在是在打心理战,外围经济因素如欧债,无法控制;现低息环境,若售楼赚了一笔,但拿着这些钱能做什么呢?放在银行收息又好像不怎么吸引。若将物业放租,租金还可以抵销按揭供款。

谈到国内买家会否对本港市场需求有影响时,她说“会呀”,不单是卖盘,连租盘也受到影响,多了很多内地学生租楼,推高了租金。以致卖盘和租盘都有需求,价钱都不会回落。

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于去年9月接受《东方日报》专访时,谈到中国非市场经济的问题,批评外国想看透中国但偏看不懂并相信中港楼市泡沫破灭,会再经历如九七年金融风暴的梦魇,楼价4年内会蒸发一半。无论国内地方债务问题还是楼市泡沫的风险,谢国忠均归咎于中国政治风险及体制问题,认为中央与地方内部隐藏的利益轇轕,“外人”是难以理解的。

香港楼价是真实反映还是泡沫,在全球经济低迷,中共政权内部出现不明朗因素下,可惜没有预测未来的玻璃球,指点迷津。

(责任编辑:澹修德)

(广告)
琦祥(买卖村屋)
2664 1828

浩德行物业代理(专营工商铺)
查询热线:2427 1000
地址:新界葵芳葵涌广场二楼C43铺(地铁站E出口)
传真:2422 2474

润亨地产发展公司(买卖村屋、私地临屋、丁牌丁地、农地仓地等)
元朗新田青龙村
查询热线:2482 9801

金宜物业(专营元朗、锦上路、洪水桥村屋)
www.gtyl.com.hk
查询热线:2944 7878

四川物业(买卖元朗及屯门村屋、工商铺,独家代理屯门富泽豪庭、锦山路天逸峰8号)
www.sichuan.hk
查询热线:2944 1068 2443 2887 2443 2800(工商铺部)

相关新闻
西澳投资性房贷年增71.6% 全澳居首
珀斯东南部房价过高
5月珀斯房产中位价创新高
报告:珀斯周租低于400元房源几近消失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